APP下载

浅析红歌传唱在高校中的育德功能研究

2019-01-28王婧伊李霜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育德红歌思政

王婧伊 李霜

江西财经大学

红歌作为战争年代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有着浓郁的感情基调和较明显的强弱对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红歌概述

(一)红歌的概念

根据百度百科描述,“红歌”泛指赞扬和歌颂祖国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曲。“红色”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也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民间歌曲是红歌的创作来源,它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中产生,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有一个较为贴切的反映,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由衷赞美之情,老百姓们都喜闻乐见。

“红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不同年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较为贴近生活,旋律反映了那一时期朴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歌词内容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性。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满怀豪情,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这使得红歌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闪烁着艺术的光芒。

(二)红歌的发展历程

关于红歌的发展历程,国内相关文献大多以20世纪“五四”运动作为“红歌”的起源。但是红歌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笔者认为红歌的发展主要涉及三个因素,即国内社会变革、外来文化影响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世纪初,随着“维新”运动的影响,清政府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政”,其中一项新的学堂制度也随之推广,一种新的乐歌形式得以产生,即“学堂乐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与压迫的民族自强精神,为红歌的诞生确立了根本的基调与形式。

从“五四”运动开始,红歌才逐渐显露出其自身的色彩。在这期间,红歌主要是以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工农革命歌曲为主,其绝大部分都是以现成的曲调填词,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进行传播。虽然这时期的歌曲在艺术形式上还比较单一,但较为真实。这种情况状况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并对其后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稳定的环境使红歌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小高潮,不仅作品的数量急剧增多,且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也愈来愈广泛。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红歌发展进入了历史性高潮,红歌也进入了专业创作的时期。抗战胜利后,红歌的内容与情绪也有了一些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歌曲的内容由以前的革命斗争转向歌唱祖国的新生活,例如田歌的《草原之夜》。在这一时期,红歌谱写出热爱祖国的曲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在现实生活中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国家综合实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新形势下,红歌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动力,一些新的音乐元素开始融入到红歌的范畴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通俗性音乐元素的出现,例如《军港之夜》。此外还有从港台传入大陆的具有民谣风味的优秀作品,为红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在改革开放时期,红歌表达了人们的民族自豪,为我国的繁荣和昌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红歌传唱在高校育德功能上的表现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的园地,担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我国的发展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是建国以来逐渐凝聚而成的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精神资源。其中,理想信念对人的行动具有定向、激励和维持作用,红歌作为它的艺术载体之一,充分承载着高尚的理想信念。目前,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感淡化、价值取向扭曲、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等现象,而红歌所展现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也引发出一些社会问题。在各种利益的引诱下,高校大学生的贪图享乐、贪功求名的现象浮显出来。而红歌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思想内涵却不受时代约束,不仅具有美育功能,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红歌中赞颂的革命接班人充满热情,为革命理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高尚品德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随着高校红歌的传唱,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而且能够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素养,迎接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三)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

红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导向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红歌中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广泛的社会动员性,它描述了我国在非常时期动员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为人民努力奋斗的美好品质,因此说红歌是一本“有旋律的历史教材”也毫不为过。而红歌在高校中的传唱,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风建设中,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的坚强意志,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鼓舞大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立志成才。

三、红歌传唱在高校育德功能的路径探析

(一)课堂思政中传唱红歌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开设思政课程的成效不太理想。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程总是有一种漠视的态度,认为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互动较少,甚至吐槽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的念书,毫无活力,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对思政教育缺乏应有的课堂重视,没有教学创新,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开拓思路。试想,如果在课堂思政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地选用一些红歌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游击队歌》《长征组歌》等,将红色歌曲与历史情景对应,通过对这些红歌背景与创作意图的了解,让红歌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借助红歌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达到育德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社团建设中传唱红歌

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青年学生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学生社团的培养和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要点。红歌传唱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在建国周年庆和迎接十九大的召开等历史时机,可以以社团为单位,通过选用《祖国颂》《长城长》《爱我中华》等歌曲开展红歌教唱活动,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品性修养。还可将其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红歌文化品牌,最大效能地发挥红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又例如:在“七·一”“十·一”等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坚持举办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传播性强的红歌传唱活动,组建红歌合唱团,进行各大高校巡唱巡演,将红歌文化渗透到高校社团建设中去,建立校园红歌文化品牌,用红歌彰显的精神和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从而抵挡各种校园消极多元文化的冲击,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课外活动中传唱红歌

在高校,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老红军等做关于战争年代红歌的讲座,让高校学生多角度了解红歌,熟悉红歌的背景;还可以让学校广播站每天播放不同种类的红歌,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从而起到缓解压力、陶冶心灵的目的;还可以成立红色歌曲的课外社团,让他们参加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场所中传唱红歌,传播红色文化。诸如此类,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形成了“学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从而创建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共同打造出适合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时光飞逝,岁月更迭,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育德教育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政治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红歌传唱在大学生育德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把认知、情感、信念统一在一起,有效发挥文化育德功能,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寓教于乐,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想,红歌文化应代代传承下去,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育德红歌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