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

2019-01-27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原则特色科学

(北京物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114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要想真正理解贯彻执行这一思想,首先要弄通它的逻辑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逻辑主线,这条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政治灵魂。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逻辑主线,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也有益于我们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其内涵和本质到底是什么?习近平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和逻辑,又是如何坚持的呢?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界定要厘清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界定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在时代的状况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经典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二个部分是后人对它的发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概括应从狭义的角度,不应包括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概括的客观性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基础上概括的关于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任意的“变通”或否定,更不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用现实来剪裁理论进行实用主义的概括。第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否应该按照一定的层次划分,笔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层次不一,不是平面的诸多原则的简单相加。因此,在概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时应该进行层次的划分,但要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来进行。

根据上文阐述的界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逻辑上讲应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基本立场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性规定四个层面。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原则。从理论上看,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原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学说。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的预测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马克思发现的这一世界观,是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要坚守的原则。

2.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现实中的发展需要联系具体的国家,具体的环境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从不同国家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理论找到解决这个国家问题的方法去建立新世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具有普遍意义,任何国家在认识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时都必须遵循和坚持,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中,违背这一方法论原则所带来的教训是惨痛和深刻的。

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立场。立场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问题。实现人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立场。人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大厦建造的逻辑起点,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获得解放后的终极形态。人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类历史进步的尺度。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人的革命实践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完成人的本质的回归。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革命的旗帜,最重要的就在于它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主义。

4.未来社会主义制度规定性的基本原则。在经济方面,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消灭私有制”,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与此相对应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根据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券”的方式发放;在政治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而且无产阶级国家最终将“自行消亡”,全面回归社会;在文化方面,由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因此,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来自于毛泽东,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就没有国家各项事业的新篇章。党的领导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最核心的要素,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与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根本性联系,也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认同。

(三)坚持共享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是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建设才获得的,只有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符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共享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层面的内容,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共享的主体是人民,如果发展成果只是部分群众共享,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失去了民心基础,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就不可避免;共享的内容是全面共享,面对新时代人民不断提高的多样化的诉求,共享需要不断拓展自身外延,致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共建共享是指要依靠全体人民共同的支撑和建设,共同参与劳动生产,通过大家的协作配合,集中民智,凝聚人心,激活民力,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要求。渐进共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强调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的理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蹄疾步稳不走偏”,切实增强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这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判断,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弄明白这个起点的生成逻辑,对于正确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常必要的。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判断,既是对过去五年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历史交汇期的直接展望,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新时代要有新要求、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和新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五个是”全面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走什么路,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等重大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开辟出新的时代背景,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创新,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会秉持一种主导价值观,并将其作为主导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民。“为了谁”是考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要代表历史进步具有其合理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维护群众利益、形成合力。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主要推动者,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获得新鲜经验、发展动力,才能不断完善,也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三)坚持以强起来为中心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要“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实现强起来所呈现出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当今的世界,伴随着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世界加速进入了大动荡、大调整和大变革的新阶段。中国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在“逆全球化”的危机中有效应对,迅速崛起,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起来”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要以强起来为中心,在发展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在奋斗目标上,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内建设上,强调“创新驱动”和“共同富裕”,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对外发展和国际战略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主动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

问题意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各种疑问都是有价值的,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二者合二为一。从历史发展来看,不同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都是针对不同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形成的系统化的主张。有价值的创新皆因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产生,也因“实践问题”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当前,我们面临着“人类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以及“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之问”,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答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提与出发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地破解这些难题,在应对这些难题中,不断地总结新的成功经验,实现自我的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原则特色科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