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夯地基处理检测中的地基检测方法
2019-01-27曲韵远
曲韵远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20)
1 引言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各构成部分的施工质量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作为基础性构成的地基部分更是如此。由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施工所在地不同,因此,其在土质层构造与结构上存在着天然的差异,需要通过合理分析,确定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地基质量能符合建筑工程的整体标准。其中,强夯地基处理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必须注意的是,通常来说,该方法的应用需要与一定的检测方法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全面掌握土壤基本性质、匹配最佳强夯方式的目的。强夯地基处理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该种方法的使用也必须结合一定的检测方法,在对土壤性质进行检测的基础上,才能够选择更加恰当的强夯处理方式。
2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中的不同地基检测方法分析
2.1 平板载荷试验的检测方法
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强夯地基检测方法,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依照工程情况,使用特定形状及面积的刚性平板,在岩土体原位区域施加竖向荷载,并观察刚性平板的沉降情况。依托于这一工作流程可以获取到沉降与荷载之间相对具体的关系曲线,检测人员依照这一曲线,可以了解到地基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并把握其发生形变的具体情况,进而对地基的整体质量进行分析。这一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可以满足建筑工程严格的质量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不高,通常来说,平板荷载检测方法在刚性平板以下深度范围在2.0d 左右的土质层的检验中较为适用,但如果将其应用到一些深度加固的情况中,则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同时,该种方法对于检测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且需要投入较多的工作时间,因此,通常在规模庞大、工程较长的中大型建筑工程中最为适用。
2.2 瞬态瑞利波
与传统地基处理检测方法相比,瞬态瑞利波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勘验方法,当前广泛地应用到了各大工程的地基检测中,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工作方法的局限,在覆盖层分层、探测覆盖层厚度中最为适用,操作程序较为简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对测试点位之间土体平均波速进行测定,因此,所获取结果的准确性极高,满足了建筑工程向集约化、精密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此外,该种方法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拥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对建筑现场的整体地形、土质性质、结构特点均未有过于特殊的要求,可以满足各类建筑工程地基深处强夯处理的需求。但这一方法的操作精度要求较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检测人员因为疏忽,不能保证瑞利波速同土木试验各项参数对比的有效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瞬态瑞利波速检测方法的实际效果。
2.3 圆锥静力触探试验
圆锥静力触探试验检测的方法需要借助于专业化的金属探头,探头的规格应当依照施工整体规划及其设计参数进行确定。其通过在现场土质层中插入金属探头完成检测,插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力匀速状态。主要利用了不同地基土性质的不同而对金属探头所形成的差异性阻力,进而通过分析阻力对测试区域的土壤性质进行判断,除此之外,也能获取阻力的力学性质与土壤深度变化的联系,进而获取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如果操作合理且符合标准化程序,则通过该种方法可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土壤性质与结构结果。由于其工作过程中紧密围绕阻力这一因素,因此,如果试验区域含有较多的碎石,则不适宜运用这种试验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这一方法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可以在根源上保证检测的精确性,尤其是在粘性土的强夯地基处理检测中,可以展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1]。
2.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这一方法也是触探试验中的一种代表性方法,其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同上述的静力触探检测截然相反。圆锥动力触探检验方法中的主要设备为标准质量的穿心锤,操作人员需要依照检测现场的实况,将穿心锤控制在合理的高度点位,使得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自由落体运动,在运动完成之后再选取与前一步骤中规格相同或相似的圆锥形金属探头打入土壤中。在这一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依照所获取的金属探头在土壤中的插入深度、具体范围等参数,对土壤力学性质及其与深度的关系进行把握——这一方式与静力触探试验具有一致性,以达到检测目的。由于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中主要依靠金属探头进行操作,其从土壤表面向下持续深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结合相关参数对强夯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准确把握,从而更好地控制地基工程的基本质量。与静力触探试验不适用于碎石区域相比,这一方法在该种区域较为适用,可以形成对静力触探试验的补充。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施工现场不同区域土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检测探头探击数量和承载力以及变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无法适用在全部场地范围的土质结构当中。
3 地基检测方法在强夯地基处理检测中的优化配合
如上所述,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应用优势、工作限制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必须注意的是,各种方法之间并不是割裂存在、相互对立的,恰恰相反,这些方法的优化配合可以实现更加突出的工作效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地基处理检测工作的精度,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2]。
一般来说,在正式组织强夯处理之前,检测人员可以优先使用瞬态瑞利波法,对施工工程现场土地表面的瑞利波速分布图以及影响深度分布图进行获取,从而实现对土地性质的界定与分析,为地基施工以及整体工程建设提供相对扎实的数据参考。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规模、现场特点,应用平板荷载试验或触探试验等方法,更加高效地获取工程现场土质层承载力等各项地基指标,从而扩充处理检测的数据来源,提升强夯地基处理检测的准确性。在完成这些步骤、获取基本信息之后,要对所获取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工程的规划方案等资料,开展系统化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现实情况,通常来说,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场地面积普遍较大,且随着施工规模的扩大,未来施工场地面积也会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因此,场地之内不同区域的土质层结构存在差异性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也对强夯地基处理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在检测过程中必须尽可能提高所获取检测数据的代表性,尽可能扩充实验样本范围。同时,更为关键的是,不能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检测方法,而应当综合应用多样化的检测方式,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结果。通过不同区域土质层对各项指标的获取与精确试验,再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施工场地地基土质的具体情况。
4 结语
综上,为了维护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需要选择合理的地基检测方法,由于施工场地以及工程特点的差异,在应用强夯地基处理检测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各类方法的适用特点加以恰当选择,同时也要依照土地实际情况对各类方法进行优化配合,从根源上确保地基检测工作的基本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