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所属地勘单位为例
2019-01-27■李哲
■ 李 哲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郑州 450016)
0 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地勘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从事地质找矿工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提供“工业的粮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积累和财富积累。当前,传统地质业务需求萎缩,地勘单位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任重道远,这又为转型发展中的地勘单位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 地勘单位具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
地质找矿工作离不开地球科学理论的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支撑。地勘单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和队伍优势。事实上,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到地热井施工,从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的地质勘查施工、环境地质评价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治理,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从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调查到露天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再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从地质公园申报到旅游资源大普查,都有地勘单位的直接参与,地勘单位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力量。
2 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之“新”,首先是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地勘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行性行业,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都对地勘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勘单位应主动适应新发展形势。
近年来,地质勘查面临的政策环境、投资结构等继续深度调整。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地质勘查的政策法规,如第69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废止《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的颁布实施,地质勘查单位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日益明朗。传统地质领域勘查经费投入持续下滑,自2013年以来,国内地质勘查投入连续5年处于下跌的态势;同时受政策影响,各省(区、市)的矿业权陆续退出自然保护区,地勘单位传统地质找矿领域赖以生存的土壤面临减少甚至丧失的境遇。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勘查投入不断上升。“危”与“机”历来相伴而生,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粮食的战略需求不会改变,地质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的战略需求也不会改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地质工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将会越来越深。事实上,“资源”与“环境”历来也是相伴而生,只不过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不同阶段所体现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准确把握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地勘单位带来的历史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化“危”为“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化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上做出新贡献。
3 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新时代强化新担当、展示新作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以下简称“河南有色地矿局”)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在队伍建设、绿色勘查、土壤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以及地质旅游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3.1 传统地质找矿领域,大力倡导绿色勘查
绿色勘查是绿色矿业的重要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我国第一个绿色勘查团体标准《绿色勘查指南》已发布实施。绿色勘查的定义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实施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勘查方式。要想在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勘查是必然选择。为此,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以《绿色勘查指南》为标准,大力倡导绿色勘查:以在减少环境破坏存量的前提下,不再添加增量为工作目标,设立重点项目、开展试点工作,对山区、林地地质勘查项目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探索实施以浅钻代替槽探的勘查方式,尽量减少槽探对植被的破坏;采用模块化、轻便钻探设备及机具,改变了传统物资、材料的搬运方式,减少道路修建和基台面积,从而减少对树林、植被等的破坏;采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定向技术,减少基台的数量、道路修建和物资搬运工作,保护生态,提高效率;充分利用遥感、物探、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地表的破坏。通过大量有益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发展观的地质勘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地质环境领域,大力开展治理和修复
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主要包括治理矿山开采形成的露天矿山、恢复自然生态、建设绿色矿山等方面,重点是在产矿山的绿色化整治和废弃矿山的资源化再利用,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矿山规划、建设、生产、闭坑的全过程。当前,露天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都被纳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攻坚任务,特别是以“三区两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城市建成区周边)为重点,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加强修复绿化,减少扬尘污染。“三年行动计划”为地勘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地勘单位积极扭转传统粗放浪费的矿业整体形象、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
近几年,河南有色地矿局紧盯“三年行动计划”,抓住有利时机、主动作为,在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上狠下功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勘查、施工,到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克服了以往项目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的不足,实现了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加强此项工作,提出以下工作方案:一是抓好项目规划。选择“三区两线”、矿业城市、“2+26”城市、大型矿业基地等重点区域,利用地勘单位长期积累的地质资料、地质信息,利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联盟、投资联盟,谋划一批连片治理、综合治理的大项目,编制出高水平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议书。二是抓好工程施工。工程施工是露天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手段、关键环节,是项目费用的主要构成,也是项目竞争的致胜因素。河南有色地矿局一方面提升装备水平、拉高技术档次、增强施工力量,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内部分工协作,发挥比较优势。三是抓好大数据建设。河南有色地矿局在露天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全过程跟进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大数据建设工作,把做项目的过程当作大数据建设的过程,以此不断丰富数据库、挖掘数据资源、丰富项目成果表达方式、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四是抓好大平台运作。加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或高校的合作,联合建设废弃矿山资源化再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态环境绿色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为高层次的项目运作平台。
3.3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域,大力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生态修复,实施绿色土地示范工程
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土壤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政府在《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地勘单位部门的重要责任之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先导工作,已经在河南省铺开。河南有色地矿局作为本次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承担单位之一,直接参与了采样、制样和化验测试工作。由于组织精细,检测数据质量全部得到国家质控实验室认可,提前完成河南省土壤办下达的任务,局属各地勘单位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此为契机,河南有色地矿局专门成立了绿色土地重点实验室,实施绿色土地示范工程。目的是在示范点通过高精度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动态监测,指导当地开发有益元素特色农产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作,修复有害元素污染土地,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已选定并完成示范区高精度地球化学调查441.2km2,发现富锶水、富硒土壤,指导企业建立实验大棚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目前首批产品已经上市,效果良好。关于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下一步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参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实施污染土地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等项目,为土地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服务;二是全力做好绿色土地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探索形成绿色土地评价、监测和绿色土地农产品标示的工程技术体系,形成指导当地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成熟经验。
3.4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域,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勘查开发
“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大气污染防治是标志性战役。而能源的使用对大气污染影响重大,必须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源头防控,开发使用清洁能源。这在给地勘单位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能源矿产本身也是矿产资源,地勘单位在寻找新能源矿产中有先天优势,必须充分发挥。近几年,河南有色地矿局选准在地热能的勘查、开发上发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针对我国以中深层地热为目标的地热能开发进展较为缓慢的现状,建立了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为研究重点,探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途径。目前,借助于河南地勘基金项目,在地热资源调查项目实施中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第一口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示范井达到“双50”标准。今后,河南有色地矿局在继续做好河南省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基础上,应尽快完成示范井,建立开发模型,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模型和经济模型。同时以项目区为重点,辐射河南省中东部广大平原区,兼顾其它有地热开发条件的地区,评价地热开发条件、估算资源潜力、圈定有利区块、提出规划建议。
3.5 地质文化和旅游领域,大力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地质文化挖掘
地质遗迹、地质景观既是自然资源保护的对象,又是发展地质旅游的绿色资源。大力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地质景观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地质旅游,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河南有色地矿局积极开展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积极参与地质旅游景区和地质特色小镇等文旅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加大对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工作的宣传力度,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目前,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地质遗迹与地质背景调查评价项目、崤山黄金小镇开发评价项目已经展开。可以说地勘单位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也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拓宽了有效途径。
3.6 内培外引,夯实人才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地勘单位虽然是以地球科学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单位,但多数地勘单位长期以来主要是从事地质找矿工作,人才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要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打造一批能够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业务的科技创新团队。河南有色地矿局近几年采取内部挖掘、培养,外部聘请、引进、合作借用等方式,不断夯实人才基础。具体做法是: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引导技术人员回归技术岗位,培养一批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用一批专家院士;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平台,借用一批专家学者;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力度,储备一批人才。
4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地勘单位具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人才资源、技术实力,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通过有效路径,从绿色勘查、土壤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对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与合理开发,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有效保护的能力,服务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及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地勘单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地勘单位快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