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应确立乡村重构思路

2019-01-27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十四五城市化耕地

在当下中国,乡村发展并非独立变量,是城市化的函数,乡村发展必须与城市化通盘考虑

中国乡村在改革开放前遭受了计划经济剥夺,改革开放后祼露在市场经济风雨中缺少应有保护。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的关键是重构。在当下中国,乡村发展并非独立变量,是城市化的函数,因此乡村发展必须与城市化通盘考虑。由此而言,我所谓的乡村重构,是一种城乡互补、跨越式的乡村现代化思路。

一是人口重构。这里的关键是农民迁出村庄、走向城市,这其实是城市化的互补和协调的一面。2018年全国乡村户籍人口7.9亿,常住人口5.6亿,实际应小于这一数字,同期全国耕地20.2亿亩。全国乡村地区的人均耕地,按户籍人口计算为2.6 亩,按常住人口计算为3.6亩。按经济发展一般的低限要求,只有当农村人均耕地至少为30亩以上时,农民务农收入才有可能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平。按此计算,如果考虑到乡村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因素,则乡村地区人口至少需要减少60%至70%以上,农民才能跟市民一样,过上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乡村地区另外一些人口重构问题也十分重要。一是乡村居民职业的乡土化转型,即全职农民与兼职农民之间的分化;乡村居民的就地非农化,亦即仍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口,从事非农比率的逐步上升。二是积极应对乡村地区老龄化水平大大高于城市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公共政策,需要尊重老年人安土重迁的价值取向,让仍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人,也能有较好的晚年生活。三是积极应对城市人口在乡村季节性居住的发展趋势。四是应对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潮。五是整体提升乡村地区人口素质,包括精神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两部分。

研究制定人口分布规划。人口分布规划是城市化规划和乡村人口重构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产业分布的函数。美国和日本的人口,从19世纪以来一直在向着沿海地区集聚。而我国这一集聚显然较慢,一是缺少总体图景,二是缺少政策配套。这里有三个层面的集聚问题:一是向沿海集聚,二是向城市集聚,三是向其中的大中城市集聚。

二是空间重构。按上文计算,中国相当一部村庄将要萎缩乃至消亡,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的确很无奈。那些看着是美好的东西,身处其间的痛苦,局外人是难以体会理解的。

妥善应对相当一部分乡村严重的碎片化空间问题。因势利导地利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趋势,以及乡村人口的代际更替趋势,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空间整合。促进农民市民化与国土资源效率的共同提升,确保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有量,以及耕地产出效率的提高。

与此相应的是科学制定城市化政策。城市的空间扩张与农村的空间消亡,是一张皮的两个方面。这里的一个关键,是实施积极的农民工市民化定居政策。

三是产业重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当一部分乡村将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迎接老龄化时代城市居民的到来。浙江旅游部门一位领导说,从收入角度讲,民宿一张床等于10亩粮田的产出。发展城市型农业,即一部分乡村的农业将服务于城市需要,发展以服务于城市需要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也有少数乡村将建设工业园区,成为区域制造业的生产基地。

四是文化重构。一部分村庄将在这一过程中重生,原有的特色乡土文化将打上现代化印记,形成所谓的文化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相当部分的乡村文化,将原汁原味甚或原封不同地保存下来。乡村氏族文化当然也需保护,但存在形式因承载主体的生存方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一些特色文化将整体迁移,另一些特色文化或将进入博物馆。总之,原有的乡村文化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猜你喜欢

十四五城市化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耕地时节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