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义都市区人口集聚的特征、问题和对策

2019-01-27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都市区常住人口金华

人口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变化,人口迁移、流动和集聚成为统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总结金义都市区人口集聚的基本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人口集聚的对策措施。

基本特征

从人口集聚度看,金义都市区集聚了全省1/10的人口,属于第四大都市区。2018年,金义都市区常住人口为597.6万人,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10.42%;户籍人口为535.96万人,占比为10.72%;常驻人口为629.81万人,占比为12.12%。在不同口径下,金义都市区的人口集聚度与其他三个都市区均有差距,属于第四大都市区。

从集聚人口来源分布看,省外流动人口超8成,省内主要来自温州和浙西南。金华市的省外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贵州、江西、河南和安徽,四省的流动人口占比为53.93%,超过总流动人口的一半。省内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金华自身,占总流动人口的5.58%,其次为温州和浙西南地区,温州、衢州和丽水三市的流动人口占比为5.03%。

从集聚人口年龄结构看,老年流动人口呈上升趋势。

2018年金华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1.19%,较全省平均水平(19.6%)高出1.6个百分点。金华的流动人口主要以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但是流动劳动年龄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占比为88.17%,比2015年减少了1.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不管是规模还是占比均呈上升趋势。

从人口集聚空间分布看,呈核心—外围分布特征,义乌、婺城和东阳为主要人口集聚地。2018年,核心区的常住人口占金义都市区常住总人口的77.63%,核心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73.33%,核心区的常驻人口占比高达81.15%。金义都市区核心区的集聚效应逐年增加,2018年核心区常住人口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核心区户籍人口比重提高了0.33个百分点。从近三年的增量人口分布来看,常住人口方面,义乌、永康、婺城、东阳四个县市区增量较多,分别集聚了全市35.71%、15.83%、14.05%、12.50%的新增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方面,仅义乌市的户籍人口增量就接近金华全市的一半,达3.61万;流动人口方面,义乌、东阳和婺城是流动人口增量聚集的主要县市区,尤其全市新增流动人口超过一半集聚在义乌。

从人口集聚城乡分布看,67%的人口集聚在城镇。2018年,金义都市区常住城镇人口规模为400.42万人,比2015年增加29.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2%。2018年,金义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都市区核心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外围区,2015-2018年平均相差9.01个百分点。

从集聚人口素质结构看,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超7成。从金华市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的流动人口仍超七成,2018年为75.83%,比2015年低1.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素质相对不高。2018年金华吸引的本科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为5.5万人,比2015年增加1.2万人,但是占总流动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仅为1.58%。

主要问题

金义都市区能级相对较弱,人口集聚面临长三角及省内其他都市区人口虹吸效应。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的背景下,金义都市区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水平医疗资源等布局较弱,其人口集聚度、人口吸引力与上海、苏南城市群、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相比,均不在一个层级。

人口—产业结构互动不理想,劳动力素质低与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弱相互拖累。人口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互动结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也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随着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但2018年金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金华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绝对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呈现出加快的趋势。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78.36万人,占年末户籍人口数16.8%,到2018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102.84万人,突破百万大关。

集聚方向和重点区域

通过调研发现,吸引外来人口进入金华的最主要因素为就业需求(产业+工作)、宜居环境(居住+生态)、良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需求。根据外来人口需求,以良好的工作机会、优质的公共服务、宜居的城市环境,加快人口集聚。

重点吸引三类人口。一是大学生。重点需求就业及城市福利。积极引导借读培训学生在金华就业定居,加大对学生群体社保福利,提高城市吸引力,吸引其落户。二是高端人才。形成“企业家+工程师(专家)+技工”实业人才体系,形成一个人才,形成一片产业。三是举家搬迁者。其重点需求为子女教育、较好居住环境以及未来可见的随迁父母养老服务。通过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施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吸引人口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吸引四省九方、沪昆线沿线人口。积极吸引江西上饶、衢州龙游等四省九方及沪昆线沿线人口。二是金华各县(市、区)人。金华市区作为一个宜居城市,可重点吸引兰溪、浦江、武义、永康人口。三本地人口镇城化。进一步加大本地居民城市化,各乡镇人口向城镇集中。

人口分布重点区域:形成人口“一主、两带、多增长点”的总体分布格局。一主:都市区主中心,以金华市区和义乌为中心,以金义都市新区为战略重点。两带:金兰永武和义东浦磐发展带。多增长点:围绕都市区核心功能圈构筑区域功能组团,主要包括金兰城镇组团、永武缙城镇组团、义东浦城镇组团。

对策举措

实施三大城市建设战略。开展最优创业之城建设,围绕公民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做好“一件事”梳理归集,大力推进“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营造最优的创业创新环境,建设全国最优创业创新之城。开展青年发展之城建设,突出青年群体,重点围绕青年健康成长、青年创业创新、青年社会融入和青年发展环境等领域,推动城市各类资源向青年倾斜和集聚,让“我要去金华”成为一个时代标签。开展宜居宜业(游)之城建设,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充分彰显金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提升城市“颜值”和内涵,提升城市对人口吸引力。

开展产业聚人行动。打造优势产业,重点围绕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磁性及石墨烯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等产业领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提升金华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造提升主城区中心商贸服务业,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和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电商物流基地,实现人气、财气的高效聚集。整合提升人才服务平台,围绕“万亩空间千亿产值”的目标建好一批新产业平台,规划建设科技城、大学城、智造城等产城融合的大平台,做新做美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做专做精特色小镇、工业强镇、电商新镇,做活做特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精准编制产业人才地图。

开展功能聚人行动。加快提升都市区内外交通体系,实现“到邻近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和相邻城市半小时联系圈”,将金华打造成长三角重要陆路枢纽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积极创建省级医疗副中心,扩大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推动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稳步推进金华大学城—浙江省高教园区金华片区建设,积极谋划引进国内外顶尖研究型大学在金华实体化办学,积极争取中国计量大学等一批高校以分校区、研究院所等方式落地金华,加快推动金华理工学院建设。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有效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开展政策聚人行动。贯彻落实好人口政策,引导、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不断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容量和承载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同城同权利、同城同待遇”,有序推进农民进城和本地人口市民化。

开展抢人聚才行动。抢抓制高点,加大对具有战略意义和领军作用的顶尖人才引进,以解决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抢占中高端,积极招引学历型人才,构建在同类城市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做到有目标、有政策、有落实。着眼紧缺度,针对性引进技能型人才。

开展创新聚人行动。开展超常规促进人口中集聚试点工作,将金义都市新区作为人气集聚行动的试点,以超常规方式促进人口集聚,推进新城建设。加大人才引进活动载体建设,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双龙计划”“婺商回归”等政策,引导在外营商就业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机制,通过人才创业、安居、保障等服务,提供便利生活环境,满足人才精神需求,达到留才目的。

开展成功老龄化行动。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完善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实现各种保障的全面覆盖。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着眼于流动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及随迁老人的增多,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提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人口集聚带来的养老服务新增需求。

猜你喜欢

都市区常住人口金华
张金华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岁朝清供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陈金华
红气球请客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
对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