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2019-01-27河池学院546300
(河池学院 546300)
早在远古时代,傩戏就已成为一种风俗,起初主要是通过迎神祭祀来驱逐疫鬼,每年有数次傩礼,大傩则是在腊月前举行。随着文化历史的发展,民间会在岁末年终、婚丧祝寿、春祈、迎神、秋社、祭鬼、超度和除煞等仪式中唱傩戏,跳傩舞。迄今为止,少数民族依然广泛流传着傩戏文化,广西毛南族就是典型。本文将简单分析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艺术特征,并系统论述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文化内涵。
一、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艺术特征
(一)舞蹈艺术特色
广西毛南族曾称毛难族,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会讲壮语和汉语,毛难族无文字,通用汉文。在宋代以后的汉文史籍中通常被写作“茅滩”、“冒南”等。广西毛南族民风淳朴,传统文化色彩浓厚,历来从事农业、竹编、造纸、石雕等副业占一定比重。毛南族人民主要崇拜多神和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动植物。毛难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分龙节(五月庙节),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举行毛难族傩戏还愿仪式是必不可缺的。通常,毛难族傩戏还愿仪式属于“肥套”(毛南语的音译,汉语译作“还原”和“傩戏”),这种仪式主要是由毛南族师公班子表演傩戏和舞蹈,并融合念白与法事为一体的请神、迎神、颂神、酬神、祈神、送神的综合仪式。此外,在毛南语中,“肥套”可以拆分为“肥”和“套”,其在,“肥”的意思是“举办”、“举行”、“做”等,“套”主要是指融合说唱、朗诵和舞蹈为一体的综合仪式。傩戏说唱和舞蹈的关系最为紧密,在具体表演中,舞蹈形式主要分为四种,即个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也有场面较大、人数更多的舞蹈,不过表演次数很少。每一段舞蹈均可以代表一个场次,各阶段的舞蹈名称通常是所出场的神灵名称,像“家仙贺筵”、“ 三元召度”、“ 雷王坐殿”、“ 瑶王拣花踏桥”。在傩舞表演中,傩面具是必不可缺的,舞蹈演员必须戴着面具进行表演,不同舞者和不同舞蹈名称中所使用的傩面具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傩舞表演中使用的傩面具是由雕刻傩面具的工匠艺人或者不同师公雕刻而成的,在雕刻傩面具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古彩画中的形象。舞蹈演员戴着色彩和表情不尽相同的傩面具进行傩舞表演,充分展现了毛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表达了毛南族人民的美好希望。
(二)制作工艺特色
从毛南族傩面具制作工艺来看,傩面具的选材与雕刻均极为考究。工匠在选材过程中会严格遵守两大传统原则,即“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广西毛南族地区树木丛生,木材种类众多,因此,雕刻傩面具的工匠艺人会就近选取最佳木材,获取更多的制作资源,以此节约成本。在毛南族傩面具制作中,大多数工匠艺人会选用“恩木”,这种木材在广西极为常见,当地俗称木麻黄,运用“恩木”雕刻傩面具,木材不易开裂,也不会生虫,便于保存。工匠艺人通常是截取长达30公分长的最佳圆木进行对半分开,然后细细雕刻。菜立木也是工匠艺人常用的一种雕刻木材,这种木材又名楠木,属于紫薇科常绿大乔木,木材坚密芳香,质地良好。在毛南族傩面具雕刻中,工匠艺人必须做好五步工作:第一,科学晾晒所选木材进行晾晒,等到木材满足雕刻要求之后运用刨锯修平木材的第一层表面,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用铅笔在木材上进行面具勾勒;第二,做好面具初整工作,即运用铅笔准确勾勒傩面具的形状和比例关系,接着采用精确的修、砍工艺使傩面具基本成型。第三,凿掉不需要的细小部分凿掉,做好眼窝镂空与各种纹饰造型雕琢工作。第四,做好傩面具的打磨与上色工作,用砂纸打磨基本成型的傩面具表面,使其更为光滑、细致,然后用毛笔蘸足量的水粉颜料进行涂色,等到颜色稍干后,为傩面具涂一层清漆以此起到固定颜色的作用。第五,将傩面具放置在阴暗区域,过一段时间,傩面具会完全变干,这样就可以定型并开光。需要注意的是,工匠艺人在实施傩面具开光时非常注重开光仪式,这和广西毛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意识有关,即完成开光点睛后,傩面具才能拥有“神力”,方能使用于傩戏和舞蹈表演中,起到还愿的作用。而且,工匠艺人在傩面具制作过程中,会将对神灵的崇拜之情和美好愿望融入其中,因此,傩面具制作对他们来讲尤为圣洁,每个面具都非常神圣,凝聚着毛南族人民的美好祝愿与传统文化精髓。
(三)色彩配置艺术
广西毛南族工匠艺人非常注重傩面具的色彩配置艺术,通常是先为傩面具涂抹水粉颜料,等到颜色干了以后再均匀涂抹一层清漆,进而使脸谱颜色更加鲜亮、明丽。最常见的脸谱颜色有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其中,红色傩面具象征师公、鲁班、雷王、莫二、六曹、鲁仙、梁吾、雷兵等;戴黄色傩面具的演员通常是表演万岁娘娘、家仙、瑶王、锣鼓官、土地和瑶婆等角色;黑色象征挑夫;白色傩面具则寓意为花灵仙官、三娘、蒙官、太师、中元、下元、光童、仙桥、鸿远、鸿傲、三界、欧官、社王、神像团、上元、鸿石、莫一、灵娘、三光、覃九官等。其次,因为广西毛南族传统文化意识将神灵分为三大类——善神、文神和凶神,所以在傩面具设计中,艺匠会用不同颜色和不同色彩点缀来区别这三种神灵,一般情况下,花灵仙官、万岁娘娘、土地和三娘均为善神,他们的面部为白色;灶王、社王、三光和三元是文神,他们的面具象征着清廉的中国古代官员,脸谱自然带有廉洁、沉稳、庄重之气;雷王和蒙官则属于凶神,艺匠往往会为他们的面部绘有深红色。不可忽视的是,傩面具呈深红色的凶神不一定全是蒙官或者雷王,他们的面部有时和文神一样在脸部绘有白色。此外,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同,傩面具的点缀色彩也不尽相同,年轻者的脸谱面部点缀为白色,年长者则为黄色,白色与红色则用来区别不同身份地位,通常,白色代表文神,红色象征凶神。而且,在傩戏表演特别是“还愿”仪式中,红色还衬托出浓烈、神秘或者恐怖的气氛,白色则象征冷静与秀气。
(四)构图艺术设计
在傩面具构图艺术设计中,工匠艺人非常讲究对称,通常是将中轴线作为中心进行构图,使傩面具形成完全对称、反转对称或者近似对称的完美构图。鲁班和花灵仙官的面具则为完全构图,进而体现出庄严、肃穆、大方、隆重之美;挑夫和梁吾则为反转对称构图,这种构图能起到娱人娱神的效果。
(五)表情塑造
广西毛南族傩面具表情塑造极为精致,因而所呈现的表情具有丰富多彩的效果,傩面具所代表的人物均和美丽的神话故事有关,这些故事来自于毛南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日常生活体验。艺匠在傩面具雕刻中会结合不同人物身份、地位与功德来精心塑造面具表情,使善神的表情具有和善可亲之感,文神则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凶神表情则给人以狰狞恐怖的感觉。
二、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文化内涵
从宏观层次来看,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主要来自毛南族人民的三种崇拜:第一,对自然的崇拜,毛南族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灵,对自然怀有崇拜和敬畏之情,因此,会通过表演傩戏和跳傩舞来祈愿自然界神灵的庇佑。傩面具的头饰大多于自然景物有关,像花灵仙官的头饰就雕刻有花朵、凤凰羽毛和云纹的图案。第二,对“物”化神的崇拜。勤劳淳朴的毛南族人民会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演变“物”化神以寄托自己的希望与美好祝愿,例如对灶火实施灶神化,形成对灶王的崇拜,在灶王的傩面具设计中,艺匠会给灶王的帽子雕刻火云形象,以此象征保护人间烟火。第三,对英雄的崇拜。毛南族人民非常崇拜英雄人物,会对他们进行神化,从而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像瑶王和土地神,这两个神灵在毛南族宗教仪式中享有的地位非常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毛南族傩面具艺术特征鲜明,制作工艺极为精巧,面具色彩绚丽,表情丰富多彩,构图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毛南族人民的智慧与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