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艺术创作

2019-01-2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00084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8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艺术方针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学习问题做出过讨论。“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明确,作品的创作是给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看的,艺术工作者应该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同步前进的,追求实事求是,不主张空想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提到的“存在决定意识”。这里存在两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一个是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的创新该如何前进?一个是艺术是否需要配合社会制度来进行更替?前者牵扯更多的是艺术的核心问题,后者是艺术的功能性的问题,这还是得看艺术成果的分化,如果群众在一个庞大的丰富的自然生态下,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一定是一件好事,可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教育不平衡的社会,如何稳步在改善审美时还不造成社会混乱,这真的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实现的艺术自由要难得多。研究方法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研究的内容还是人的问题,要到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否则劳动没有对象,就只能做鲁迅在遗嘱里嘱咐的不要做的空头文学家和空头艺术家,艺术创作是一定要有指向的。

“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类之爱”,当人类分化阶级之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总结经验和研究方法,这在创作上叫表现手法。2018年有多位名人相继去世,称得上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终结。有儿歌《小燕子》的演唱者王丹凤,著名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武侠小说家金庸,他们都是根植在人民群众心里的伟大艺术家,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为这个时代而服务,创作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艺术并非是高深莫测的魔术,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情趣。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艺术所呈现的最具体面貌。时代发展了,承担这个任务的不再是艺术而是资本和科技,自然也就呈现了一种心灵与技术无法匹配的空虚感。未来的艺术生态会更加丰富,如果艺术只是为了符合某一政治形式而存在,其实非常为难的,这只能说是实现了艺术的某一项功能。

二、全球化与艺术创作

儒家思想是中国治国的重要依据,全球化对于中国的文化管理产生了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彻底普及,人们的联络变得更加的便捷,隐私泄露问题更是常有出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反而开始会比以往更渴望一种独立空间的存在,艺术创作所面对的社会论题也开始出现差异。生产活动逐渐机械化,人从生产者异化为“消费者”,人的本质力量--劳动进一步被边缘化,创造力成为奢侈品,人类最为丰富的多样性发展,却有着绝对而根本的重要性。这时,如果想将古典推往现代,确实需要足够智慧的方式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国的推广需要助力,对外的全球性战略也需要部署,例如在全球化的当代语境中,可以被称作纯粹东方的内容是复杂的,中国古代没有抽象艺术,却有“意象”学说来解决西方的形式抽象主义问题,使之成为活水之源,这份价值的传播就需要中国文艺工作者去抽丝剥茧了。

三、艺术创作的理想生态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间是有自己的情感的,无论是何种制度下的人民,对于幸福都有追求,对于自由都有信仰。已知最久远的绘画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在法国的肖维岩洞中,沿着幽深曲折的通道往内走,便出现骤然宽阔的壁室,上面有用碳条、红砖色画的犀牛、马、狮子、猛犸象等动物形态,原始洞壁的凹凸起伏塑造着动物的体积。这不但是古代人类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崇敬,更希望通过绘画的手法,捕捉动物的灵魂,期盼着狩猎的丰收。想象力独属于人类,使我们从麻木的生活里解救出来,重新找回敏感度,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旧物,不再是以新奇和刺激作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如果这个社会的人民可以常常反思自我,反思生活,这个国家的文明一定高度发达的。满足了内在需求的作品是好的作品,满足了心灵的需求就是好的作品。贡布里希提出艺术家所面临的是“问题情境”,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有些社会问题也只能艺术家来解决。

情感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环,情感关乎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关乎自我了解,自我了解关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关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矛盾,新旧观念的冲击,城乡的落差,如果没有个体化感知,这个社会不会有立体的呈现。艺术创作的前提要摆清楚个人立场,这样才能发现冲突点,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和平年代的斗争,都是自我斗争,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是重要的课题。可以依据艺术创作的内容来判断这个国家对于人本身的尊重。

艺术创作将讨论权利与个人限度,如何既可以满足自我表达诉求,也能有社会良性开道,这势必是一场脑力战。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接纳需要时间,若作品跨度太大与世事不融洽,尴尬和痛苦就无法避免,还是应该多了解社会,不可偏激,需沉淀自我,把控方向和力度,智慧的表达。无论国家对于艺术的态度如何,最后在历史中留存下来的,都是经得起人民和时间考验的。

四、结论

整个中国宣扬的文艺气氛是温馨愉悦的,大家都渴望美好的祝福,幸福简单的生活,艺术创作如果不考虑社会文化因素,不选择群众接受的方式,又如何被群众传播,如何影响和改造这个社会,这是需要从根上确定好的问题,再考虑如何与世界对接,去传播中国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的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并发扬。重视美育,重视艺术创作的力量,去了解自己,发现自我价值,实现在社会权利下所能做到的个人自由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纸的艺术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