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措施的研究
2019-01-27冯远彬
■冯远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前 言
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同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活动大范围开展,为提升工程质量、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势必要落实施工质量全程管理技术于过程。基于此,本文针对该论题展开探究,以便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电气工程从业者在质量验收方面给予实践指导。这既能加快现代城市建设步伐,又能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
1 必要性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属于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其工程质量对居民生活水平有关键性影响,同时,工程施工效果间接反映建筑单位形象及信誉度[1]。要想在规定工期内优质完成施工任务,势必要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并具体落实质量验收工作,以便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日后电气工程建设工作得到良好铺垫。例如,某建筑企业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战略号召,电气工程施工环节有效运用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即参照节能标准、遵循绿色照明原则,于建筑物楼道内安装声控照明设备,以此实现电能资源节约、施工成本有效把控这一目的。
近年来,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范围逐渐拓展,工程任务量增多的同时,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相应提高,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从业者的工作压力,且同行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建筑企业应动态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促使各项施工技术优势全面发挥,取得工程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在此期间,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应主动向发达国家借鉴丰富经验,以此弥补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实践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电气施工质量,尽最大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从中能够看出,国内建筑电气工程优质施工,其现实性意义不言而喻,当前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措施的实践活动刻不容缓。
2 常见问题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起步较晚,施工过程中存在些许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施工效果,致使施工活动缓慢推进。下文针对已有问题全面总结,据此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现状,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质量验收对策,以确保工程施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2.1 前期问题
科学、完整的项目图纸是建筑电气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电气工程项目图纸在设计环节存在些许问题,如图纸信息片面性、施工图形式化设计等。设计完成的图纸过于追求美观性,对比而言,施工图实用性和功能性无从保证。此类问题一旦出现,意味着返工行为紧随其后,致使工期延缓、施工成本激增。此外,建筑单位与用户间矛盾会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对建筑企业日后发展将起到阻碍作用。例如,某建筑企业在准备阶段过于重视图纸设计结果,相反,图纸合理性校验工作停留于形式,后期因图纸与施工实际存在出入而影响管线敷设进度,工程投入使用后,工程质量问题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是图纸设计者知识储备匮乏、设计经验较少导致,另外,电气项目管理者忽视施工过程,也是致使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较多问题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施工前期,普遍存在片面交底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不当,且配合效果不尽如人意,前期准备阶段,各方独立运作,导致交底环节、图纸设计环节出现隐患。间接反映出从业者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较低,若交底工作不能全面落实,那么后续电气材料选购、电气设备引进、质量验收等工作将无序开展,致使多样化施工问题频繁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并制约电气工程项目运行进程。可见,前期阶段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情况,对后期施工及使用效果有直接联系,若前期问题未能妥善处理,那么建筑电气工程整体质量将得不到保证,且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降低。
2.2 施工问题
电气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一般来说,施工质量问题表现在三方面,即材料方面、技术方面、工期方面。
对于材料问题,工程施工要求随客户需求改变日趋特殊化,对于采购主体来说,应与正规厂商合作,按照采购要求顺利完成采购任务,以此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若不然,将产生施工安全隐患。当前,采购人员以节省开销为目的,在短期利益的引诱下引进劣质材料,且设备质检要求不达标,一旦应用此类非合格物料进行施工,必然会弱化工程质量。例如,某施工单位选购电缆线时,采购人员仅关注产品价格,选购后的电缆线在电阻率、截面尺寸等方面未达到既定标准,致使施工安全系数大大降低[2]。
对于技术问题,极易因技术人员能力较弱,亦或是技术不达标而出现施工问题。具体来说,大部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加之,技术员工责任意识较淡薄,致使电气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发生,这既会限制技术优势,又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例如,技术人员安装防雷接地设施时,因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性,致使防雷接地设施非规范化安装,进而雷击事故预防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这为导线暗敷操作提供了诸多机会,工作量猛增施工方若监管不利,即容易为了达到如期完工的目的,而降低工程质量要求,进而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线路连接时,一定要遵循相关要求,以此保证接线安全性,促使电气设备常态化启动。实际上,若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与既定要求背道而驰,则会导致管线暗敷环节出现多种问题,如预留长度偏短、管口粗糙等,此类因质量问题存留,导致电气设备使用阶段产生安全隐患的案例并不罕见。
对于工期问题,建筑电气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虽然施工单位与客户就施工进程以合同签署的形式进行约定,但实际施工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致使工期推迟。这不仅涉及违约问题,而且施工单位诚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总结工期延迟的原因可知,施工主体对外界因素考虑不周全,加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且施工人员之间、施工人员与设备间、设备与设备间协作配合不当,导致项目进度超过合同拟定的工期。此外,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作用片面发挥,即便分项目延期交工,监管人员并未分析内在原因,仅以警告方式对其处理。实则,这会使施工人员产生懈怠心理,且偷工减料、徇私舞弊等行为也会因此滋生,最终导致电气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而导致建筑电气工程整体质量大幅降低。
2.3 验收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质量验收问题,主要是因为验收人员未能参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推进验收工作,实际验收的过程中,多次出现管线敷设效果检测不当、接地设备实践效果表面化测量、导线数量失准、接地检测环节缺失等问题。究其本质,从业人员片面认知质检及验收工作,验收期间,从业人员凭借主观意识完成本职工作,殊不知,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建筑电气工程,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事业发展,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威胁[3]。若质量验收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将屡禁不止,这不仅会限制行业发展,而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也将受到影响。基于此,从业者应高度重视电气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结合相关制度及具体要求,深入探究工程质量验收经验和技巧。
3 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措施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时,既要掌握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又要落实质量验收工作于准备环节、施工环节、竣工环节。具体措施阐述如下。
3.1 常见施工技术
3.1.1 管路技术
应用管路技术于施工环节,使各项线路标准化敷设活动有序推进,具体来说,管路连接、位置固定、外层防护等项目规范化操作。管路技术应用要求总结如下:
首先,线路分隔。电气施工环节易出现线路交叉现象,此时借助管线分线盒实现异电压线路分隔目的,其中,金属隔板起到隔离作用,确保各电压回路线路独立运行。其次,敷设要求。强电线路存在形式细分两种,形式一即相同路径,形式二即非同路径。对于同一路径,经电源断电后执行敷设任务;对于非同路径,即在同一管线中完成异样线路敷设任务。最后,线路控制。遵循相关原则,即同一管线内全部导线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管路横截面积的1/3这一原则,据此控制线路数量。正常来说,混凝土工程结束后,全面观察电气管线所在环境,针对管线内杂物有效清理,确保管路技术有效运用。
3.1.2 防雷技术
室内电气设备能否安全运行,这与外部环境有直接联系。鉴于雷雨天气无法避免,为降低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全面保证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应有效运用防雷技术,以此起到防雷作用。一般来说,防雷接地装置由引下线、保护装置、接地装置、避雷设备等构成,其中,引下线起到桥梁作用,其工作原理即引导电流于接地装置,以免雷电击中建筑物产生物体损坏、人员伤亡等现象。然而引下线功能是否会全面发挥,这与安装操作规范性有直接联系,安装期间,应参照防雷要求合理控制其与建筑物的距离。具体来讲,第一类防雷引下线与建筑物的适宜距离为十二米;第二类防雷引下线与建筑物间的距离控制在十八米左右;第三类防雷引下线与建筑物的距离大约二十五米[4]。
保护装置是避雷器和防雷器相组合的产物,避雷装置主要在建筑物顶端,防雷装置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形式呈现,不同避雷装置的效用各异。其中,防雷装置高于建筑物,它通过雷电电流自引、导入等程序保护建筑物。接地装置连接于大地,其作用即雷电电流导地,在此期间,应做好钢材料保护工作,以免出现锈蚀现象。若钢材料锈蚀程度加剧,那么电阻会相应加大,最终弱化防雷效果。基于此,及时跟进镀锡、镀锌等保护措施,以确保建筑物拥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3.1.3 配电箱技术
电气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妥善运用配电箱技术,使辅助设备功能优势全面发挥。此项技术实践期间,遵循基本原则,即根据“总—分—开”这一原则执行施工任务,安装步骤及具体要求如下:
总配电箱安装时,应妥善连接导线及元件,通过测试检验连接物的稳固性。分配电箱安装时,安装人员细致观察设计图,根据图纸指示确定分配电箱位置。在此期间,遵循技术标准,促使三项负荷保持平衡状态,并视情况增置垫圈,确保分配电箱安装任务顺利完成。安装开关箱的过程中,鉴于安装物件的数量较多,且注意事项冗杂,为确保安装效果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应遵循靠近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同时,针对开关箱逐一标号,以免出现无序安装、低效安装现象。
3.2 质量验收措施
3.2.1 准备阶段
首先,细致审查图纸、完善施工方案。图纸审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建筑电气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严格校验施工图,以便为施工行为提供依据。图纸审核期间,设计者与施工者协同合作,重点分析交叉位置设计图的合理性,以免施工环节出现冲突,致使工期延后。与此同时,全面兼顾建筑要求及建筑物布局,在图纸中明确标注相关参数,如电压级别、管线敷设方式、线路布设方向等,针对各项参数详尽解释、具体说明。此外,加强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间的沟通,双方协商制定施工方案,合理确定各项目预埋的进度要求,以免施工阶段引起不必要的矛盾[5]。施工方案完善期间,全方面考虑工程成本、施工进度、项目质量等因素,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方案制定主体切记顾此失彼,既不能为了追求质量而忽视工程成本,也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而节约成本。在此期间,应妥善处理成本与质量间的关系,最终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期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施工任务。
其次,严控材料及设备质量。施工前期,采购人员应以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选购材料及设备,以此保证所选商品的质量,避免劣质材料、非达标设备进场。若质检环节发现非合格产品,应及时与所在厂商联系,并及时退换,直到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一般来说,劣质电气产品表现为耐热性能较差、开关设备漏电、设备老化、电阻值偏小等。一旦这类产品进入电气工程施工场地,极易出现电气设备异常运行现象,且安全事故频发。基于此,应细致检查电气材料及设备,通过说明书核对、过程式检测来优选达标产品。
再次,正确认知工程进度偏差。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进度未能按照合同约定而随意推进,那么工程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对此,从业者应针对工程进度偏差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制定可行性预案实现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偏差的有效控制,即便出现进度偏差,工程质量、施工成本不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且建筑电气项目风险能够降到最低。鉴于不同电气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各异,对此,应适当调整设计方案,并据此提供适合的施工技术,这对建筑电气项目施工进度合理控制有促进意义,也能有效推进电气项目施工活动的有序化、优质化。
最后,培训从业人员。除了审查施工图纸、严控材料设备质量外,应落实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这是保证电气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建筑单位面向技术人员组织系统化培训,借助培训机会为其渗透最新技术理念、提升技术操作水平,确保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自身技术行为,促使技术优势全面发挥。培训过后,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会不断丰富,且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电气工程质量验收期间,从业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且技术人员能够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并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确保本职工作优质、高效完成。此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实践机会,使从业者通过外出实践开阔工作视野,同时,从业者能够发现并正视自身不足,进而能动性学习质量验收经验,以便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助力。施工活动开展前,技术工作者熟知施工场地,并主动与建设人员取得联系,在协同配合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在此期间,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并实施岗位责任制,促使电气工程施工活动有序化、安全化推进,以免施工环节因问题产生而出现责任推卸现象[6]。
3.2.2 施工阶段
首先,基础质量把控。建筑电气工程由基础环节、主体环节、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环节质量控制工作起到铺垫作用,其质量控制要求总结为:细分各类电气工程材料,参建单位经协商预留电缆、预埋管道,并将部件焊接任务具体落实,以便为主体质量控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提高管线利用率,并妥善放置管线,敷设人员将待敷设管线与垫层、结构墙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以此优化基础质量。除此之外,合理布设电气设备,使其与相关部件协同运作,促使电气系统稳健运行。
其次,主体质量把控。施工主体质量理想化控制的前提条件,即合理构建质管体系,确保质量管理活动规范化推进。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局意识,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以此控制施工风险,尽最大可能减少质量问题。建筑电气工程细分多个环节,且子环节安装程序具有特殊性,故应在主体质量把控阶段有效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确保子环节、子项目质量预控工作具体落实,最终取得主体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为提高主体质量控制效率,既要有侧重的保护关键设备,又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具体来说,电缆电线良好连接,避免出现漏电事故;高度重视避雷设备虚焊问题,全方面优化雷电电流引导效果;防锈蚀工作稳步推进,适当延长雷电防护设备应用性能;参照相关图纸、联系施工实际,取得管线顺利通过的良好效果,确保线路安全使用;动态获知用户需求,据此调整开关位置,以便为用户提供便利。除此之外,视情况增加保护措施,如楼板电线经钢管保护;混凝土浇筑环节加强管道防护;于伸缩缝通过环节增置补偿盒等[7]。
最后,装修质量把控。装修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遵循隐蔽性、实用性原则,并根据客户要求灵活调整质量控制策略。装修活动结束后,针对电气工程在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细致检测,对于已有检测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问题扩大化。在此期间,强化从业人员保护意识,并实施岗位责任制,确保装修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落实,借此增进用户与建设单位间关系,更有益于建筑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3.2.3 验收阶段
为获得真实的电气工程验收结果,应不断完善验收制度,借此约束非规范验收行为。在此期间,参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从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际出发,最终制定可行性验收制度。为提高制度有效性,建筑企业面向全体员工实施激励制度,以此调动从业者积极性,促使施工人员积极配合验收制度,为电气工程质量优化贡献应有力量。与此同时,参照相关标准细化验收制度,以便为电气材料、电气设备,以及其他部件、成品的质控工作提供依据。若质量验收环节出现偏差,应及时整改,确保电气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同时,这也是施工成本把控的基本要求。要真正提升电气工程质量验收水平,应面向验收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借此提升验收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训过程中,引导验收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认知,待验收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后,质量验收工作专业性会大幅增强。与此同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先进技术操作技巧为验收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促使质量验收活动合理化、规范化推进,以便为日后电气工程质量验收奠定坚实基础[8]。
总 结
综上所述,建筑事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全面优化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过优化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落实质量验收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具体来说,即从业者须全面掌握管路技术、防雷技术、配电箱技术实践技巧,同时,制定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的质量把控措施,以促进电气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升。这既符合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又能逐步深化电气工程改革,因此,电气工程施工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应以此为鉴,结合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探究施工质量验收技巧,为建筑事业良性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