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26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司法局专题调研工作组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司法局专题调研工作组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有关决策部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司法局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初步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基层事务、解决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该项工作在推进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有待克服提升。
一、基本情况
2014年,番禺区司法局牵头制定《番禺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番禺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属地优先、就近服务”原则,通过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自荐,区司法局审核,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驻点律师人选,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不少于8个小时的法律服务,每个季度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事件,为群众举办一场法治讲座。通过电话预约咨询、设立流动咨询点、自制便民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解读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16个镇街基本实现顾问律师定期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大大减少综治信访的工作量。顾问律师特别是党员律师充分发挥专业和工作优势,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及时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期间,顾问律师积极开展专题法治讲座,全程参与监督投票、监票、唱票等各个环节,为“两委”换届的顺利完成提供法律保障。对辖区的重点工程项目,顾问律师对征地拆迁有关问题全程跟进,进行业务指导和现场答疑等,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建议。村(社区)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中立性、公益性特点及其专业优势,处理了大量矛盾纠纷。2018年,番禺区村(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7034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统筹部署,完善制度措施。番禺区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上升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战略支撑点的地位来深入推进。在工作开展之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研究部署并作出批示,要求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在人、财、物三大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出台《番禺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引。制定《番禺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番禺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合同》以及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工作台账、工作报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工作“三个一”要求,即每个司法所有一个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有一套服务、指导、监督的制度和措施,有一本专门工作台账和日志。
(二)加强业务培训,构建覆盖广泛的工作网络。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基层群众,法律顾问除了要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要深入了解基层法律需求,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才能更“接地气”,更容易取得效果。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业务培训,针对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如针对村(社区)换届选举、城中村“三旧”改造业务等举办专题培训,全力为基层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为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调解工作中的专业优势,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化龙镇沙亭村创建全省首个以律师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杨杨律师调解工作室”,打造具有番禺特色的人民调解品牌,推动人民调解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有效衔接和深入开展。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构建村(社区)法律顾问三级微信群工作网络,既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处置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目的,是让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民心,切实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除了印制丰富多样的宣传品,使宣传贴近生活外,还与广州电视台、番禺电视台、番禺区城市管理运行中心等合作,共同策划打造生动形象的视频作品,并在电视台、微信平台、普法微博、辖区内商圈显示屏以及各大视频网站进行播出,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存在问题
(一)工作知晓率不够高。从2018年专项调研活动调查结果看,本地群众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了解的有44.5%,知道但不了解的有40.1%,不清楚的有14.4%;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了解的有44.7%,知道但不了解的有38.7%,不清楚的有16.7%。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响应和关注度还不够,呈现触发性低频需求的特点,远未达到日常性高频需求的程度。
(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法律顾问工作涉及的法律事务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不但要求法律顾问法律功底扎实,还要熟悉各项政策的历史延承、民风民俗和村委运作实况并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调查中发现,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专业素养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还不能完全满足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需求,群众满意度为85%。
(三)沟通配合不够协调。顾问律师和村(社区)委沟通不及时,联系不紧密,互动性不强。调查显示,村民会议、党支部会议、股东代表大会等经常邀请顾问律师参加的比例仅为20%,近60%的群众不了解顾问律师坐班时间,26.8%的群众在过往一年里从未享受过该项服务。村(社区)委方面,个别村(社区)意识不到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政策要求不彻底。
(四)制度规范不够健全。现有顾问律师配置模式是一村(社区)一顾问,没有差异化,而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覆盖范围差异会导致律师工作量不均衡。激励机制明显不足,补贴低,不免税,奖励措施有限。目前每年的补贴标准是2万元,还需要扣税,再除去值班的交通费、餐费、通讯费等补贴所剩无几,甚至有律师倒贴的情况,收入与付出不对等。对律师的考核、监督机制及续聘稳定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收费指引不明确,容易引起收费争议。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村(社区)法律顾问管理
一是引入“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律师服务积极性。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是顾问律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迅速化解基层矛盾、和谐邻里关系、减少上访信访有显著成效。建议参照专职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建立顾问律师“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提高顾问律师参与调解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律师考核监督,切实发挥督促作用。把对顾问律师半年一次的监督考核改为季度考核,认真核实考核评比表内容的真实性,防止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情况。对每年考核合格的律师,结合村(社区)“两委”和律师个人意见,固定合作,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律师的服务效率。引入顾问律师服务群众评价体系,完善外部监督管理。
三是细化合同服务规定,明确具体实施细则。村(社区)法律顾问合同由市一级草拟,完成于法律顾问工作实施之前。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亟需根据各区近年来的工作实际问题对合同进行升级修改,对一些模棱两可、规定过于笼统的条款进行细化,对一些超出合同内容服务的收费问题进行明确,使其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
四是强化镇街司法所责任,发挥统筹衔接作用。要切实发挥好司法所承上启下的优势,跟进顾问律师工作的专职人员要积极潜下身子,多到村(社区)了解顾问律师工作和服务情况,为顾问律师解决问题提供指引和帮助。收集村(社区)委干部和群众对顾问律师及其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统筹指导顾问律师开展工作。
(二)加强遴选和培训,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水平
一是严格顾问律师遴选程序,打造高素质顾问律师队伍。在律师的选任上,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辖区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经济生产等情况,个性化匹配顾问律师。如外来人口较多,可以安排精通劳动、社保、计生等方面政策的律师;如本地人口居多,可以安排熟悉本地人文风情、会当地语言的律师等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律师协会的监督作用,确保拟被选任的顾问律师拥有良好的品行、能力和职业操守。
二是完善顾问律师培训机制,有效提高律师服务水平。目前对顾问律师的培训力度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建议尽快在区级层面建立起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时长、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结合具体情况、不同特征和实际困难,提高针对性、实时性和匹配性,并加强讨论研究。兼顾考虑安排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操守、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技巧、粤语听说能力等课程。要增加培训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和培训方向。
三是党建引领律师工作,建设忠于党的律师队伍。各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对律师工作的新要求,注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律师工作的各环节,把党的工作融入律师工作的各方面,牢牢把握律师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员顾问律师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投身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当中,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三)加强对基层组织指导,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指定专人负责,为顾问律师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建议各村(社区)报备一名干部,作为顾问律师在驻点村居的联络人员,全力配合其工作,为其提供工作便利。二是加强村(社区)和顾问律师的联系。加强司法行政部门与镇街的沟通联系,及时向镇街通报各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情况,争取更多镇街的支持和关注。深入基层一线,听取基层干部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对顾问律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协调配合。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让各村(社区)看到顾问律师的工作成效,提高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四)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模式,因地制宜提供服务
一是延长顾问律师服务时间,满足群众需求。建议参照深圳市在法律顾问工作中的购买服务模式,将顾问律师每月服务时间延长。在服务时间上,顾问律师通过到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以及通过接听电话、回复邮件、微信、QQ等非现场服务解答法律问题并形成工作日志的,可以折抵现场服务时间,但每个月折抵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服务时间的一半。
二是探索顾问律师服务团队化。建议参照浙江法律顾问团队化服务模式,让团队内部根据具体服务需求和顾问律师时间来灵活安排人员,既发挥不同律师的专长,使得服务更有针对性、专业化,又避免律师个人业务和服务时间产生冲突而影响到服务质量。
三是采取固定值班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以往固定服务模式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流动服务模式做法,主动到人口密集、交通不便的自然村或者小区带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治讲座等,有效解决那些辖区面积广阔、居民分布零散地区的群众到村(社区)寻求法律服务不便的问题。律师可以提前将服务计划通过村(社区)联络员进行通知。鉴于法律需求相对旺盛的青壮年的上班时间和目前律师值班时间重合,建议服务合同可以规定顾问律师每个月至少有一次是在周末到村(社区)服务。
四是增强顾问律师线上法律服务实效。目前,番禺区已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实现微信群全覆盖。要加强微信群的管理,引导群众进行线上咨询,随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提高法律顾问线上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广东法律服务网,创新线上法律服务形式,实现法律服务精准化,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知晓率
一是有效拓展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法律顾问工作宣传集中于法治宣传栏、公共公告牌等传统阵地,宣传效果有限。要大力拓展宣传阵地,如利用公交、地铁、高铁车身、车站等出行移动阵地;借助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直播软件等新兴网络媒体阵地;借助学生家长、企业员工、村民代表、小区业主微信、QQ群等即时通信阵地。
二是大力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摆脱横幅、小册子、环保袋、宣传单等传统载体的束缚,与时俱进,将村(社区)法律顾问宣传载体延伸至人人所需、便于携带的生活用品上,如手机壳、手机数据线、钥匙挂件等;延伸至利用率高、费用低廉的工作学习用品上,如书签、签字笔、鼠标垫等。
三是积极创作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深度。通过“以案释法”对法律顾问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详细分析案例涉及的法律法规,讲解律师工作技巧,分享工作心得。可以以案件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制作真人版或者动漫版的微电影、短视频。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政务信息的撰写,及时发布重大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成果。积极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接地气、有特色的宣传标语、漫画等宣传作品,提高宣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