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9-01-26王亚萍
摘 要:生物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互相作用的,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力度,对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能够将生物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生活现象去解决生物学科中的问题,突出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灵活准确地应用生物知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吸收、理解和应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对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最根本的目的是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基础上能够掌握并运用知识,尤其是要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他们掌握了一些生活经验,并也已经从生活中了解到了很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此阶段进行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生物知识与生物紧密联系到一起,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以此来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寬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全面性的过程,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生物教学进行解析,然后从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之后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进而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生活元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要突出强调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开展多样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将课堂与课外活动与生物学习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锻炼。生物知识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而且很多生活上的现象也需要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进行解释,所以在生物学科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生物学科知识,发现生物学科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等。例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室外观察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带出室外,对这三类植物进行观察,之后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解决生物问题时马上联想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然后用生物现象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拉近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提高知识的应用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 安排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布置课后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能通过课后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题目,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练习或者参加生活化的课后活动等。这种课后作业布置和组织方式,形式新颖,内容新奇,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中教师要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性强,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进行挑战和完成。例如:在学习“无土栽培”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无土实验栽培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自己开展无土栽培的实验。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栽培实验和结论总结等。通过这种安排这种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养成自主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课后实践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突出的是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生物与生活的关联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生活在生物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解决生物问题时充分发挥生活的能动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合理地运用生活这个重要的元素,进而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南.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1):374.
[2]李春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5):197.
作者简介:
王亚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