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数字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19-01-27陈畴镛
□陈畴镛
要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擦亮浙江数字经济这张“金名片”,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1.54%;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外部经济环境变中趋紧,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困难新问题,浙江更要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擦亮数字经济这张“金名片”,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突出抓好数字化引领项目,打造浙江发展新高地
当前,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进入加速发展和跨界融合的爆发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引致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不断涌现,是浙江数字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途径。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3%;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61.6%,高出全省平均27.1个百分点,且已连续45个月超过50%,创新活力强劲。未来浙江要以数字长三角、数字大湾区等十大标志性引领性数字化项目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新标杆。
以数字长三角为载体壮大新兴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优势所在,在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上,浙江104项科技成果中,之江实验室的类脑计算芯片等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达到59.3%,体现了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相关产业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强化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达摩院“一体两核”数字创新平台作用,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中心,做大做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通过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乌镇创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和G60科创大走廊等途径,依托环杭州湾经济区,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快打造数字大湾区推动数字长三角建设。
推动形成5G商用和产业发展新蓝海。5G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激发新型消费、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当前我国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在抢跑5G建网和商用。浙江在组织推动、技术创新、网络部署、装备开发、场景应用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已建设5G网络基站超3000个,杭州、宁波已建成全国较大规模5G应用示范网,在工业互联网、高清视频、车联网等多领域开展了60多个融合应用示范项目。要率先开展5G商用,积极发展5G友好用户,推进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5G+车联网等应用和移动边缘计算,落实长三角三省一市5G战略合作协议,在网络建设、应用融合、产业发展上抢占制高点。
以城市大脑引领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大脑”是支撑经济、社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式智能运营平台。杭州率先启动的城市大脑,从原先的城市交通向消防、综治、安监、智慧能源等领域拓展到2.0系统,通过数据融通产生协同效应。要通过总结推广杭州、衢州等地“城市大脑”建设应用的做法,以示范试点带动城市大脑基础设施、数据平台与数字政府支撑体系一体化建设,逐步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拓展,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整体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有效促进城市运营效率提升和智能产业发展。
大力创造数字化消费需求,拓展浙江服务新市场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消费总量不足与消费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持续涌现并存的局面下,更需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而浙江数字经济特别是新零售、新金融和数字文化产业是引领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生态”新业态新模式,移动支付等智能终端服务高度活跃。今年1-6月,浙江实现网络零售7985.2亿元,同比增长19.6%;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251.3亿元,同比增长21.1%。要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传播优势、规模优势,以建设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为重点,提升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满足和引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不断追求高端化、个性化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拉动消费升级,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做大做强新零售开拓城乡市场。浙江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在开放平台和数据驱动下实现个性化定制、快速响应,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业态新模式。“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农村网络消费比重迅速提升和农民创业致富,2018年浙江网络零售额超过千万的电子商务专业村1253个、镇130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要推进新零售标杆城市创建、标杆企业培育,推进新型贸易主体培育和新型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促进城乡消费需求与农业生产的高效匹配,推动农产品增值,有效启动农村市场。
以数字金融建设增强金融“血脉”功能。杭州移动支付普及率、覆盖广度、服务深度等均居全国第一位,湖州、衢州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要探索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加快实现移动支付在电子政务、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商业、旅游及便民生活等领域的应用覆盖。加快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打造全省金融要素集聚高地。
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扩大文化消费。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数字文化日益成为消费新热点、产业新蓝海。以杭州数字内容产业、金华数字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浙江数字文创产业加快发展,杭州2018年数字内容产业增长15.8%,占文创产业总比重超过60%;金华数字创意产业三年平均增速16%,跻身全国数字文化一线城市。要顺应“互联网+”、文化和科技融合趋势,推动数字创意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横店等3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辐射带动全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构建数字文创产业生态圈。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浙江聚焦“一带一路”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在国际风云变幻、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环境下,2018年浙江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同比增长31.1%,今年1-6月同比增长35.8%,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要做实做深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推进eWTP海外布局,积极参与数字贸易新规则、新标准的建立。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塑浙江制造新优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在“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举措的基础上,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产业数字化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今年上半年,浙江新增上云企业2.51万家,累计达31.5万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浙江制造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出口严峻等问题,需以数字化思维推动企业发展理念、用户服务、业务流程、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质、降本、增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示范的引领作用。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参与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中策橡胶、新安化工、横店东磁等企业引入supET平台有效提高了工艺效率和经济效益,5G+智能制造已在杭汽轮、兆丰机电等一批制造领军企业率先应用。要进一步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及行业的推广应用,争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加快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加快推进“智能+”“5G+”,促进骨干企业分享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成果,实现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协同发展。
着力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虽然浙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人才、技术、资金短缺问题较突出,缺乏数字化改造的内生动力。要深化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主动上云、深度用云取得实效;大力推进“十百千万”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着力打通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全数据链,大面积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企业、系统集成方案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适应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广普及,构建以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架构为核心的智能服务生态。建成一批示范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管控和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高水平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制造业“双创”平台,积极构建各类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开放共享,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