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看影视消费升级
2019-01-27严文律
□严文律
据猫眼网数据显示,在暑期档凭借着优秀的制作和良好的口碑而走红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跨过40亿票房的门槛,创下单日综合票房破亿天数新纪录,是中国影史票房前10名里唯一一部动画片。同期,邀请各路明星、重资打造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遭票房滑铁卢,仅以1亿元票房草草收场。
两者对比之下不禁让人深思,原本受众较小的国产动画为何能打败当红明星领衔的科幻大片?在这背后,我们或能窥视影视消费的三大新趋势。
趋势一:从“看场大片”到“看部好片”。近年来,观众看片除了“3D”“4K”“5G”这些技术要求之外,还伴随着一定的文化和审美需求。体现了中年人焦虑与救赎的《我不是药神》高达31亿票房,《国家宝藏》在豆瓣评分稳居8分,乌镇戏剧节开票2小时售罄等例子表现出观众对于影视作品内涵的新要求。可可豆公司以“工匠精神”来打磨《哪吒》成片的品质,历时5年数易其稿,巧妙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现代思维的提炼,将耳熟能详的故事做出颠覆却又不失内核的改编,给人以全新的共鸣。
趋势二:二三线城市成为影视消费的“新风口”。信息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催生了各类新模式来满足日益见长的消费需求。立体式、颠覆化、定制化成为当前消费者喜爱的营销模式。影视宣传不再只专注于纵向深入,而是借助如今发达的数字媒体来进行横向扩展;影视产品不再单一,而是围绕IP进行发散,大到实体游乐场,小到手机表情包,充分挖掘附加价值。不同于《上海堡垒》,《哪吒》的宣发不靠明星站台和营销号软文,而是以下沉市场为导向,大胆铺设点映,电影的口碑在上映之前已然发酵,二线城市点映占比约40%。同时,同人内容在各平台上涌现,周边衍生品一抢而空。
趋势三:“值得”正在被重新定义。20-34岁人群占据了《哪吒》消费受众群体的2/3,职业以白领、大学生、公务员为主,这恰恰是新中产阶级消费的一瞥。阶层流动的过程中,新中产阶级经历了多样的洗礼:都市化、物质化、品牌化、个人化。作为中国最先接触新鲜事物的群体,现在更有能力与愿望追随内心。无论是对于在线知识产品、电子书籍、文化型综艺产品的热衷,还是对于孤独展、戏剧节等小众产品的需求,均体现了他们对于“值得”的定义,不再迷恋大师,更关注体验价格比;崇尚价值观匹配,愿意为态度与精神买单;重视内心健康,不断保养与自我充值。
《哪吒》票房狂欢的背后,是影视消费的新一轮变革。中国是内需型消费大国,影视市场潜力惊人。从数据来看,我国现有近八万块的电影荧幕,观影人次从十年前10人1年1场电影变成平均1人1年2场电影,这个数据已经支撑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影视消费升级带来巨大市场空间,要洞察影视消费的新方向,理解新一代消费群体。一方面,加快影视文化内容升级,密切关注观众的精神需求,打造新审美趣味下的新产品、好产品;另一方面,结合新工业时代技术,不仅要提升观影设备质量,更要提升互动式影视体验,拉动更多用户观影,也倒逼电影内容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