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的变式设计与呈现

2019-01-28刘艳雯付永存王知博

科技视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水循环过程

刘艳雯 付永存 王知博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32)

1 地理过程知识概述

地理过程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阐述地理事物形成、发展乃至消亡的,具有一定时间背景的地理知识类型。 地理过程有的往往跨越时间长,有的在一瞬间发生、结束,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都具有延展性。

高中学习阶段涉及到的地理过程知识十分丰富,在高中地理三本教科书各个章节中均有呈现,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包括大气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等一系列地理过程知识。 依据袁孝亭[1]教授的研究,包括以下四大类地理过程知识,一是包括地球运动、 太阳直射点移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二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过程,三是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过程, 四是人文地理过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诸如“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课程设计理念,并且也对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关要求, 例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 的 地 理 意 义。 ”等。[2]

2 地图之于“地理过程”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 同时在一些特定的时间也是地理教学的成果体现, 地图对于地理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理过程知识作为地理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地图在其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呈现作用。 地理过程知识具有连续性、 预测性的特点, 地图作为直观的展示工具能够将地理过程全貌乃至地理过程发展的片段以各种方式方法直观的呈现, 弥补文字不能达到的视觉呈现效果。

同时我们在知网以“地图、地理过程知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行归类研究,通过对于地图在地理过程教学中运用研究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地图在地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多数是以教学设计案例以及地理过程知识的历年高考分析为主, 并没有从地理过程知识最根本的原理角度来分析地理过程知识的地图运用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所有研究都是以现有地图为工具,并没有根据地理过程知识的教学实际现状对地图的使用进行分析、设计和呈现。

3 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既然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一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不能在教学中将地图泛泛的使用,而是要抓住地理过程知识的教学要点,使地图在这些地理过程教学要点的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关键辅助作用。 那么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理过程知识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地图来加以呈现的呢?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知识点进行分析, 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3.1 地理过程发生的时间

地理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背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发生、发展才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地形、地貌以及人文地理事物。 例如某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的描述会体现“建国前”、“19xx 年-19xx 年”,某地人文景观变化的描述会体现“自xx 以来至xx”等,以上都是地理过程发生时间的具体表述。 我们要把握地理过程知识的教学,就要明确地理过程发生的时间背景,在地图呈现时能够地理过程发生时间段的状态, 以及在这个时间段其他自然、人文要素的影响和变化。

3.2 地理过程的地点

所有的地理过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区域的,也就是说地理过程在“某地”发生,是地理过程知识的空间背景。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能凌驾于空间之外,能够体现出变化特点的地理过程知识更是如此。 例如“北京市绿化景观的变化”中,“北京市”即是地理过程的地点,而“青海湖湖岸线位置的移动”中,“青海湖”是地理过程的地点,那么在教学中,用地图进行地理过程地点的定位就是必须要进行的教学环节,只有在地图中确定地理过程发生的地点,才能明确地理过程发生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怎么样的,地理过程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地理大环境当中, 从而才能对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3.3 地理过程发生、发展变化中所体现的特征。

我们如何判断地理过程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是取得了过程进展呢,那么我们需要在地理过程的发展时间轴上, 选取与一些时间点相对应的过程特征来进行表征。此时,某时段地理过程发生起点的表现特征即为参照对象,与某时间点所对应的地理特征为比较,构成了地理过程发生、发展变化中所体现的特征。 地图是呈现比较的最佳手段,具有文字、语言等所不能表达的外在的直观的体现方法。 例如河谷的形成过程,我们一般用“谷沟-谷沟流水-谷沟加深和延长-V 型河谷-U 型河谷”来描述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那么其中谷沟、谷沟流水、 谷沟加深和延长、V 型河谷和U 型河谷都是该地理过程不同演变阶段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我们根据这些表现特征来判断地理过程的发展阶段, 并由此联系该发展阶段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特点。

4 地图在“地理过程知识”教学中的变式设计与呈现案例分析

地图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过程知识,具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我们用以下两个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4.1 地图在“水循环过程”教学中的变式设计与呈现

水循环过程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中,是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地理过程知识,教材中要求从“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两个大方面来进行知识掌握。根据查阅现有“水循环过程”的教学设计,几乎是全部的教学设计都运用类似于教材中的水循环示意图来进行教学讲解,即在平面图中用箭头和文字标注出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降水、水汽输送等环节。 这样传统的地图教学起到了平面示意水循环过程的效果, 但是学生对于水循环过程的环节还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并没有因为该示意图的呈现而起到深刻或独特的记忆效果, 究其原因是示意图过于平面化、程式化。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对水循环过程教学的地图呈现进行了设计,旨在突出其空间性、立体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地图设计中,我们首先明确水循环过程是发生在陆地及海洋间、陆地间、海洋间的空间位置,那么我们为了更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卫星数字产品在卫星图形上截取真实的陆地和海洋的区域地图,以此来作为水循环过程的下垫面呈现,目的是将水循环过程发生的空间位置以实际地点的方式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加深过程教学要点的印象;其次,在所截取的下垫面区域地图中加载相对应的高程数据,使其呈现立体效果,这样能够提升水循环过程的空间感,从而建立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最后用画图软件绘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等,或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绘图软件来进行添加,详细讲解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2 地图在“人口迁移过程”教学中的变式设计与呈现

对于“人口迁移过程”的教学,除了迁出区、迁入区、迁移方向的地图教学外,还要对于人口迁移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讲述,这方面知识点的教学在课堂中除了用语言描述之外,也可以利用地图多样的呈现方式来进行表达。 以专题地图为例, 专题地图有饼状图、柱状图、范围图等多种形式,那么在人口迁移过程产生的影响这一知识教学中, 便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来进行呈现与表达。 例如,人口迁移过程对于人口在城市分布状况的影响,就可以选用区域地图为底图,将各个区域的人口迁移过程前后的数量做饼状图处理,将饼状图附在相应的区域之上;再如讲解人口迁移过程对于迁出区和迁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收集相关数据做范围图处理, 将范围图和迁移方向图一同呈现, 达到深入分析人口迁移过程的效果。

综上,教师应把握地理过程知识的地图教学要点,选取、 设计和呈现更为合适、 合理的地图进行地理过程知识的教学, 用地图的方法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水循环过程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从“刘易斯拐点”谈“人口迁移与产业发展”专题复习策略
集聚效应、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