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
——云南舞蹈发展研究

2019-01-28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650021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群文云南省云南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650021)

一、云南舞蹈发展概述

(一)云南省的舞蹈活动和比赛

舞蹈活动和比赛是舞蹈成果展现的平台,是检验舞蹈创作、舞蹈表演、策划演出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指标。通过形式多样的舞蹈活动和比赛,可以促进舞蹈信息的交流,以及舞蹈文化知识和舞蹈实践活动的普及,在舞蹈活动和比赛过程中,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展现出了风采和实力,促进对舞蹈创作、演出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活动和比赛,促进舞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云南民族文化的活力。

1.2016至2018年云南省重要的舞蹈活动

2016年,云南省重要的舞蹈活动分别有:2016年1月,由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诺玛阿美》公演;2016年6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主办的“七月云南”云南民族歌舞服饰展演;2016年3月,由云南网主办,昆明万科全程冠名的“滇峰2016致敬云岭骄子”万科(昆明)云岭骄子年度城市人物评选,舞蹈家杨丽萍凭借其舞蹈艺术上的成就,成为本届活动推荐评选出的云岭骄子之一;2016年11月,舞蹈家杨丽萍《孔雀之冬》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举行公演;2016年12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之南”民族团结艺术团代表云南省委、委省政府赴怒江进行慰问演出。

2017年,云南省重要的舞蹈活动分别有:2017年5月,云南省舞蹈家协会,文艺志愿阳光计划,舞蹈走基层志愿活动在临沧举行;2017年7月,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云南省文化厅精心组织的我省6个少数民族舞蹈成功入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2017年8月14日—23日,在上海举办2017云南省专业舞蹈演员培训班,培训班由上海市文广局、云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云南省各州市舞团的骨干力量约50人参加了培训;2017年8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之南”民族团结艺术团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赴镇雄慰问演出。2017年8月,云南文联舞蹈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暨云南省文联赴丘北县文艺扶贫活动启动;2017年11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之南”民族团结艺术团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赴迪庆慰问演出;2017年10月丽江市的《东巴吉日经》和《纳西热美磋》、玉溪市的《棕扇舞》、怒江州的《轮椅上的阿尺目刮》、红河州的《闹宴》等6个群舞作品入选中宣部、国家民宗委、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2017年11月,云南省舞协组织部份中青年创作人才,赴文山州富宁、广南、麻粟坡等边远山区进行观摩学习、创作研讨、实地采风险;2017年12月,舞蹈家马文静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举行;12月11日至16日,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于在云南玉溪举办,云南22个民族以“歌、舞、乐”为观众献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盛宴,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成果。

2018年,云南省重要的舞蹈活动分别有:2018年7月11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在昆明举行,共5部舞剧和80个舞蹈节目参展;2018年7月22日至26日,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的优秀节目赴曲靖、玉溪、普洱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惠民巡演活动,这也是在全国舞蹈展演中首次进行巡演,让更多的群众共享艺术的盛宴;2018年10月19日至22日,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文联共同主办“迈进新时代,舞动彩云南”云南省广场舞比赛;2018年11月1月,筑梦彩云南 文化传千里 ——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云南省“百团千队”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优秀节目巡演昆明站启动;2018年11月6日,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云南展演活动正式启动,西盟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入选2018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作品展演。

2.2016至2018年云南省舞蹈类的比赛(省级以上的比赛)

2016年,云南省舞蹈类的比赛分别有: 2016年1月,举办了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展演分为音乐、舞蹈、戏剧三个类别,其中舞蹈类共8场: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出的舞剧《诺玛阿美》获金奖,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演出的歌舞乐诗《目瑙纵歌》获银奖 ,文山州广南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演出的歌舞晚会《寻梦世外桃源》获银奖,腾冲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演出的情景音画史诗《天地正气》获银奖,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演出的音乐舞蹈诗《心语香巴拉》获优秀奖,普洱市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演出的歌舞诗《牡帕密帕》获优秀奖,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演出的舞蹈诗《彝·歌》获优秀奖,临沧市民族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歌舞《山情水韵》获优秀奖。2016年9月,云南省选送的民族歌舞晚会《梦幻彩云南》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音舞类剧目银奖。2016年10月,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化馆及各地州文化局承办,设音乐(声乐、器乐)、舞蹈(群舞、独舞)、戏剧(含小品)、曲艺、美术、书法、摄影七大类,舞蹈获奖作品为曲靖市代表队的舞蹈《磨秋情》、红河州代表队的彝族群舞《跳鼓》、迪庆州代表队的藏族舞蹈《筑》、怒江州代表队的傈僳族舞蹈《摆时欢歌》、保山市代表队的舞蹈《醉潞江》、普洱市代表队的彝族原生态舞蹈《羊皮舞》。2016年9月,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承办,以“共织新丝路·同筑青春梦”为主题的“云南省第十一届青年演员比赛”经过6天三个类别16场的比赛,舞蹈类选手80名,新艺表演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1名,入选奖54名。2016年10月,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精心打造的民族舞剧《诺玛阿美》亮相西安广电大剧院,参加在陕西省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与全国其它50余台剧目角逐我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2017年,云南省舞蹈类的比赛分别有:2017年10月,举办了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此次展演共分为音乐、舞蹈、戏剧三个类别进行评奖,其中舞蹈类的展演共有9场: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演出的舞蹈诗《心·悟》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云南省歌舞剧院、西盟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演出的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演出的民族现代舞剧《云水传奇》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马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演出的原创傣族舞剧《顶家女儿》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云南艺术学院演出的民族舞蹈诗《独龙情怀》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迪庆州民族歌舞团演出的歌舞晚会《吉祥迪庆》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文山州西畴县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演出的壮族歌舞剧《太阳鸟母》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云南族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临沧市民族演艺公司、沧源县职业技术学校演出的原生态歌舞剧《族印司岗里》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出的民族歌舞诗《怒江山、水、人》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奖。2017年11月,在玉溪市成功举办了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1000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参加了为期六天的表演和比赛,共有63个节目参加此次展演,其中有34个节目属于传统性,29个节目属于创新性,本次展演共评出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19个、优秀奖22个,其中舞蹈类5个节目获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2个传统类节目获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承奖。

2018年,云南省舞蹈类的比赛分别有:2018年9月15日至21日,“云南省第十二届青年演员比赛”,在昆明市和红河州弥勒市两地举办,以“唱响新时代·舞动新形象”为主题,充分展示全省文艺工作蓬勃发展和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为云南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储备强大的后备力量,比赛分为音乐、舞蹈、戏剧,共三个类别进行比赛,入选云南省第十二届青年演员舞蹈类比赛的人员共计80名,获得新艺表演一等奖5人,新艺表演二等奖7人,新艺表演三等奖11人。2018年8月25日至8月30日,由云南省文化厅、红河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在红河州蒙自市举行,为期五天,共进行了8场的现场比赛,舞蹈类共6个作品获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分别是:红河州代表队群舞《新米节》、普洱市代表队群舞《月亮闪闪》、昭通市代表队群舞《依依布依情》、保山市代表队群舞《马帮情》、临沧市代表队群舞《涞镣·舞刀少年》、玉溪市代表队群舞《花开的声音》;4个广场舞作品评为此次比赛的“欢跃四季——云南省广场舞展演”优秀作品奖,分别是:大理州代表队广场舞《力格高》、昆明市代表队广场舞《春到茶山》、红河州代表队广场舞《阿噜跳》、保山市代表队广场舞《心醉傈僳山》。2018年7月11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的80个优秀舞蹈节目和5台优秀舞剧,云南省共有7个舞蹈作品入选此次国家级的舞蹈展演展演,分别为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演的大型舞剧《诺玛阿美》、云南省歌舞剧院选送的独舞作品《聂耳》、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排演的三人舞作品《跳菜随想》、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的群舞作品《山之子》、云南艺术学院排演的群舞作品《灵·境》、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和马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排演的群舞作品《顶家女》、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的群舞作品《倮·印》。

3.2016至2018年云南省对外重要的舞蹈演出交流活动

2016年,云南省对外重要的演出交流活动分别有:2016年4月,云南舞蹈剧目《寻找香格里拉》在日本公演。2016年5月,由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德率领的云南艺术团(以临沧市民族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班底),参加了泰国廊开府为庆祝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登基70周年暨王后诗丽吉84岁寿辰而举办的国际文化节演出。2016年8月,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北京上演,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元素高频率亮相。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文化馆的哈尼族歌舞《四季生产歌》、二月半男声演唱组和独龙族的舞蹈演员《边疆和北京在一起》、傣族舞蹈《心愿》苗族歌舞《盛装》、壮族歌舞《唱天谣》等节目参加了本次开幕式的演出,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艺的创新与繁荣。2016年8月,以“鼓舞云南”为主题在北京举行展演,云南省代表团的参演剧目大型民族歌舞晚会《梦幻彩云南》在北京天桥剧场震撼上演,承载着云南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璀璨荣光亮相京城舞台。2016年9月,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代表中国,在韩国晋州庆南文化艺术会馆,参加“透过舞蹈看亚洲”的演出,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表演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展示了中国云南昆明的民族颜色和文化。2016年10月,云南大型民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开启全国巡演。2016年10月,由普洱市委、普洱市政府、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城报社主办的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在浙江省杭州市上演。2016年12月,中国云南省文化厅和老挝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七彩云南”文艺演出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2016年12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2016年12月2日,美丽云南——香格里拉尼泊尔行文化交流活动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2017年,云南省对外重要的舞蹈演出交流活动分别有:2017年1月,老挝中国文化中心在2017年元旦到来之际,邀请了云南文化艺术团到老挝万象和占巴色省进行表演,云南艺术家们展现了中国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017年2月,大理州的阿鹏艺术团《商悠呷》《彩云蓝天》参加了“2017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2017年7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非遗博览园开幕,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的展演团队参加了演出,他们现场表演了傣族孔雀舞,获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誉。2017年9月,云南文化艺术团《云南映象》出访匈牙利演出。2017年11月,“文化中国·七彩云南”文艺展演活动在纽约市中心的墨尔金音乐厅隆重举行,云南省艺术家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2017年11月,云南文化艺术团在纳米比亚国家大剧院举办《魁力彩云南》专场文艺演出。2017年12月4日“文化中国·七彩云南”文艺展演活动28日晚在纽约市中心的墨尔金音乐厅隆重举行,来自云南省歌舞剧院等专业剧团的16位骨干演员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充分展示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2017年12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促进流域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流域各国和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2017年,我省共派出对外含港澳台文化交流团组及个人35起511人次,前往28个国家和地区;接待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及个人13起259人次。

2018年,云南省对外重要的舞蹈演出交流活动分别有:2018年2月28日,参加“七彩云南·相约台湾”文化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是文化部2018“欢乐春节”重点活动之一。2018年10月21日至27日,云南省“美丽云南·香格里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彩的歌舞表演、多元的文化呈现,为云南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的文化之桥。2018年12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旨在成为湄公河流域各国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桥梁。2018年12月,在普洱举办了江城“三国丢包狂欢节”(中国、老挝、越南),活动促进了三国的文化艺术交流。2018年云南省派出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团组及个人34起587人次,接待来访文化交流团组及个人20起136人次。

(二)舞蹈科研情况

1.2016至2017年云南省舞蹈类的科研立项

(1)2016年国家和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

一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一般项目,项目是《云南舞蹈文化史研究》,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二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项:一般项目《地域性框架下的壮族传统舞蹈研究—以文山为例》,文山学院。青年项目《滇南特有少数民族动物仿生舞蹈研究》,红河学院。

(2)2017年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项:青年项目《基于旅游背景下的云南民族舞蹈生存现状及传承机制研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项目《红河州当代舞蹈创作发展史》,红河学院。

(3)2018年国家和省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

一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青年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云南省舞剧舞蹈诗创作研究》,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二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项:重点项目《云南当代民族舞蹈创作研究》云南艺术学院;一般项目《云南铜鼓舞蹈历史与现状研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项目《新世纪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研究——以小型舞蹈剧目为研究对象》,云南艺术学院。

2.2016至2017年云南省社科联评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舞蹈类)

2016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基于对云南民族歌舞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09)获云南省第二十次(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项目三等奖。2018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蕴含的生命观》获云南省第二十二次(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项目三等奖;《白族舞蹈史》获云南省第二十二次(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项目三等奖。

3.云南省舞蹈学科的科研学术活动

2016年至2018年,云南省舞蹈学科的科研学术活动有:2016年6月,云南省2016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理论研讨会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办,这是2016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 2016年6月舞蹈剧场《十面埋伏》首演,首演后举行了专家研讨会;2016年10月,第4届云南省音乐舞蹈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红河学院举行。2017年11月,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云南艺术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云南省艺术学学术年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云南省内的50多名艺术学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聚焦我省艺术学科发展与建设,从多个专业、多重角度对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科学、艺术教育发展,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展开研讨。2018年10月,第五届音乐舞蹈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楚雄师范学院举行。

(三)舞蹈创作的情况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云南立项包括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云南舞蹈类立项。分别有: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全国舞蹈艺术理论及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单位是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舞剧《诺玛阿美》传播交流推广,实施单位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民族舞剧《铜鼓姑娘》,实施单位是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2016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群舞《他鲁苏》,实施单位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6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群舞《苦苦的荞麦,甜甜的心》,实施单位是昭通永善县溪洛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2016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群舞《裙儿摆摆秧萝情》,实施单位是玉溪市红塔区聂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云南舞蹈类立项。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实施单位是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包括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和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云南舞蹈类立项。分别有:2018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群舞《勐尤芬芭美》,实施单位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群舞《山花》,实施单位是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民族舞剧《十面埋伏》亚洲巡演,实施单位是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二、2016至2018年云南舞蹈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6年至2018年这三年间,云南舞蹈创作与演出具有很强的活力,舞蹈舞蹈作品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舞蹈剧目作品(包括大型剧目和小型作品)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舞蹈活动和展演比赛举办的规模大,参与作品数量逐年增长,参与人数多,受众率广,尤其是2018年7月11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在昆明举行,这次展演活动为云南的舞蹈发展注入了动力性的因子,促进了云南舞蹈创作、表演及评论等方面的发展;云南舞蹈科研的选题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因其民族众多,分布较广,具有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又具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云南舞蹈的研究内容涉及有民族舞蹈文化、云南舞蹈史论、民族舞蹈历史发展、舞蹈教育、舞蹈创作、舞蹈文化传播等内容,研究的方法逐步科学化、合理化,研究的理论逐步系统化,近年来,云南舞蹈研究的成果丰硕。这三年间,云南舞蹈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成效,特别是通过全国性的舞蹈赛事的举办以及一些列的展演活动,促进了云南舞蹈的全面发展,提高了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评论、舞蹈理论的质量,通过这些动力因素,唤醒了云南舞蹈的生机。从这些舞蹈比赛和活动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云南省重视对本土舞蹈创作人才、表演人才和舞蹈科研人员挖掘与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展演和比赛,给专业舞蹈群体和群文舞蹈群体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展现平台,为云南舞蹈领域的整体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社科基金(艺术学)和艺术基金给予舞蹈科研和舞蹈创作资金的支持,促进了云南省舞蹈艺术全方位的协调发展。

(一)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

2018年7月11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在昆明举行,在本届舞蹈展演中,云南省共入选七个舞蹈剧目作品,分别为舞剧《诺玛阿美》、独舞《聂耳》、三人舞《跳菜随想》、群舞《山之子》《灵·境》《顶家女》《倮·印》,云南省是入选此次展演节目最多的省份之一,涌现出了一批云南优秀的新舞蹈作品和新舞蹈编导,云南舞蹈的新生力量崛起表现很是亮眼。在此次展演期间,来自全国著名的且具代表性的舞蹈界专家、舞蹈编导、艺术家与云南参演剧(节)目的所有主创人员及相关的人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在舞蹈创作和表演等方面,交流了创作的心得和体会,一起探讨参演舞蹈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专家们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云南舞蹈发展寄予了厚望,认为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云南舞蹈的生命力和活力依然还在,此次展演有很多很好的舞蹈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专家们也对云南舞蹈创作的观念、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创作发展的态势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云南舞蹈创作及表演梳理清楚了发展的思路,明确了舞蹈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为促进云南省舞蹈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高原出高峰的奋进目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剧《诺玛阿美》(云南省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演,总编导:王珂)是云南唯一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的舞剧,全剧分六个板块,分别是:序——南迁;第一幕烽火狼烟;第二幕重建家园;第三幕箭在弦上;第四幕背水一战;尾声——诺玛阿美。该大型民族舞剧以云南哈尼族文化口述史中哈尼族迁徙的过程,以及建设美好的哈尼族家园为舞剧创作的题材,通过舞剧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哈尼族祖先迁徙,哈尼族祖先在原来的居住地遭受外来强敌的入侵,被迫向南迁徙,寻找哈尼族人们心中幸福和谐美好的家园,在这个迁徙的过程中,哈尼族人们不畏途中的辛劳,坚定着心中的信念,克服了途中的艰难和困苦,寻找着他们理想的居住地,最终到达了云南红河的南岸,哈尼族人们并决定居住下来生活。在红河南岸的这片土地上,哈尼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开掘了闻名于世的哈尼梯田,种植水稻,哈尼族人们定居在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生活,一代代地生息繁衍。该部作品通过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勤劳勇敢的哈尼族人们寻找心中的圣地“诺玛阿美”,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展现出来,“诺玛阿美”成为了哈尼族精神的象征。在这部大型民族舞剧的创作中,选取了很多哈尼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例如女子木屐舞、男子铓鼓舞、棕扇舞、栽秧舞等,还将具有哈尼族特色的习俗文化符号融入剧目内容,例如水稻种植劳作、捉泥鳅、长街宴、盖新房等。大型民族舞剧《诺玛阿美》以时间发展的顺序为主线,通过再现哈尼族祖先的迁徙史,表现出了哈尼族人们对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哈尼族人民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克服迁徙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牢记初心,不断奋进,开创美好未来的深层民族精神。

云南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共有五个舞蹈小作品,五个作品极具云南地域文化特色。三人舞《跳菜随想》(楚雄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编导:彭雪峰、王娟、袁志平),这个作品取材于云南彝族特有的上菜舞蹈——“跳菜”,这一舞蹈形式是云南彝族宴客时候,将上菜的过程加入彝族舞蹈的元素,使这个过程更加的有趣,且具有审美的价值,“跳菜”充分展现出了云南彝族人们的热情和好客,在三人舞《跳菜随想》中,三个男演员手持端菜的大木盘,盘里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在作品中还穿插着生活情节,既生动又有趣,通过“跳菜”这一彝族传统的舞蹈形式,将彝族男子豪迈、热情好客的性格展现出来。男子群舞《山之子》(云南省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演,编导:潘旭东、孙辉),这个群舞作品的创作取材于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铓鼓舞”,在这个舞蹈作品中保留住了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原味文化特征,强化了铓鼓舞艺术形式的特色,在舞蹈作品的创作方面,重点抓住了哈尼族铓鼓舞的原生动作韵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作品结构和内容的需要做出了符合与当代审美的变化和艺术处理,例如在舞蹈动作的节奏与力度、队形构图和动作空间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编创,运用队形的变化,以及空间的转化,丰富了原生铓鼓舞的视觉点,展现出了云南哈尼族男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强化哈尼族铓鼓舞特有动律的表现方法,突出这个男子群舞作品中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展现出了哈尼族男子坚韧、豪迈的性格,该舞蹈作品保留住了质朴的哈尼族文化,运用虚实结合的舞蹈创作手法,使得这个舞蹈作品的动作语汇突出了哈尼族民族文化的特性,作品内涵更具有深度,彰显了哈尼族男子如大山一般的民族精神。独舞作品《聂耳》(云南省歌舞剧院排演,编导:张馥羽,演员:袁志平),作品以男子独舞的形式塑造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形象,编导将聂耳的雕塑艺术造型感作为这个舞蹈作品创作的核心切入口,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具有身份识别性的舞蹈动作语言准确塑造了聂耳的形象,例如指挥的动作、拉提琴的动作等,以及运用聂耳所创作的音乐作为舞蹈作品的音乐伴奏,将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及人物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个男子独舞作品通过聂耳形象的塑造,彰显出了聂耳这位人民音乐家热爱祖国、昂扬向上、不畏艰险、担当奋进的精神和品质。女子群舞作品《顶家女》(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马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排演,编导:董华兴、石茹、黄迎春、颜雪昌、张维军),这个舞蹈作品取材于文山特有的一个傣族支系——山傣,该舞蹈作品在创作中保留住了山傣舞蹈动作的独特横摆动律和极具山傣特色的服饰文化特色,独具特色的云南山傣民族文化成为了这个舞蹈作品最大的亮点,该作品通过极具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语汇和具有寓意性的队形构图变化,将云南山傣的生活和生产劳作场景展现出来,传递出了山傣民族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情怀,该女子群舞作品的亮点是在结尾处的一个别致的处理,一个山傣小女孩从舞台后方向舞台前方慢慢行进,小女孩逐渐融入到大群舞中,并跟随大群舞跳起了山傣民族舞蹈,预示着一代一代的山傣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对这个舞蹈作品的评价是:舞蹈作品《顶家女》有三个字可以承载,第一个字叫“纯”、第二字叫“净”、第三个字叫“美”,这三个字可以表达出了对这个女子群舞作品的感受。群舞作品《倮·印》(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编导:董华兴、吴媛媛、曾泽辉、余建涛),这个群舞作品选材于彝族花倮人的民族文化,花倮人是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花倮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花倮女子服饰色彩艳丽,装饰的穗子坠于这套服装,服饰上的穗子随着花倮的舞蹈动作摆动,具有很强的视觉感,该群舞作品将花倮人极具特点的舞蹈动律作为舞蹈创作的元素,在舞蹈中运用了道具——大红色高脚伞(一把),并将这把红色的高脚伞意化为花倮人心中的太阳,作品展现了花倮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和劳作场面,表现出了花倮人勤劳、质朴的民族性格。女子群舞作品《灵·境》(云南艺术学院排演,编导:邓钰莹),该舞蹈作品取材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棕扇舞”,作品运用哈尼族的棕扇舞的形式,表现环保的题材,通过道具棕扇的运用和变化,展现了哈尼族人们守护自己绿色家园的恒心。

在此次全国第十二届舞蹈展演中,云南入选作品共七个,一部舞剧和六个小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极具云南省区域文化的特色,有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有表现云南著名历史人物形象的,有表现民族史诗和传说故事的,每一个舞蹈作品都立足于云南的本土文化特色,将云南文化的精神价值融入其中,提升了舞蹈艺术作品内涵的感染力。通过本次全国舞蹈展演在云南的举行,有效地促进了云南舞蹈作品创作、舞剧创作、舞蹈表演、舞蹈评论等全方面的发展,此次展演工作的成功举办及其经验得广泛关注和认可,有助于加强云南省相关舞蹈展演、舞蹈比赛及舞蹈活动的策划实施能力,并且通过全国舞蹈展演的效应,发挥了此次在云南举办展演的延伸价值和作用,首次将本届优秀展演的舞蹈作品参与到云南省的惠民巡演活动中,到曲靖、玉溪、普洱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演出活动,让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来到群众中,让群众可以共享文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广泛提高了云南群众对舞蹈的认识,让群众享受到舞蹈艺术的大餐。此次在云南举办舞蹈展演对云南舞蹈创作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看到差距与不足的同时,云南舞蹈的发展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加紧对优秀青年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培养,大力加强舞蹈理论人才的理论知识提高,逐步提升云南舞蹈评论人才的水平,并以此促进云南省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这次全国舞蹈展演有着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云南省新剧目展演

每两年一届的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是全省规模最高、影响最大的文艺活动品牌。为进一步推动云南省舞台艺术繁荣,推动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发展,为艺术人才搭建关阔的平台,推出一批优秀的舞台剧目精品为举办展演的目的。2016年至2018年间,举办了两届新剧节目展演,分别是云南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其中舞蹈类舞台剧目展演共17场,其中舞蹈诗9场,舞剧5歌,舞蹈晚会3场,舞剧《诺玛阿美》(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歌舞乐诗《目瑙纵歌》(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排演)、歌舞晚会《寻梦世外桃源》(文山州广南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排演)、情景音画史诗《天地正气》(腾冲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排演)、音乐舞蹈诗《心语香巴拉》(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排演)、歌舞诗《牡帕密帕》(普洱市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排演)、舞蹈诗《彝·歌》(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排演)、歌舞《山情水韵》(临沧市民族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排演)、大型民族舞蹈诗《心·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排演)、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云南省歌舞剧院、西盟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排演)、民族现代舞剧《云水传奇》(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排演)、原创傣族舞剧《顶家女儿》(马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排演)、民族舞蹈诗《独龙情怀》(云南艺术学院排演);歌舞晚会《吉祥迪庆》(迪庆州民族歌舞团排演)、壮族歌舞剧《太阳鸟母》(文山州西畴县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排演)、原生态歌舞剧《族印司岗里》(云南族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临沧市民族演艺公司、沧源县职业技术学校排演)、民族歌舞诗《怒江山、水、人》(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排演)。这些舞蹈剧目作品的排演单位有来自于专业艺术院校,有省、市歌舞剧院,及地州艺术院团,还有的地州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等,云南省各个艺术院团都积极准备舞蹈剧目作品参与全省性的新剧目展演。参与展演的舞蹈剧目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剧目作品的题材多以云南的地域民族文化为主,涉及民族生活、现实题材、传说、传奇等,近三年的舞蹈剧目作品质量较往届有大幅地提升,在创作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近年舞蹈创作的亮点,展演过程中还特别增加了舞蹈艺术评论,邀请了国内和省内的知名舞蹈专家对每一场舞蹈剧目做出了专业的评论,有助于积极促进云南舞蹈创作质量的提高和舞蹈的全面发展。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是云南舞台艺术级别最高的政府赛事,已经成为云南舞台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品牌。

(三)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

两年一届的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是云南省打造文艺人才的重要艺术赛事,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青年演员比赛分为3个种类,分别是音乐、舞蹈、戏剧,其是培养、发现和展示优秀青年舞台表演和创作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和创作艺术人才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通过青年演员比赛,有的舞蹈表演人才跻身于全国文艺界名家行列,有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走向了全国舞台,青年演员比赛已成为了云南舞蹈发展中青年人才的推动力。从2016年至2018年间,云南省举办了两届青年演员比赛,舞蹈类参与的人数众多,入选青年演员舞蹈类比赛的有近160人,获得新艺表演一等奖8人,新艺表演二等奖15人,新艺表演三等奖22人。由此可见,一批批优秀的舞蹈演员成为了云南舞蹈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的平台,展现青年舞蹈演员的业务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年轻舞蹈演员和舞蹈编导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为加强建设舞蹈青年艺术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比赛的形式有利于打造优秀的文化艺术滇军,有利于繁荣和发展云南的文化艺术,更有利于助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

(四)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最早由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发起,以展示云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举办展演的目的。首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举办时间是1997年,至今已有21年,在这期间共举办十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为各州市提供了可以更好地展示了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保护成果的平台,众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展演活动中精彩呈现,有了这个民间文化艺术的展演平台,更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加强非遗传承队伍的建设,参展的节目分为传统类和创新类,传统类的重点是对非物文化遗产的活态演绎,创新类的重点是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形态上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不是一种颠覆式的革新,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和发展,无论传统类还是创新类的民族民间歌舞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2016年至2018年期间,举办了一届云南省歌舞乐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展演自2017年12月11日至15日,为期五天的展演活动在玉溪市举行,展演期间共举办了三场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比赛,四场巡演及两场开、闭幕式综合晚会,此届展演活动紧紧围绕“展示民族艺术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吸引了众多的参展团队和人员,来自全省16个州市22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等1000余人参加演出,其中包括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等六个人口较少民族的137人,参加展演的舞蹈类节目共有8个获得了奖项,其中2个传统类舞蹈作品获金奖,4个创新类舞蹈作品获得金奖,2个传统类舞蹈节目获传承奖。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推广其传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集中展演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了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风采,弘扬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强化了民族自豪感。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既承继了传统,同时也鼓励艺术创作的创新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保护成果提供了展示舞台。通过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扩大了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群众面,对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具有意义的现实作用。

(五)云南省“彩云奖”(群众文化奖项)

“彩云奖”是云南省文化厅组织评选的全省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此奖项评奖分为七个类别,分别是舞蹈类、音乐类、戏剧类、曲艺类、摄影类、美术类、书法类,近年,还新设立“欢跃四季——云南省广场舞展演”,通过新设立的云南省广场舞展演选拔出群众乐于参与的优秀广场舞作品,积极推动云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云南省“彩云奖”至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届,这一群众文化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群众文化参与者的积极性,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和文化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有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动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群众参与文化艺术的积极性,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城乡老百姓共享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的参评作品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域色彩浓郁,参与性强,深受云南老百姓的喜爱,更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云南省各个基层单位的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力。从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共举办了两届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来自各个地州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参与了评奖,共有12个舞蹈类作品获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2018年8月25日至8月30日,云南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中新增设了“欢跃四季——云南省广场舞展演”,共选拔出4个优秀作品,所选拔出的广场舞作品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加全国欢跃四季广场舞比赛。群文舞蹈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众面广成为了群众参与积极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云南丰富多彩民族民间舞蹈,集娱乐性、文化性、审美性为一体,在云南更是具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云南各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以至于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拥有了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群众文化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通过云南省群文“彩云奖”的举办,有利于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参与群众较广泛的群文舞蹈,从舞蹈作品的创作到演出的质量都逐步得到了提高,借助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的平台,在群众中广泛传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广场舞展演的形式调动群众参与舞蹈的积极性,丰富群众的文化艺术活动,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六)对外的文化交流(国内和国际)

云南省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利于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艺术演出的交流方式,增进各国间的友谊。为进一步推动云南对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文化艺术是重要的媒介,通过艺术的交流架起友谊的桥梁,增进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以艺术之力,拉近人们的心灵距离,舞蹈艺术作为“世界的通用的语言”,成为了云南对外交流的重要艺术形式,每一场交流演出都少不了舞蹈节目。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云南省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艺术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中缅新春联欢晚会等重要艺术交流活动,增进了参与国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互信,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力,使云南民族文化逐渐成为国家对外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定期举办的中缅胞波狂欢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和目瑙纵歌节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成为了云南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学习,有助于不断提高云南舞蹈艺术的创作和演出水平,同时,更提升了云南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和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舞蹈类的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和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对舞蹈艺术学科的理论研究,对传承民族文化及理论学术发展、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云南舞蹈的发展急需舞蹈基础理论的支撑,而提高舞蹈科研水平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科研的创新能力,以舞蹈理论带动舞蹈实践的发展,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中等发展陷阱”。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云南省舞蹈类立项共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艺术学7项,这些项目主要是对云南地区的民族舞蹈文化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我省舞蹈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开拓性的文化价值。

(八)国家艺术基金

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资助范围包括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云南省共获得舞蹈类立项6项,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项、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1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4项。云南参与申报的单位范围广,积极性高,各级艺术院团、科研院所和高校都积极参与申报,艺术基金的资助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云南舞蹈创作水平,加强云南舞蹈评论和云南舞蹈人才的培养,促进云南舞蹈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云南舞蹈发展的现状分析

本文对云南舞蹈舞蹈的发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了整个云南舞蹈发展的整体,分别是专业领域和非专业领域,专业舞蹈的发展包括了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艺术研究以及专业艺术院团等;非专业舞蹈指的是群文舞蹈,包括群文舞蹈的创作及群文舞蹈的推广;专业舞蹈重点在于舞蹈艺术技艺及理论的全面发展,而非专业舞蹈(群文舞蹈)的重点在于普适性与参与性,其目的在于广泛调动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专业舞蹈和非专业舞蹈(群文舞蹈)两个重要部分形成了舞蹈发展的整体,专业舞蹈的发展引领着非专业舞蹈(群文舞蹈)的发展方向,非专业舞蹈(群文舞蹈)的发展又是专业舞蹈发展接受检验的群众基础,只有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云南整个舞蹈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专业舞蹈的发展分析

1.舞蹈创作

云南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宝库。舞蹈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题材是舞蹈作品内容核心要点,新时代的云南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既要有极具特色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又要包含有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内涵,舞蹈艺术作品兼具外在的形式美感与内在民族精神力量相统一。

首先,云南民族舞蹈创作的选材问题。云南的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不应停留于再现和展示民族文化,应该通过作品的艺术形式表现,彰显出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在新时代的云南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所选取的题材要具有社会意义与历史文化价值,无论是民族文化题材、历史题材、传说故事、现实题材等,都要将当代的审美及价值观融入其中,在创作中自觉建构当代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审美理念,当下现实题材民族舞蹈的创作是舞蹈作品创作的热点,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舞蹈编导要敏锐地看到和捕捉现实题材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怀是新时代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的精神文化支点,云南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应注重现实题材的选取,深入民族群众生活,了解当代云南民族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现实题材民族舞蹈作品创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迅速感知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变化,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当代的主流情感与精神,创作出更多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讴歌云南发展的舞蹈艺术力作。其次,舞蹈创作与审美问题。舞蹈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对于云南民族舞蹈创作更重要的是在创作中构筑当代的审美理念,美是人类对艺术作品评判的第一准则,民族舞蹈创作要通过对民族深层精神和文化的题材表现,创作符合当代审美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再次,舞蹈编导的综合素质问题,舞蹈编导是一个复合型的职业,需要复合性的知识、复合性的能力和复合性的思维方式,囊括了编导技法与理论知识、音乐知识、舞美知识、舞台技术知识、各个舞种的跳法与文化、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等,需要舞蹈编导创作的技能与当代审美同步,编导技法的不断学习和更新是对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最后,在云南专业舞蹈的发展进程中,舞蹈编导是舞蹈创作的核心力量,由于云南一些地区的基层文艺院团缺乏专业舞蹈编创人员,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知识和信息获取的路径不够畅通,加之编导人才青黄不接,舞蹈作品的创作陷入困局。

2.舞蹈表演

舞蹈艺术作品这一形式的承载主体是舞蹈演员,舞蹈演员的表演是舞蹈作品呈现的核心要素。近年,云南缺乏优秀的高素质舞蹈表演人才,舞蹈演员除了加强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以及身体表现力的训练外,民族舞蹈表演的演员对于民族文化认知更为重要,对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认知不够,这将会导致民族舞蹈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展现力弱化,削减了民族舞蹈作品的感染力,影响舞蹈艺术作品在舞台上的整体呈现。

3.舞蹈科研

舞蹈虽然属于实践类的专业,但舞蹈理论的完善有助于舞蹈整体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和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的申报数量逐年提升,但提升报的质量参差不齐,选题缺乏创新性,舞蹈领域学术视觉缺乏独特性,选题内容缺乏学科建设的深度,还不够深入挖掘出云南多元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学术研究内容。同时,舞蹈科研缺乏研究思维的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舞蹈不同于其他门类的科研,舞蹈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兼具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舞蹈科研的创新思维要讲求在缜密性和前瞻性的基础上,注重舞蹈文化语境中研究思维的逻辑性,及其审美价值的思考;在研究方法创新上,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学科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舞蹈学科的科研质量。特别舞蹈学科的科研人员既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又要找准舞蹈学科的研究方向,要通过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发展推动舞蹈科研的进步,建立舞蹈学科的研究体系,这是舞蹈科研工作发展的趋势。

4.舞蹈评论

冯双白教授在2018年中青年舞蹈理论评论人才培训班授课时谈到:当下我国的编导是“与其昏昏,使其庸庸”,而常见的舞蹈评论人则是“与其庸庸,使其昏昏”,无论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蹈评论人,都处在一种文化知识以及思辨精神深度缺乏的状态。舞蹈理论的严重缺失同样使云南缺乏专业的舞蹈评论人才,个别地区舞蹈评论属于非专业性的,由于缺少舞蹈理论和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基础,造成舞蹈评论内容片面且主观,甚至不实事求是,造成不能很好地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总结经验,不能正确引导舞蹈创作和发展的方向,不能正确地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对于舞蹈评论者而言,系统的舞蹈理论及舞蹈研究方法是评论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理论基础。

5.艺术院团(包括国营和民营)

艺术院团是专业舞蹈艺术创作的阵地,是舞蹈作品创作的主力军。云南省各艺术院团发展的现状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下:第一,优秀舞蹈演员人才匮乏。专业舞蹈演员,事业单位编制少,合同制演员和编导工资待遇低,难予留住人才,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院团人才紧缺,存在编排人才青黄不接,演员人数不足,现有舞蹈演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已无法适应上台表演。第二,行政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以至于在舞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停滞的局面,由于部分艺术院团和文化企业依赖行政资源配置,依赖主管部门划拨行政资源,以至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外出观摩的机会少,知识结构、理念、创作手法老化,舞蹈创作人才难以适应新时代编导和演员的业务要求,加之舞蹈创作的经费也得不到保障,更加制约了艺术创作生产的条件,个别艺术院团由于坐等经费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无资金运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固定舞蹈排练场地和演出剧场,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乐器更新困难,更难适应文化企业的改制,更走不出艺术院团和文化企业舞蹈发展的“窘境”。第三,送戏下乡难,送戏下乡专项经费不足,演出设备配备不齐全,演出条件受到了限制,创作出的舞蹈作品难以真正解决基层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看戏难”的需求。第四,舞蹈演出市场缺乏活力,以至于专业舞蹈艺术的发展空间明显不足,一是,新兴娱乐形式和当下信息技术的更新,对舞蹈艺术演出市场形成了一种较强的冲击,群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有了顺应当代审美理念和时代性主流文化发展的改变,二是,大多数云南舞蹈观众的消费承受度不高,习惯于看福利性质的舞蹈演出,部份群众不愿意出钱看舞蹈演出,使艺术团体向市场化发展的难度较大。第五,艺术院团没有科学、有效、专业系统的管理,以至于艺术团体的舞蹈创作没有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文艺院团领导层缺乏艺术管理和市场策划人才,部分院团发展规划不科学,经营机制不灵活,艺术技能和技术创新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院团的发展和生存。第六,在管理机制方面,院团在艺术创作、生产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方面缺乏主动权,造成了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不够,同时也造成了管理上的短板,使艺术院团在发展中举步维艰。

(二)非专业舞蹈(群文舞蹈)

非专业舞蹈是指群文舞蹈,属于群众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群文舞蹈的特点是群众参与性强,群众喜闻乐见,其具有较强的群众实践力和广泛的群众占有率。群文舞蹈按年龄阶段可分为少儿舞蹈、成人业余舞蹈,按群文舞蹈的特性又可分为群文表演性舞蹈和广场舞蹈。群文表演性舞蹈,着重强调对于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把握,而广场舞着重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和集体性,注重舞蹈的娱乐性和健身目的。群文舞蹈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丰富群众的艺术文化需求,群文舞蹈的种类更加地丰富,有民族舞蹈、芭蕾形体舞蹈、古典舞、国标舞、拉丁舞、流行舞等,多种多样的群文舞蹈种类不断满足着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文舞蹈具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有利于调节群众的精神压力,加强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了解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群文舞蹈的发展是舞蹈整体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群文舞蹈创作与表演、群文舞蹈普及与推广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才能正真满足当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云南省的群文舞蹈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有一些阻碍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问题,如下:

1.群文舞蹈创作

群文舞蹈创作是群文舞蹈发展的核心,当代群文舞蹈涌现出了许多的受到群众喜爱的舞蹈作品,但一些舞蹈作品还是存在质量不高,缺乏当代的艺术性和社会的审美价值。第一,云南群文舞蹈缺乏优秀的舞蹈编导,群文舞蹈的舞蹈编导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群文舞蹈工作者,他们通常是专业的舞者,二是文艺爱好者,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舞蹈艺术的爱好者,不具有专业性,对于舞蹈仅仅热爱,这一群体主要是以自娱自乐为舞蹈的目的。云南群文舞蹈的作品创作有近乎三分之一来自于舞蹈爱好者,在这些群众舞蹈的创作中,舞蹈爱好者们积极尝试着创作,对于群文舞蹈的发展,他们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知识,这些群文舞蹈作品质量低下,作品内容和形式难以达到舞台演出的要求,只适合于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和锻炼身体,而新时代的群文舞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创作为指导,才能引领群文舞蹈文化的健康、科学的发展,使群文舞蹈真正能满足当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群文舞蹈的创作缺乏现实题材,云南的群文舞蹈具有其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正是基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云南群文舞蹈的群众参与面广,群众具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多元的民族文化是群文舞蹈作品创作的资源,但云南群文舞蹈作品创作的选材内容过于片面化和形式化,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仅仅展现民族文化中热闹、欢乐的氛围,而没有深入挖掘当代群众舞蹈审美价值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结合点,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缺乏主动性与实践性。第三,群文舞蹈中的广场舞创作缺乏系统性,广场舞是群文舞蹈中群众参与面最广,参与性最强的一种形式,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广场舞蹈的动作编排至关重要,需将人体动作的韵律性,身心结合的节奏性,以及广场舞蹈的文化性融入广场舞蹈创作中,云南的广场舞蹈的参与面广泛,参与人数众多,没有年龄、性别、民族的界限,云南的群众都积极参与其中,但有的广场舞处于舞蹈动作伴随音乐的随意性,缺乏广场舞蹈创作的系统性。

2.群文舞蹈的普及与推广

群文舞蹈将艺术正真回归于群众之中,通过舞蹈艺术之美,激发群众参与舞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广与普及在群文舞蹈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助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便捷化,群众得到文化艺术信息的途径是非常的多元化的,这对群文舞蹈的推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云南群文舞蹈的推广度不高,与现代科技结合度不高,不能够大范围的推广群文舞蹈文化,这就阻碍了群众舞蹈的发展,群文舞蹈的参与者以年龄划分,分为两个大部分的发展,一是少年儿童的舞蹈,二是中老年人的舞蹈(包括了广场舞),推广度不高导致了群文舞蹈的普及范围较小,以至于人们误认为群文舞蹈就是“广场舞”“中老年舞蹈”,很多喜爱舞蹈艺术的青年人没能参与到群文舞蹈的学习和相关的艺术活动中,群文舞蹈缺乏推广,使得整个群文舞蹈在广泛的群众中的活跃性不充足,缺乏生机与活力。

四、云南舞蹈发展的趋势研究

(一)专业舞蹈领域

专业舞蹈艺术的发展是整个舞蹈领域发展的引领者,是当代舞蹈艺术审美和文化主流意识的发展核心。云南专业舞蹈领域的发展建立在其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的基础之上,从舞蹈作品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舞蹈评论到舞蹈科研,从人才培养到健全机制,无一不彰显出了新时代对云南专业舞蹈领域发展的新要求。

第一,加强云南舞蹈的创作发展,立足区域民族文化,激活舞蹈创作的创新活力,促进云南舞蹈创作再登高峰。当代云南舞蹈艺术的创作建立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在云南舞蹈创作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创作者们不遗余力地寻求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审美的突破,这种创新和突破必须建立在舞蹈的创作手法和作品题材的选择上,二者都要具有新时代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特征,既要符合当代舞蹈艺术的创作规律,又要合乎当代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趣味,并通过激活云南民族文化中具有价值的区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使之成为云南当代舞蹈创作的来源。云南多元的民族文化,对其舞蹈创作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舞蹈艺术创作的处理手法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例如舞蹈作品创作中构图和道具的运用、空间和节奏的对比、服饰色彩的强化等方面都具有可创新之处。云南舞蹈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发展,应该建立在区域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审美观念结合的基础之上,在舞蹈的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理念和审美价值理念融入舞蹈创作,舞蹈创作者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云南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不断的突破与高水准的创新,这就要求舞蹈的创作者必须基于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基本要求上,通过吸取民族的智慧——民间舞蹈文化,激发舞蹈创作者的灵感,为所创作的舞蹈作品找到题材的来源,同时,民族舞蹈的创新中不容忽视舞蹈创作者“我”的个性彰显,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必须体现出每一个舞蹈创作者的个性特征使舞蹈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云南舞蹈创作的发展,应该在以云南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为主导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高质量的舞蹈创作手法,强化民族舞蹈表现的内涵力,不断融入当代民族精神内涵与新的审美情趣,以提高舞蹈创作的质量,建构符合于当代的审美理念,创造出彰显当代云南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

第二,云南舞蹈的发展应紧跟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舞蹈创作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对民族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扶持资金投入,拨给一定的资金解决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加强对文艺院团的硬件设施投入,改善排练设施和演出设备场所地的老旧问题,为艺术精品创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舞蹈创作的积极性。

第三,注重对基层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人才、舞蹈评论人才的培训,增加培训机会。首先,对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边疆、边远贫困地区的培养倾斜,为文艺院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分批次对演员、编导、艺术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院团舞蹈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院校每年应承担一至二期基层、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训工作,舞蹈领域的艺术专家应针对州、市、县舞蹈文化艺术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基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辅导,州、市、县文化主管部门也应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专业技能的培训,多方面强化基层舞蹈人才的培养,使云南省当下的云南舞蹈发展拥有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的支持;其次,是对云南舞蹈评论人才的培养,舞蹈评论的价值在于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优秀的舞蹈评论者必须熟知舞蹈、音乐、舞美等综合性艺术技能,必须具备相应的舞蹈史论和舞蹈文化理论、艺术理论、艺术审美等知识,优秀的舞蹈评论人才是牵引专业舞蹈领域走向和提高舞蹈专业全面素质的导向,因此,对一个舞蹈作品从创作到演出的各个环节的了解是优秀舞蹈评论者不可少的,优秀的舞蹈评论人员是促进舞蹈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质量的舞蹈评论能牢牢把握党领导下的艺术创作方向,促进舞蹈的发展朝着正确方向行进,并能正确引导和提高观众欣赏舞蹈艺术的水平。舞蹈编导、演员、舞蹈评论人员必须要将自己置身于当下时代变化之中,去真切地体验新变化和新发展,自觉建构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引导新时代的舞蹈艺术审美趣味,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表演、评论中彰显出时代的气息。

第四,加强舞蹈理论人才和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对于舞蹈艺术的实践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舞蹈的技艺固然重要,但舞蹈理论与科研却是必不可少的,用舞蹈的理论引导舞蹈的实践,在舞蹈实践中检验舞蹈理论的价值。在舞蹈理论方面,应加强为云南省舞蹈剧目创作、舞蹈比赛、舞蹈展演活动等艺术活动的评论工作,在活动中做出具有价值的理论评价,正确的理论和评论能引导舞蹈创作和审美的正确发展。在舞蹈学科的科研方面,应积极提升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方法,加强新时代舞蹈学科的科研建设,努力建设好云南舞蹈艺术学科的科研体系,为云南省的舞蹈艺术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因地制宜,用当地民族文化和舞蹈艺术搭建文旅结合的平台,开创文化市场、开办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农庄,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创作旅游歌舞演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当地旅游,达到文化、旅游共赢,引导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第六,加强舞蹈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舞蹈人才队伍建设应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建立科学的舞蹈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为舞蹈人才提供必要条件,多渠道、多层次地吸引各类艺术人才。鼓励和培养舞蹈创作人才的创新意识,通过培训、外出观摩等不同形式,更新舞蹈创作人才队伍的创作思想和理念,提高舞蹈创作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紧紧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和出效益”,以提高舞蹈编创的创新能力。完善演艺人才待遇政策,健全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以现代化艺术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转制院团应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有了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才能带领我们的文化企业走出困境,才能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群文舞蹈领域

群文舞蹈是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群文舞蹈的发展必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群众作为群文舞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实际作为正确的创作导向。云南群文舞蹈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多民族的艺术省份决定了群文舞蹈参与的主动性和活跃性,云南有句俗话说:“在云南,会吃饭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由此可见,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与生具有着歌舞艺术细胞,群文舞蹈成为云南各个民族群众生活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云南群文舞蹈的发展是具有着广泛且稳固的群众基础,同时,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云南群文舞蹈的创作资源。新时代云南群文舞蹈的作品创作、文化推广与普及,以及群文舞蹈的精神价值,都需要以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为基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精神,在群众中传播正能量,让群众在舞蹈的参与和实践中感受到文化的情怀。

第一,立足云南区域民族文化特色,推出优秀的群文舞蹈精品。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群文舞蹈创作的源泉,挖掘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底蕴和云南群众喜爱的群文舞蹈作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项目。无论在少儿舞蹈编创,还是成人群文舞蹈的编创上,必须突出云南的文化特色,融入云南精神,彰显出新时代云南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云南群文舞蹈创作的发展呈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二,加强群文舞蹈创作人才和服务人才(舞蹈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群文舞蹈编导和群文舞蹈教师是云南群文舞蹈发展的核心力量,编导是群文舞蹈创作的重要引导力量,教师是群文舞蹈推广的重要力量,定期地开展基层群文舞蹈编导和师资培训,切实增强群文舞蹈相关培训课程的业务实践力和吸引力,使越来越多的基层群文舞蹈编导和群文舞蹈教师能够参与相关的培训,提升云南群文编导和教师的全面素质,以适应云南群众文化的发展。

第三,着力推广和普及群文舞蹈,丰富云南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文舞蹈以群众为本,通过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群文舞蹈活动中,普及和推广群文舞蹈是提高群众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首先,云南群文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建立在整合社会各类文化艺术班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文舞蹈活动为群众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例如云南省的群文艺术“彩云奖”、舞蹈家协会的舞蹈日活动、广场舞展演、群文舞蹈展演等群文活动,从中选出优秀的群文文艺精品节目在一系列节庆舞台上展演,有利于推广和普及群文舞蹈,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展示云南民族文化和群众的精神风貌。其次,还可依托社区文化中心、各级文化馆和舞蹈家协会等基层群文机构,调动群众参与群文舞蹈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使群文舞蹈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增强群文舞蹈广泛的推广力和影响力。再次,云南的群文舞蹈相关机构可以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聘请舞蹈专业的人员参与到群文舞蹈的推广和普及,提升群文舞蹈推广的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云南省知名的舞者,打造群文舞蹈品牌,突出群文舞蹈的艺术魅力,扩大群文舞蹈的影响力,切实增强云南群文舞蹈的普及和推广,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来。最后,群文舞蹈的推广与普及应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便利的条件,通过网络将群文舞蹈的视频和信息进行发布,让群众可以便利学习舞蹈,了解舞蹈的相关信息,例如抖音APP等,很多的舞蹈视频引发了大众学习舞蹈的热情,无论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还是新出现的手势舞等舞蹈视频都有着各自的粉丝群体,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便利学习舞蹈,展示自己,这也是一种个性的表达方式,通过网络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提高群文舞蹈推广的效率,增强群文舞蹈普及的效果,有利于群文舞蹈融入新时代的发展。

第四,明确群文舞蹈创作的导向,强化人文精神中的“家国情怀”。群文舞蹈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群文舞蹈的创作需要汲取社会的主流精神价值,通过群文舞蹈的推广广泛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文舞蹈的创作中,注重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在群文舞蹈作品既要有个人的情感,又要突出国家的情怀,将个人情感融入国家情怀,群文舞蹈作品要展现出当代审美和当代精神,使其拥有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群文舞蹈作品彰显家国情怀。群文舞蹈的创作是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明确群文舞蹈创作的导向,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五、结语

2016年—2018年,云南的舞蹈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舞蹈活动、舞蹈比赛、舞蹈展演、舞蹈对外交流、舞蹈科研等方面,由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云南的舞蹈不论在科研还是创作方面,不论在专业领域还是群众文化,都在积极地向前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舞蹈科研中,缺乏研究思维的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理论体系不健全。舞蹈创作中,剧(节)目创作质量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创作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创作人员的专业系统培训,无挑大梁的创作人才。专业舞蹈领域缺乏创作的活力,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阻碍着专业舞蹈的发展。群文舞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推广和普及的力度不强。就此本文提出建议:云南舞蹈的发展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要求,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舞蹈科研方面,全省舞蹈艺术科研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研究工作中要认真深入基层做好调查和研究,创新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加强舞蹈基础理论和创作理论研究、完善舞蹈理论体系,推动舞蹈艺术科研工作有创新,有发展,开创艺术科研工作新局面。舞蹈创作方面,要加强党对艺术创作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制定和落实各级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工作应成常态,高质量的舞蹈精品创作项目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在舞蹈创作中找短板,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加强舞蹈学科理论的学习,提高舞蹈创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工作中牢牢把握舞蹈艺术创作工作正确方向,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上,不断增强推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和出效益”,把主要任务放在出精品、出人才上,根本目标就是推出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大力培养本土舞蹈创作人才,提高本土创作水平,推出德艺双馨的云南舞蹈名家大师,推动我省舞蹈艺术创作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新成效。在舞蹈评论方面,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评论方向,积极培养懂政治、懂业务、懂舞蹈的评论专业人才,积极提高评论水平,促进舞蹈评论的健康正确发展,为云南省的舞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云南舞蹈艺术的发展需建立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充分表现民族情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云南舞蹈的发展从整个云南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云南民族舞蹈的创作不能离开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在这个根基的基础上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寻求创新的突破点,而不能全然不顾及民族文化之根,任意在舞蹈作品中颠覆文化内涵,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舞蹈发展的原生动力,吸取人民之所长,扎根人民之正能量,云南舞蹈的发展只有坚守住民族文化之根,才能推动云南舞蹈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活力。

新时代,新蓝图,让我们携手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让我们聚焦聚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目光聚焦新时代,植根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积极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以云南省文艺的繁荣发展为己任,当好时代的“答卷人”,谱写云南舞蹈艺术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群文云南省云南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