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移精变气之法,拓养生抗病之道
——杂谈精神转移的治疗作用
2019-01-27张立椿
文/张立椿
移精变气,是《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化论》所提倡的养生与治疗的核心思想。
移精:转移精神所苦。变气:是调整体内气机、解除精神障碍、使正气得以发挥的方法。“正气”之称,相当于近称的“抵抗力”或“免疫力”。在中华医学的发展史上,留有丰富多彩、数不胜数的病例故事,印证着使用移精变气产生的魅力,与方药的使用可谓异曲同工,甚至超出药物的效果,是中医治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一
这是个流传久远、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作者应劭,东汉人,在《风俗通义·怪神》中说,主薄(起草文书,管理印鉴和档案的文官)杜宣承县令应彬邀请,于席间饮酒时,恍惚觉得杯中酒里有一条小蛇在蠕动。县令盛情,举杯敬让,杜宣疑惑间,又不得不喝。饮后归家,自此胸腹作痛,总是觉得蛇在肚子里不时蠕动,令他恐惧不安。遂之,不思饮食,四肢无力,痛苦日重,经多方医治,无效。
县令得知,问明病状情由,便重新置酒杯,于杜宣坐过的位置,观察中,但见挂在墙上的赤色弓影映照在酒杯里,形似小蛇,蠕动酒中。适时,复约杜宣见识,遂释恐惧。不久,病愈。
“杯弓蛇影”,是一则形容“恐自内生”,疑心生暗鬼、自相惊扰的故事。姑且不说赤色弓与杯中酒、与蛇蠕动三者之间,能否通过阳光照射产生故事里的情节关系,但是,故事里的前后结构组成,分明是对“惊恐”病机“气乱、气下”的辨别认识及处理方法,以分清是非的手段,转移了杜宣所苦。
杜宣在故事里的样子生动形象,恰是俗语所说“吓得蒙头转身,惶惶不可终日”;应彬的分析揭示,也是清晰可见。了解了原委,转移了所苦,变生了抗病正气,恰是“移精变气”产生的效应。
时至今日,像杯弓蛇影杜宣一族的惊恐故事仍有发生,影响着养生与疾病治疗,不是有许多闻癌色变、内扰神经、恐惧不宁、饮食俱废的现象发生,致使普通疾患逐渐恶化吗?我们不妨以病症痛苦视为杜宣肚子里的“蛇”,还在瞎捣乱而并非真的有蛇;也不妨循移精变气之法,转移所苦,坚定意志,在树立正气能量的基础上,另辟增寿的新径为上。
例二
头痛治脚,眼病疗足。这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留传于世的典型病例。虽然也是小故事,却含有转移所苦、调整正气、因时因人的辩证思想,故事说——
一公子两目红肿,痛不可忍,延天士诊治。天士曰:“目不足虑,当自愈,但愈后七日内,足心必生痈毒,一发则不可治。”公子闻听悲惧求救。天士曰:“先予散毒,法当息心静坐,以左手擦右足心三十六遍,以右手擦左足心三十六遍,每日如此七次。待到七日后,再来复诊。”公子如法至七日,延天士视之,曰:“目疾如先生言,已愈,唯不知病毒能不发否?”天士笑曰:“人皆喜生惧死。公子富贵中人,更难超凡。知危近,方绝欲。心不他想,聚意注足,手擦之,热摩之,移火下行,目疾岂不自愈?不然心越躁,目越痛,虽服灵丹,能有效乎?恐变危症矣。”公子笑,厚酬之。
叶天士是清朝医学大家,一生致力于治疗,其笔下有许多如清肝明目、散风养血的方药,都可应症而都不用,偏偏令公子“以手摩足”,又要终日频作。逞能吗?故事显示,叶天士一眼看出,公子饱食终日,妻妾成群,满身带有脂粉气,都是导致疾病、延误病情的因素。于是,以含喻警示的语言,让患者清心静坐,左右摩足。擦足即按摩,暗藏着治疗的玄机。足心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频频摩擦,火势自然下行,稳妥达愈,何乐而不选?
在移精变气、拓宽养生抗病的平台上,留传着无数小故事。这则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观》,仍发挥着鉴古知今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