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战略定位 构筑全程监管体系北京市丰台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2019-01-27
北京市丰台区是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和“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政同责,充分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优势,不断强化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构建了丰台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体系。近年来,丰台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圆满完成历次食品安全重大活动保障任务,连续五年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辖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全区食品安全环境通过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
以五大批发市场为重点,搭建全过程监管体系
丰台区依托五大批发市场,以食品安全输入性风险防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田间地头、向后拓展至厨房餐桌,搭建了全过程监管体系,稳步提升辖区食品供应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联防联控。丰台区率先在食品安全领域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在检验检测、准出准入、应急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产销对接,探索建立了进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联动管控新模式,形成了“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风险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已推动五大批发市场与全国31个省180个县的1000余家农产品供应企业签订产销保障合作协议,为首都食品安全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严防严管。丰台区在全国率先完成食品市场风险等级分级工作,根据风险等级综合运用驻场监管、错峰巡查、飞行检查、质量监测、双随机等监管手段,坚持最严要求,对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质量安全、经营资质、信息公示、经营者进货查验登记等进行全时段监管,推动新发地市场率先实现入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持有率达到90%以上,保证了上市食品来源可溯、渠道可控、问题可究。
三是深化品质提升,可溯可查。丰台区充分利用“疏解整治促提升”这把解决发展问题的“金钥匙”,实现五大市场主体数量消减20%;通过疏解小散经营商户、梳理调整供应渠道、优化升级主体结构,稳步提升品牌厂家的市场占有率;推动全区近2万家零售企业与五大市场批发商户挂钩对接,将全区12条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和900家阳光餐饮示范店与五大市场优质食品供应商进行点对点挂钩。2018年,丰台区被选作北京市“阳光餐饮”工作优秀代表。
以重大活动保障为契机,构筑精细化管理防线
在党的十九大、APEC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全国两会等90余次重大活动保障期间,丰台区集全区之力开展保障,总结形成了具有丰台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标准化工作体系,实现了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该区采取的措施包括:准备工作做到“四个提前”,即提前培训、提前驻点监管、提前开展检测、提前应急演练,打有把握之仗。过程管理确保“五个到位”,即货源渠道把控到位、生产加工监管到位、贮存运输规范到位、应急值守到位、问题反馈处置到位。驻点监管实行“六专六档”。“六专”即专人驻点、专人验收、专线生产、专库存放、专车运输、专人押运;“六档”即建立会供企业备案信息、供应商资质、食品入库登记、食品出库登记、检测工作和执法监督6个管理档案。
以四级检测体系为支撑,织密立体化防控网络
丰台区历年都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纳入区政府折子工程,专项检测资金投入连续多年在全市十六个区排名第一且逐年增长。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完善的四级检测体系,即“1+5+21+N”。其中,“1”为建立区食品药品监控中心,“5”为在五大批发市场建设检测室,引入第三方检测模式,“21”为全区21个街乡镇设置快速检测室,“N”为在社区、商超、市场建立159家社区监测点。
丰台区坚持“三个结合”检测模式,即抽样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线下检测与线上检测相结合、企业自检与第三方抽检相结合,织密立体化防控网络;在全市率先开展网络抽检,率先开展网购食用农产品抽检,并建立了“神秘买家”新型抽检模式。该区还开创了“你点我检”工作新模式,通过进社区、进市场、进商超等系列活动,广泛征集居民群众的检测意愿,现场对群众指定食品进行快速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充分发挥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广受群众好评。
以执法监督体系为“利剑”,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丰台区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持续打击、严惩重处,在打击假冒伪劣、守住安全底线、提升产品质量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持之以恒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丰台区针对鲜肉、熟食、水产品、冷冻品、进口食品等食品重点领域,持之以恒开展专项执法,及时查处了非法生产、贴牌换标、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未经检疫检验、经营过期食品等一系列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
二是建立完善“行刑衔接”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丰台区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协同作战,不断完善行刑衔接制度体系,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创新推出“所所衔接”工作模式,形成了跨区域、跨部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