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思考

2019-01-27孙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管井土层房屋建筑

孙磊

(东阿天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252200)

1 引言

地基基础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例如,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和地形条件等,使得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备了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才能有效避免对后续的上部结构的施工造成影响,规避在建筑投运后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类型也在逐渐增多,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施工人员也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地基基础所处的施工环境进行深入勘察,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加强引进新工艺与技术,满足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要求。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往往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有效勘察,在设计中照搬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导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合理之处。在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对取样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取样的代表性不足,难以充分反映施工区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膨胀土和软弱土层的存在,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1]。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未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包括了水泥、钢筋、钢绞线和砂石等,导致基础强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失稳等状况,导致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增多。

3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勘察技术

深入分析工程建设的相关图纸与资料,明确工程规模和结构性质,科学计算地基荷载,防止变形范围出现较大的误差。明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分析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机理,制定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案,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设置勘探点时,应该对水平方向上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应该在4 个以上[2]。保障取样的合理性,以便真实、全面地反映工程建设区域实际的地质信息。

3.2 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当中,应该明确现场的地质环境,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基线和轴线位置应该精确,合理控制开挖施工指标,降低施工中意外状况的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施工知识与技能,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素养,为土方开挖的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严格审查施工方案,确保其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并对施工工艺的各个要点进行合理控制。在基坑边角的施工当中,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同时,应合理地控制挖掘深度。

3.3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3.3.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施工材料的获取较为便捷,包括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等。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这就需要在现场对其规格、数量和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测。按照设计配比合理配置各种原材料,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在钻孔过程中,应该有效控制钻进速度,保障成孔质量。

3.3.2 强夯法施工处理技术

在强夯法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当中,夯点位置的确定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预压夯点时主要是借助推土机等机械设备,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增强地面的平整性,促进测量精度的提升。为了处理施工现场的积水,可以将砂石铺设在地面上,将其厚度控制在2cm 左右。地基的紧实度会因重力挤压作用而得到提升,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与整体性,避免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强夯法的使用还能够有效处理土层中的水分,增强地基土层的密实性。

3.3.3 深层密实处理技术

对于软弱土层而言,为了增强其承载力与强度,可以在土层当中掺入水泥等材料,通过充分搅拌增强土层硬度。在深层密实处理技术的应用中,应该合理运用潜水电机等相关机械设备,实现对土层的有效挤压与振动,促进其承载力的提升。复合地基的形成,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软弱地基引发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3.4 地下水控制技术

地下水也是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运用地下水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腐蚀问题的发生,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其中,降水法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明确管井深度与基坑深度的差值在6m 左右。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砂等存在于地下水土层当中,其渗透性较差,应该在基岩底部打入管井,有效提升其渗透性,保证管井的完整性。

4 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在某房屋工程建设当中,其安全等级设计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地基复杂程度和场地复杂程度均为二级。该工程建设地基中的主要土质类型包括杂填土、黏土、粉质粘土和细砂等。上层滞水存在于上层表部当中,层间型地下水存在于地基较深的位置。钢结构、砼结构和内部钢筋等,都会受到上层滞水的影响,容易出现腐蚀问题。在对地基岩土工程特性进行确定时,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等方法,其特征周期为0.65s。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对多种施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证明CFG 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施工方法。

4.2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

控制桩径为400mm,230kPa 和220kPa 分别为三层粉质黏土和四层粉细砂的承载力特征值。选择五层质黏土为桩端的持力层,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确定桩端的进入深度,有效桩长值为13.5m,施工桩长值为14m,超浇值为0.5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2000kPa。在布桩时采用正三角形的方式,控制桩间距在1.65m 左右。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为458kPa,CFG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为728kPa。

4.3 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要点

该工程施工中的常用设备包括全站仪、电焊机、长螺旋钻机、水准仪和砼输送泵。制定合理的管井降水方案,防止施工受到降水的影响,管井的直径为500mm,深度为20m,间距为5m。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长螺旋钻机钻孔位置的精确性,对钻进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提升钻孔的实际处理效果。以设计方案中的深度为依据,确保其达到规定值时停止钻进。在DFG 桩施工当中,S 形连续施工法较为常用。为了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应该在现场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与操作技能,确保员工做到持证上岗,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5 结语

地基基础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会对后续的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地基基础施工的环节较为繁杂,在施工前,工作人员应该对勘察技术、土方开挖技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和地下水控制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确定和应用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施工人员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各类施工技术的改进与优化,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要求,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管井土层房屋建筑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排渗管井在尾矿库中的应用
管井降水技术在洪河倒虹吸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