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大浙江节能环保产业
2019-01-27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幸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徐幸
浙江节能环保产业有良好扎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必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做强做大节能环保产业,全力推动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再跨越、再出发
发展成效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以来,浙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总体部署,将节能环保列为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发布实施《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年,浙江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出9102亿元,同比增长16.2%;2018年总产出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趋势,达到10000 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二,并提前实现“十三五”万亿产值目标。
产业集聚特征明显。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在规模壮大的同时,区域性集聚的特征日益明显。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4市集中了全省59.8%的节能环保企业和65.7%的总产值,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基地相继涌现。如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永康经济开发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余杭水处理设备、诸暨电除尘器、海宁布袋除尘器等环保装备基地,衢州氟硅新材料、嘉兴乍浦化工新材料、湖州水处理膜材料等环保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其中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内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在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领域,已成长起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成为产业发展“标杆”。如阳光照明已是全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吉利、万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绩斐然,天能、超威两家企业成为新能源电池的领头羊,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全国领先,菲达环保则是全球燃煤电站电除尘装备最大供应商。在各大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浙江新能源电池国内市场份额占50%以上,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产能占全国1/3以上,海水淡化产能占全国1/6,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兴领域加快发展。以“互联网+”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方式方兴未艾:浙江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在印染、化工、电镀、造纸、制革等传统行业大力推广“互联网+环保”监管,积极探索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开创实现虎哥回收等“互联网+回收”的再生资源经营模式。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行业、新产品蓬勃兴起:浙江新能源种类和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风电、光伏、核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以环保服务为代表的新服务、新模式风生水起:浙江环保服务已覆盖工业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环境自动连续监测设施运营等主要领域,2011-2017年全省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6%,产值位列全国第四。
面临新形势
2019年以来,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增长明显趋缓。前三季度,规上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全年完成8%的增长目标压力很大。这既有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产业自身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
部分行业领域受外部性影响显著。节能环保产业属政策驱动型产业,受政策影响大。如受国家进口洋垃圾政策调整,浙江再生资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进入发展寒冬期,其中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大部分拆解加工企业停产或经营状况差,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又如,随着煤电行业快速推进“超低排放”,电除尘装备龙头企业菲达环保的国内主营收入同比2018年直接下降9%。当然,也有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行业,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推进,垃圾桶、厨余垃圾处理器和餐厨垃圾处理销售额成井喷式增长。由此,政策造成的行业间两极分化极其明显。此外,中美经贸摩擦、国际汇率波动、市场竞争洗牌等因素,都加大了节能环保民营骨干企业的市场风险,形势不容乐观。
企业和集群竞争力均有待提高。一方面,浙江节能环保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制造业类中小型企业占到80%以上、环境服务业类小微企业占70%左右。2019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浙江占8席,排位最好的盈峰环境仅列第14位;而北京在前10位中就占了6席。而且浙江节能环保企业以民营居多,资本实力普遍不如央企,加上合作抱团少、市场拓展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突出。另一方面,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园区的能级,也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拥有多个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的江苏省相比,浙江“国字号”品牌相对较少,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市场影响力不显著。
创新能力和人才投入亟待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也使浙江节能环保产业科研和人才投入相对受限。2017年,浙江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3%,节能环保制造业R&D 经费投入强度为2.5%,虽然高于全社会0.07百分点,但对标上海的3.9%,节能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研发水平还是偏低。同时,节能环保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仍不够完善,科技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到推广应用都很难,拥有先进技术的研发企业难免遇到市场障碍。如杭州爱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无机纳米催化除臭技术,优势明显、适用性广,但目前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在设计时还是以传统除臭技术为主,造成公司较难参与竞标。
发展举措
节能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也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节能环保产业有良好扎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迈入“十三五”收官年和“十四五”初,必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做强做大节能环保产业,全力推动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再跨越、再出发。
内聚外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载体和企业。省级层面,深入推进全省大花园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处、静脉产业基地建设等工作,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和省级资金支持力度,为节能环保产业平台和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集中要素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壮大,帮助龙头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牢牢把握“四大建设”等战略机遇,“五个千亿”投资工程等政策机遇,重点盯引和落地一批引擎性项目、企业。
形成合力,成立省级节能环保产学研联盟。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下,筹备成立由3家及以上有号召力、影响力的节能环保龙头骨干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牵头的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联盟,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增强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以联盟为核心,探索“政产学研金介用”有机联动的创新模式,谋划一批创新合作载体和技术转移中心,编制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技术目录,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突破、转化、应用。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实际需要,成立区域性的节能环保产业联盟,合作抱团,切实增强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做好顶层设计,启动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在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十四五”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做出整体性、战略性布局和安排,加强对节能产品装备、新能源装备、再生资源、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领域,以及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潜力领域的研究,明确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关键领域,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举措,聚焦一批具有牵引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
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参照2009年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做法,进一步出台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意见,着重从财政、用地、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方面,支持创新投入和科技转化、产才融合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统计监测,不断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从调研来看,一些新兴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制造业企业还未纳入统计口径,而一些已经被市场淘汰的节能环保企业尚未从统计口径中剔除。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厘清节能环保产业边界,明确产业统计口径,做好基础性工作,实现统计口径和范围的与时俱进,及时把握产业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