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台州湾区高质量发展

2019-01-27杨迪

浙江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湾区台州

□杨迪

湾区向海而生,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纵观世界各大知名湾区,无论是以金融著称的纽约湾,还是以创新闻名的旧金山湾,抑或是以制造业出名的东京湾,无一不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的。“三大湾区”之所以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正是因为它们一直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最前沿。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是湾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优势,湾区的本质就是开放。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浙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习总书记当年在制定“八八战略”的时候,就曾明确强调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站在新起点,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既是台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台州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两个高水平”发展的题中之意。

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主体多元”的湾区开放新机制

放活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在湾区开放中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通过政府权力做减法,让市场活力做加法。规范和优化政府职能并加以制度化,更多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政策工具加以调控,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机制的伤害和对市场空间的挤占。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让市场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垄断,大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更好发挥政府在湾区开放中的引导作用。切实发挥政府战略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推动湾区高水平开放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建立与湾区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立重点企业外贸综合监测平台,加强国际贸易摩擦和产业损害预警应对。坚持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利用少、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对外开放活动,实现湾区开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发挥企业在湾区开放中的主力军作用。突出民营企业在湾区开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台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民营企业增氧、造血、强体,让民营企业享受更公平、更宽松、更规范的市场待遇。要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把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当成办好“自家事”,切实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增加民营企业家信心。在做强做优民营企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央企、省属国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民资国资外资“三资”联动,民企国企外企广泛参与的湾区开放良好格局。

构建“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有动力”的湾区开放新优势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质量变革”中寻找湾区开放新优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产业升级促进外贸升级。重点推动汽车产业从零部件出口向汽车整车出口转变,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从原料药出口向原研药出口转变,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含量,推动外贸向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升级,从而推动湾区开放从规模、成本优势向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湾区开放质量变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效率变革”中培育湾区开放新优势。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完善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境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企业收购海外优质企业和到海外设立产业平台的全程指导服务机制,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加快推进口岸减证降费提速增效行动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动跨境贸易便捷化。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着力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以效率变革推动湾区高水平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动力变革”中重塑湾区开放新优势。全面实施台州科技新长征战略,着力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助力企业开发对外贸易新产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对外贸易新模式。通过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推动湾区开放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构建“内外统筹、进出并举、来去协同”的湾区开放新体系

坚持“内”“外”统筹,推动湾区开放从对外开放为主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转变。对内,积极拓展区域合作。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好时机,深入推进“接沪、联杭、融甬”战略,进一步强化发展共同体意识,找准利益交汇点、优势叠加点、共同发力点,加快建立覆盖各领域的战略合作机制,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条件成熟、发展急需、各方得益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举措,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外,继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把台州湾区的开放空间从邻近国家,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拓展到世界各地。

坚持“进”“出”并举,推动湾区开放从扩大出口为主向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转变。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出口。着眼全球产业分工、市场格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和利用台州比较优势,推动台州产品、台州服务、台州技术进一步打入欧美高端市场,进军东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增加进口。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扩大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等进口,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

坚持“来”“去”协同,推动湾区开放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发展转变。一方面,要继续高质量地“引进来”。着力补齐外资利用短板,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带动台州企业更好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大踏步地“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并购、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投资,通过境外投资带回一批先进技术、前沿项目、研发人才和经营理念,实现“走出一企、带回一批、拉动一片”的回归效应。

构建以“大港口、大通道、大平台”为主要载体的湾区开放新支撑

大开放需要大港口。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开放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全省海港一体化,推动台州港与宁波舟山港联动发展。借助宁波舟山港收购整合大麦屿港的东风,进一步加密大麦屿港与宁波舟山港内支线,加快完善堆场、码头、道路等配套设施,全力建设浙南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头门港深水码头泊位和进港航道建设,积极开辟海上航线。加快疏港公路和港口铁路支线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港航建设。大力推进口岸开放,争取台州港扩大水陆域开放早日获批。

大开放需要大通道。积极融入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沿海、联湾、跨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铁路为主干、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城际轨道交通、市域快速路等为支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南北贯通的湾区开放大通道。东西向,加快金台铁路及头门港支线项目建设,串联台州港与义乌陆港,向东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南北向,加快杭绍台高铁、杭绍台高速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甬台温沿海高铁、甬台温智慧高速公路等项目,向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向南联动海西经济区。

大开放需要大平台。全力推进头门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创建。大力推进台州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玉环)融合发展实验区,推进大陈岛申报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进一步擦亮对台合作交流金名片。高起点谋划建设台州境外投资回归产业园,以园促引、以园促并。着力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重点推进浙江中德(台州)产业合作园建设,加快浙江中瑞(瑞典、路桥)产业合作园申报创建。积极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创建,重点谋划建设中白台州汽配产业园。加快台州国际博览中心建设,培育打造塑料与模具、户外休闲用品、缝制设备等十大国际级专业展会。积极谋划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

猜你喜欢

湾区台州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陈尚君:湾区新风口,魅力大空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公益活动品牌化,让媒体更有温度——台州晚报举办“新台州人慈善年夜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台州深观察》“舆论监督+”策略探析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