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019-01-26王志鹏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高中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由于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的差异幅度过大,因此很多同学在刚刚接触到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不论是心理状况还是具体学习方法,均需要安排一个过渡阶段。本篇文章将阐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注意事项,并对具体学习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心态;学习方法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同学们在刚刚进入高中生活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期待。然而,现实情况却与想象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失落感出现。为此,同学们理应调整自身心态,正确面对高中学习生活。尤其是数学课程,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整体学习质量,改变以往的局面。
一、 适合高中数学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 改善自身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确保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并不像初中知识那样易于理解。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吸收和消化,会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而导致内心开始对于数学课程本身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这种心态将会对于我们的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此,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首要工作便是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心底接受知识难度大幅度提升事实。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习质量,而不是选择自暴自弃,直接放弃数学学习。其次,我们还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目标设置。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都给予自己充分的鼓励,进而完成下一个目标。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所提升。
(二) 改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偏低,因此老师提供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有少数几种。正是由于这方面原因,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形式,导致自身思维逐渐陷入了固化的模式。然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活跃性特点,面对同一个问题,能够采用的方法包括很多种,同时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前的思路进行学习,显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改变思路,则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同学之间理应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分享想法和意见,从而可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 改善知识建构方式
高中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知识的容量更为丰富,我们在单位时间之内需要吸收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多,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巩固和消化,很容易导致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从而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为此我们应当每天在课后抽出一段时间,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尽可能将大量的知识牢记在心中。同时还需要多做总结,将一些具有一定关联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以此建立知识网络。如此一来,整个学习活动将会变得更为简单,更具系统性特点。
二、 高中数学学习的具体方法
相比于初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更高,且更为复杂。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自然也会有着比较大的改变。作为高中学生,我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自身因素,适应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之中,时刻紧跟教师的思路,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好成绩。通过长期学习,笔者针对高中数学学习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希望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帮助,下面分别展开描述。
(一) 打好基本功
不少同学都期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心中便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想法,只希望快速完成知识学习,结果却反而适得其反,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很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本身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知识点逐渐累积而成,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完成。尤其是数学课程,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只有将前后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做好知识累积的工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打好基础,针对题目阅读能力、运算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分别展开训练,以此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计划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引导性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其中既有某类知识点研究的短期计划,同时也有整体综合性提升的长远计划。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我们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逐步磨炼自身意志。为此,课前理应提前进行预习,对于教材知识点大致有所了解,并将自己的疑问列在笔记本中。进入课堂之后,带着疑问听讲,以此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后认真复习,如果有任何问题存在,应当及时向老师提问。如此一来,我们便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習惯,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能够带来诸多益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必须摆正自身态度,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不断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够取得令我们自己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在斌.如何改变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单一的现状[J].大观周刊,2015(6):222-223.
[2]郭仕华.如何让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J].东西南北:教育,2018(1):00002.
作者简介:
王志鹏,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56级高二1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