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能源安全危机是个伪命题

2019-01-27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依存度能源安全

□ 文/本刊评论员

根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201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双破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引发外界焦虑,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担忧经过媒体放大效应,最终得出“我国能源安全危机”结论不足为怪。西方国家对我国各种安全问题的担忧曾长期存在。24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在其作品《谁来养活中国?》中,就曾有过类似焦虑,只不过那一次是粮食,这一次是油气。但事实就是事实,正如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奇妙的航程》中所言,“不管你把泡沫放大多少倍,它也不会成为波浪”一样,对我国能源安全“妖魔化”解读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世界油气分布极不平衡: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40度和50度-70度两个纬度带内。这就是说,这个世界很多国家油气富集,也有很多国家油气贫乏。由于资源诅咒的存在,油气富集的国家未必富甲天下,比如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利比亚、伊拉克等;油气贫乏的国家也未必饔飧不继、民不聊生,比如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其油气消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基本上是100%。实际上,这个星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穷尽所有资源,不需要外部市场即可获得快速发展。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比较劣势的稀缺产品,或通过国际分工协作,各取所需。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李嘉图曾打比方,比如说英国气侯不好,某些农产品不如西班牙的;而西班牙没那么多牧场,所以羊毛价格就远远高于英国。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西班牙只生产农业产品,不去养羊;英国养很多羊,拿羊毛出口来跟西班牙换农产品的话,结果大家都受益。正是基于“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这一比较优势理论基本原理,各国确定了分工合作与资源调剂的基本框架原则。

自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之后,便逐渐加深介入国际石油贸易体系,通过国际石油市场,满足国内油气消费需求。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740万桶/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变成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中国需求”成为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定海神针”。我国并没有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买方市场地位,在国际油价暴跌中漫天要价、趁火打劫,而是主动承担起稳定市场的责任与使命,推动石油市场由少数利益集团单方定价向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市场定价机制转变,油价话语权不断被分解稀释,“受力”更加均衡。

我国能源安全危机是个伪命题。眼下看似畸高的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只能表明我国石油行业国际化程度较深,表明我国石油加工业可以同时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而真实的对外依存度远远没有那么高,更谈不上“危机”的程度。在我国油气进口量大增的背后,有着贷款和贸易等复杂成分。在油价高企年代,OPEC许多产油国向我国出口石油时,不用货币偿付,而是用实物抵押。这种“石油换贷款”模式,在抵押物价值下降时,会增加我国的进口量。比如在油价每桶120美元时,产油国偿还500亿美元贷款仅需要每日出口100万桶石油;而当油价降至每桶40美元时,日均出口量则需要提至300万桶。还有,我国在进口石油的同时,也向国际市场出口成品油。以2018年为例,扣除我国向国际市场净出口的5800万吨成品油,再减去境内外原油产量,原油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我国能源安全危机是个伪命题,也不表示可以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而是要立足国内,既要对石油依存度不断攀升保持警惕,又不能过度敏感,甚至将其“妖魔化”。既要看到石油的资源属性,又要看到它的政治属性。只是表达在油气这个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产业没有被颠覆之前,过度焦虑能源安全问题,或将重蹈“谁来养活中国”的覆辙。

猜你喜欢

国际石油依存度能源安全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征订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将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