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视知觉意象思维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作用
2019-01-28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50091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50091)
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给各个领域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方面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谈及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就会涉及到行业本身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民间工艺美术往往在注重传统技艺传承方面付出很多,优美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繁杂的工艺流程以及令人惊艳的制作技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民间艺术传承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化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体验与生活方式更替变化节奏的加快,如果不能在传承与创新的同时调整方向,准确定位,那么在传承创新、教育及发展的路上还需在黑暗中潜行很久。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行业更多注重技艺手法传承,忽视作品形式和寓意等精神层面革新。无论是民间工艺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创新性,而创新性是双维度的。一是,物理层面的材质、工艺、技法、色彩、表现形式等艺术作品本身的创新,另一个是针对欣赏者或观者之间引发意象思维,产生高层次联想的双边活动。能够促使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作品及观赏者之间产生有效互动,并且能够产生更多意象性思维及有效印记的反映,是我们在面对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教育过程中反复探讨的话题之一。
一、意象的绘画功能指引着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未来发展方向
当我们初次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时,可能会被作品的色彩、工艺、构图样式所深深打动,在欣赏结束后随着时间的延伸残存在大脑中的印记会逐渐模糊,至于作品的深层次寓意可能更加没有印象了。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个缘由是作品本身更注重外在物理层面的装饰和美化,以吸引观着的注意。作为艺术工作者在完成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必定要通过一番严密思考和高度提炼才能实现从具象思维到意象思维的转变,才可以尝试通过非具象的艺术样式即抽象样式去创作民间工艺美术的新风格。当然,如果创作者只是希望给欣赏者留下短时间的视觉愉悦,那么可以忽视激发观者意象的逻辑性思维训练活动。阿恩海姆认为:在解决真正的理论问题时,所需要的是些高度抽象的样式,这种样式在心理空间中往往是由几何形状或拓扑形状呈现着。这样一些非模仿性的意象,往往模糊到刚刚能够认出的程度。但是他们十分普遍,而且对于任何一个思考一般性的问题和需要以抽象的形状去思考的人都是不可会缺的。因此有些人“倾向于相信”意象的逻辑是创作性思维的首要推动者。通过在触发欣赏者视觉审美意象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为创作向更高层次进阶提供了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双重保障,同时也为创作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视觉意象思维可以促进艺术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意象思维是一种既具象又抽象,既清晰又模糊,既完整又残缺的形象。它代表一种事物本质及其内在情感表现力的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本身(具象表征物)总体特征以及寓意的深层次挖掘整理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在河北民间工艺美术武强年画创作中,一些具有典型吉祥图案形象符号逐渐演化为一种寓意丰收祥和景象的抽象图案。使观者关注到的不仅是某一具体场景,而是一种气氛。通过其自身已有审美素养和个人生活经验来“阅读”画面。随着观赏者的这种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对于较为“抽象的”作品的认知能力会逐渐提升。这样做的反向作用是可以促使创作者逐渐脱离陈旧老化的传统题材和内容,更新创新思维理念,提升自身艺术创作思维能力。诚然,对于创作者而言,运用视觉意象理念融入艺术创作中仍需要站在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的精神层面去深刻解读,不能够舍弃所有民间文化艺术中的最根本脉象。
三、意象思维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和传承的促进作用
在谈及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时不可回避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的创新,教育内容是涉及到民间工艺美术可以永久传承的精华部分,这些被传承的内容随着时代的更替自然会不断丰富变化,尤其是在以具象形体结构为主体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从写实到表现,具象到意象的这种转变,时刻在提醒创作者和欣赏者,民间工艺美术在保持传统精华部分的同时不断保持创新性、时代性,这一点恰恰与意象思维中完整的写实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意象思维中的具象不太具象,抽象也不完全抽象的这种特性,既要求创作者从脱离完全物质层面的写实表现引伸到精神层面的发散性拓展,同时,又对于观赏者,也通过对于作品的多维度解读和“看”,来实现作品与观者以及创作者三者之间发生关联。意象思维的这些特征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纵观任何一种艺术样式不可能永远保持本来的面目不变化,尤其是在当下信息与观念飞速发展,即刻无限拓展的时代,如何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与技艺,把真正精华部分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这需要我们从多种创作手段、教育观念以及理论架构层面综合考量。视知觉意象思维模式是民间工艺美术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性与意象思维拓展统一性,意象思维的模式也为传承奠定了创作的基础,对于未来民间工艺美术教育本身来说,培养具有意象思维意识和崭新创作手法的创新者亦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