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

2019-01-26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幸福观手稿黑格尔

万 庆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称《巴黎手稿》,这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其中不乏关于人类幸福的思考。青年马克思关于人类幸福观在思想史上实现了一个飞跃,对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幸福观也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实现了幸福观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飞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构建了人的类本质理论,从而将幸福思想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的类本质的准确判定,是对黑格尔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困于唯心主义的局限,仅仅从抽象出发,认为人受到绝对精神的支配。马克思的逻辑起点是感性和现实有机统一的属人的自然界。他认为,人的生命的真正体验,就是在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和人自身的自由自主活动中才能实现。突显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能力,人是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逻辑是颠倒的,在黑格尔看来,唯一真实的是意识,而意识的对象只是意识的自我外化,“这个自我意识把它自己的人格外化出来,从而把它的世界创造出来,并且把它创造的世界当作一个异己的世界看待。”黑格尔虽然看到劳动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但“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马克思真正意识到了劳动意义,“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由于黑格尔把绝对精神本质的整体自由当作个人自由的源头,那么人只能到绝对精神的观念世界中寻找幸福。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和超越,提出应从人的对象化活动来考察人,“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通过人的自由自主活动,人类证明了人本身不仅是“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还创造了“对象世界”,即自然界。

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开始关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问题,开始在经济学领域寻找答案,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著作成为他关心的重点,而深厚的哲学思辨功力造就了他独特的视角。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髓,又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批判与超越。黑格尔设想着幸福仅仅存在于理念世界,马克思将这种虚幻的幸福从彼岸世界拉回到此岸世界。《巴黎手稿》的诞生,标志着青年马克思实现了幸福观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虚幻到科学的飞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出唯有劳动能够改变这个客观世界,能够让社会成员的幸福成为可能。这不仅是《巴黎手稿》中青年马克思的重要认识,也成为今天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劳动者付出艰苦的努力。正是人民群众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这就是当代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二、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批判劳动异化,倡导自主劳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幸福观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这个关键性理论,从而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劳动者贫困的根源。所谓异化,就是人在现实中背离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异化的力量外化为束缚人的生命活动的障碍,并成为在现实中导致生活不幸福的原因。马克思早在《莱茵报》工作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异化观的批判给了马克思巨大的启发。费尔巴哈考察的异化主要指的是宗教异化,而同样坚持人本主义异化观的马克思则将视野投向了经济领域。马克思借鉴了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的概念。费尔巴哈假设人有一种先在的使得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在宗教的影响下将自己的本质交给上帝,也就是宗教领域中的异化。唯有消除宗教观念,人才能重新拥有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劳动,人生而有这种本质,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人的劳动变成外在的强迫的,也就是劳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就是作为主体的人背离了自己类本质的劳动。异化劳动包括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不能支配反而受制于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再进一步,劳动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在劳动中不能感到幸福,只能感到不幸。劳动者只能想办法脱离劳动来寻找幸福。渐渐地,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最终是人的自我异化,彻底远离了幸福。

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这是以劳动异化为代价换来的。这样,“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劳动作为人的生命的基本形式,确证着人的本质,实现着人的幸福。只有克服劳动的异化,进而克服人的异化,才能够使人真正占有人的类本质,才能实现人的幸福。在私有制局限下,劳动者无法通过劳动本身摆脱贫困的状态。

资产阶级无偿占有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他们就能够摆脱贫困,实现幸福么?回答显然也是否定的。异化劳动的结果导致人们的需要被简单的量化,社会成员丰富多彩的个性被泯灭。货币的交换功能取代了社会成员精神上的丰富需求,成为社会成员唯一的追求。也就是说,在私有制的逻辑框架下,资产阶级表面上摆脱了物质的贫困,却事实上陷入了精神的贫困。这个困局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是无解的,只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才能够提供答案。也就是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自主劳动,才能享受劳动中的幸福。

在《巴黎手稿》中,青年马克思提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对人自身的改造,从而在验证人的类本质的过程中体味幸福。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也将自身改造成最优秀的客观世界的改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的根本路径,就是鼓励社会成员诚实劳动、有创造性的劳动。要让社会成员感受到幸福,就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进行座谈时,谈到了建国以后,孟泰、王进喜、邓稼先、蒋筑英、时传祥等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各族人民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孔祥瑞、窦铁成、王启明、徐虎、邓建军、王顺友、吴登云、吴大观等先进工作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劳动模范体现出来的精神,是自主劳动。强调自主劳动,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思想家的重要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人民群众要实现幸福,不仅要摆脱物质的贫困,还要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青年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幸福观提供了现实的验证条件,证明了其科学性,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三、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和能力的发展,为此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扬弃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论证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个人自由的起点。在黑格尔看来,人是人本身劳动的结果,对此,马克思给予肯定。但黑格尔把人与自我意识划等号,认为实现精神自由的过程只在精神自身的范围之内,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活动,对此,马克思是持批判态度的。马克思更加关注具体的物质生产过程,把着眼点放在人如何克服异化,实现其自由的本质上面。这样,马克思走出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进入唯物史观视角,开始关注现实的人类发展历史,关注现实中人的自由的实现。

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类自由”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共产主义。这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也是扬弃异化的积极手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人的本质和能力的发展以及自由的圆满实现,而前提就是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正是有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在中国不仅生根发芽,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对全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鲜活例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尤为深刻。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近舞台中央。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30%,高居世界榜首。在政治、文化、生态、人的全面发展及至全社会的全面进步等各个方面,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不仅在为全世界提供中国制造,更是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幸福观手稿黑格尔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丢失的手稿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