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奋斗观的逻辑理路、核心要义及鲜明特征

2019-01-27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

(衢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数次提及奋斗的话题,并对奋斗进行了精辟而又详尽的论述,这些内容成为其奋斗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了其奋斗观的逻辑理路、核心要义、鲜明特征等内容。习近平奋斗观对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奋斗观形成的逻辑理路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习近平的奋斗观也是如此,有其特定的逻辑理路。马克思的奋斗观构成其理论之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构成其历史之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构成其产生的文化之源;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构成其产生的时代之势;习近平特殊的成长经历构成其产生的实践之行。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的奋斗观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1818 年5 月5 日出生于特里尔城的马克思,贯穿其生命始终的一个核心即为奋斗。马克思毕生的奋斗不单单表现在从小就确立鸿鹄之志,同时还表现在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当中。马克思17 岁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马克思在早期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讲到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个体的解放成为全人类解放的条件,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中每个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远大目标。马克思通过实践在践行着奋斗观,1841 年,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来到《莱茵报》担任主编期间,就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鲜明地捍卫底层群众的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更是通过实践行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革命纲领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为了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曾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辞辛苦地著书立说,最终完成了鸿篇巨著《资本论》。然而马克思在遭受到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普鲁士政府的驱逐,受尽种种磨难、过着一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时候,仍然在坚持奋斗。马克思一生不断奋斗的生动写照成为习近平奋斗观的理论之基。

(二)历史之维: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习近平的奋斗观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不断坚持和发扬奋斗精神。毛泽东的奋斗观体现在其年轻时外出求学乃至以后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当中。毛泽东在1910 年离开韶山到外地求学时曾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3]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路线,之后他继续领导工农红军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进而积极抗日,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之后,毛泽东讲到“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4]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富起来的目标,更是将奋斗观体现得淋漓尽致。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邓小平曾经讲到“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化。”[5]邓小平的奋斗观还体现在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他曾提到“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6]江泽民提出秉持奋斗观进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7]胡锦涛在担任总书记期间,提到中国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通过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8]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构成习近平奋斗观的历史之维。

(三)文化之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发展的“根”与“魂”。一旦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下中国软实力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习近平的奋斗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再到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讲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国时期曹操在《龟虽寿》讲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享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美誉的苏轼讲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晚唐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代诗人郑板桥“流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的话语,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讲到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传统文化当中的不断奋斗、接力奋斗的奋斗观成为习近平奋斗观的文化之源。

(四)时代之势: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时代是思想之母。”[9]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少,所以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依然需要坚持奋斗观,这就成为了习近平奋斗观产生的时代之势。从国内看,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挑战和亟需破解的难题是多元化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如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创新动能不足,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脱贫攻坚等短板依然存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能力不强。从国际来看,当前整个国际外部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国际国内的挑战成为习近平奋斗观产生的时代之势。

(五)实践之行:习近平特殊的成长经历

实践是思想之源。习近平奋斗观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特殊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习近平在15 岁时离开北京到陕西梁家河插队,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人生之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梁家河插队生活异常艰辛,首当其冲是要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在梁家河期间,由于居住条件差,经常遭到跳蚤的侵袭;另外,当时粮食等生活资料匮乏,难以吃到细粮,通常以粗粮为主,想吃到肉更是天方夜谭,而且饭菜几乎没有油水,因而经常出现忍饥挨饿的情形。在插队期间,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习近平当时能够扛起一百斤重的物品走十里路不换肩。[10]梁家河的知青生活磨练了习近平的意志,使其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更是帮助其扣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在大学毕业后的两年,习近平作出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要继续从基层做起,放弃了在北京的优越条件和稳定生活,来到了条件相对更为艰苦的基层——河北正定。习近平到福建工作后,选择到闽西贫困地区宁德进行工作。习近平特殊的人生成长经历构成其奋斗观的实践之行。

二、习近平奋斗观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多次提及奋斗的话题,其奋斗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论述精辟,对其奋斗观的内容及核心要义概括为以下要点:“奋斗是一种幸福” 的本质论、“撸起袖子加油干” 的状态论、“如期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论、“增进人民获得感”的归宿论。

(一)“奋斗是一种幸福”的本质论

2018 年新年贺词当中,习近平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是对奋斗观本质论的最佳阐释。奋斗成为当今国家及全体中华儿女的闪亮标签,毋庸置疑,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离不开筚路蓝缕、更需要手胼足胝。艰辛的奋斗过程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毫不懈怠地付出汗水去靠近理想的彼岸,当奋斗的过程实现质的飞跃,即耕耘变成收获之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将收获大量的鲜花和掌声,将会深深地体会到“奋斗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需要认清奋斗的本质,以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去奋斗、拼搏,进而感悟和领会“奋斗是一种幸福”的真谛。

(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状态论

2017 年新年贺词当中,习近平提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对奋斗观状态论进行的形象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讲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奋斗才能够实现确立的宏伟目标。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9]奋斗过程中更要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要下苦功夫的,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去奋斗,否则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终将难以达到既定目标。同时整个奋斗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奋斗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如期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论

十八大以来,最热的词汇即为“中国梦”,习近平奋斗观瞄准的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1]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是规划了时间表、任务图。到2020 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到2050 年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需要汇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四)“增进人民获得感”的归宿论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奋斗观的旨归就是增进人民获得感,这与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相吻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11]从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诸多举措都鲜明体现了奋斗为了人民,奋斗依靠人民、奋斗的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把广大人民作为阅卷人,作为评判其工作得失的主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获得感作为其奋斗观的旨归。

三、习近平奋斗观具备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的奋斗观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科学性、以真抓实干为法宝的务实性、以宏伟目标为导向的引领性、以聚焦民生为归宿的人民性。

(一)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科学性

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习近平奋斗观的精髓。习近平的奋斗观正是基于对当下中国面临的形势的科学研判进而形成的。一方面,尽管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而,习近平的奋斗观是契合中国国情的。另一方面,习近平奋斗观中提出的中国2035 年和2050 年的奋斗目标,同样是依据实事求是的精髓确立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充分彰显其奋斗观的科学性。

(二)以真抓实干为法宝的务实性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不是做白日梦和夸夸其谈,而是依靠不断奋斗和实干。习近平奋斗观当中的“实干兴邦”体现的就是真抓实干,唯有依靠实干的行动才能够支撑起宏伟目标。真抓实干的务实性是要力戒形式主义,避免“纸上谈兵”。“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就最讲认真”,以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具备把“铁棒磨成针”的情怀,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以宏伟目标为导向的指引性

奋斗是有明确的指向性,指向于美好的未来,背后蕴含的是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习近平奋斗观的宏伟目标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指引性的视角来看,宏伟目标不仅仅是依托于当下的现状,更是着眼于未来。“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昭示着前进的方向,即我国的奋斗目标最终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了宏伟目标的指引,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勠力同心就能够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四)以聚焦民生为归宿的人民性

人民性彰显的是习近平奋斗观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习近平曾经讲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奋斗观的人民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初心相吻合,习近平奋斗观最终归宿都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障广大人民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深切体会习近平奋斗观所带来的福祉、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习近平奋斗观彰显了其蕴含的逻辑理路、核心要义及其鲜明特征等内容,从宏观视角来看,习近平奋斗观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从中观视角来看,有助于一个集体、一个单位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助推这个集体实现蒸蒸日上、不断迈上新台阶;从微观视角来看,习近平奋斗观对个人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奋斗,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