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气象部门舆论风险及其应对机制研究
——以中央气象台与大河报对“赌”下雪事件为例

2019-01-27徐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央气象台气象部门大河

徐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1 引言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全年净增长7700 万,至3.13 亿,移动端占比90%。以公民个人手中的传媒为主要途径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网络新媒体的时代,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愈加多样化和透明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随时随地使用各类天气预报软件观看天气预报,截至2017年2月25日,中国气象局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143.7 万人,中央气象台微博的粉丝数量也已经达到51.3 万人,错误的天气预报产生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往往会产生各种质疑、矛盾甚至冲突。以上种种,都会使气象部门时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因此,处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风险以及公共危机管理,应当得到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以及政府的重视。

2017年2月22日,澎拜新闻报道了中央气象台与河南当地媒体大河报对“赌”,最后以大河报认输并以“萝卜蹲”结束的事件,并在社交媒体转载,引发了“萝卜蹲”舆情事件并在各大媒体转载。本文以“萝卜蹲”事件作为参考,探讨了气象部门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风险控制和印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的应对方法。

2 “萝卜蹲”公共关系事件的传播过程

2017年2月22日,澎湃新闻以《和网友“互掐”打赌“萝卜蹲”,我一定是看到了假的中央气象台》为题发布一则新闻,该新闻被报道后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报道的截图显示2月21日9 时23 分,中央气象台与大河报在微博上的互动阅读量已达27 万。事情起因于21日早上8 时许,中央气象台在其微博发布的一条“暴雪黄色预警”,其中点道“河南大部分地区有大雪”“河南中北部有暴雪”。但大批没看到雪的河南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在微博底下评论“这是一个假的气象台”“看了假的天气预报”。随后,河南当地媒体大河报也加入论战。大河报在其微博对中央气象台下“战书”,表示“如果今天还不下,我们就让他们做萝卜蹲,中央气象台蹲完了,河南气象台蹲,河南气象台蹲完了,郑州气象台蹲,不停循环!”对此,中央气象台爽快应战,表示“如果下了,大河报蹲吗?”,并称“不要说我是假的,如果今天不下再过来骂我不迟”。而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雪情速递”,21日14 时左右,河南地区陆续开始降雪。21日16时许,愿赌服输的大河报接受了“萝卜蹲”惩罚,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则众员工表演“萝卜蹲”的视频,并配文“下一个谁蹲?”中央气象台在其微博写道:“报错了会来骂我,报准了也别忘了夸夸我,我的要求很简单”,并于18 时发布最新消息“暴雪预警降级了,这一波萝卜蹲就快到头啦”。此次中央气象台针对天气预报的质疑的这种回复,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应对,而大河报代表公众对中央气象台提出了合理的质疑,最后也承认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新媒体时代加强气象部门舆论应对的重要性

3.1 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客观事实

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由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相对基础和局限性。地球的大气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无法对大气的初始状态和各种对大气运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做到非常精准的观测,因此就更无法对大气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做出百分之百的预测,由此就更不会有绝对准确的天气预报。目前,天气预报的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之间信息不完全一样,文化层次不尽统一,因此,产生天气预报错误时,群众的意见情绪有时候就会非常高,同时对天气预报准确率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中央气象台与大河报的“萝卜蹲”事件中,是从微博这种新媒体引起,由于降雪尚未及时开始,公众开始普遍质疑,继而大河报这种传统媒体介入。各种媒体都承担了迅速传播的职能,由原来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时间迅速,方式灵活,来源多样,途径交互,继而营造出一种非常强大的舆论压力,如果气象部门不能及时应对,则社会形象,群众热度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3.2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

当天气预报的错误产生后,由于经过媒体的酝酿,形成网络舆情事件后,会对气象部门的形象带来极大的影响,政府机关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气象部门在做好新媒体时代发布天气预报等有关气象类的信息时,也需要认真注意舆情分析,加强应急机制,减少群众的误解,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科普知识推广,增强群众对气象部门的信任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政府的信任[1]。

4 新媒体时代气象部门舆论风险管理的策略

4.1 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继续发展精细化的预报服务技术体系。目前,数值预报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结算。数值预报对天气形式已经超过了有经验的预报员,但是即使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其预报的可用性也仍然有限。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将动力统计分析与天气学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预报水平的差距。因此,要继续发展专业化队伍,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4.2 加强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气象信息发布

群众在新媒体时代,关注各类天气预报软件,目的在于以轻松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如果媒体的发布者只会用过于简单、媚俗的语言向网友讨好,往往会导致非常差的评价;反之,如果过于专业,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往往造成信息拥堵,更会增加网友的困惑感。好的新媒体要善于使用群众常用的、喜欢的、通俗易懂而且又不失专业的语言,把过分气象专业化的术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常用语言,因此,信息发布要实现内涵与形式兼顾。

4.3 把握关键时刻,及时敏锐地发布有用信息

在晴朗温和的天气状态下,如果过多发布天气信息则会为广大群众添堵,因为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在这种天气状态下,没有太多的必要去重视和考虑。但是,如果碰到有重大转折性天气发生时,气象部门尤其是信息发布机构必须抓住这个非常重要的时机,传播准确及时而且又是群众急需的天气信息。此次中央气象台官微抓住了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的实际,及时准确地以专业、幽默并不失智慧的方式表达出来,及时满足了广大老百姓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需求,同时在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最终使得大河报记者愿赌服输。

4.4 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

培养专业人员,进一步通过合适的互动活动或者行为达到宣传气象、解答问题、良性互动的局面。此次中央气象台如此番备受关注,究其原因是与大河报打赌。它在碰到有媒体质疑时没有躲避或者批评对方,而是积极交流化解误会,在交流中充满自信、不卑不亢,许多话语既有力度又不失和气:“报准了表扬我就行”“政务微博中做得好的很多,可惜很多都不为人知晓,需要一个契机让大家知道,我只不过是比较幸运吧。”“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一般不主动说自己是气象局的。知道我在气象局工作的,一般不在我面前抱怨。”这些话语严谨而不失风趣,准确又不难懂,水平之高使得广大社会群众媒体心服口服。

4.5 继续加大气象科普力度

今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站在现在的新形势下,放眼国际先进领先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继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科普力度,增强气象科普投资,气象部门设立专职的气象科普科室,不要继续由别的科室兼任。同时,气象部门应当纳入地方科协部门,协同宣传气象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让群众满意,让百姓放心。

猜你喜欢

中央气象台气象部门大河
大河奔腾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大河奔流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