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2019-01-26钟莉君
钟莉君 熊 艳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而家风家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是大家公认的,它不仅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有效补充,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有效地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秩序;在今天,它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社会主义谐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中纪委适时推出了“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以此来宣传中国传统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在国内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值得注意的是这档栏目共推出126 期,在这126 期中,有14 期都与江西有关,占比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江西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丰富,基础深厚,影响深远,对江西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骄傲亦是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
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历史地位
(一)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及其关系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以后开始大量使用。家风也称为门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成和世代渐形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1](P69)在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家风与家训、家规认为是一个词或一个意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家风、家训以及家规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家训是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家风则整体体现了家庭的道德风尚。[2](P4)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都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
(二)家风家训家规的功能及历史地位
家风家训家规的功能及地位与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和单位,在中国长期扮演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家庭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也是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积淀出来的深厚的家风家训家规文化,在历史上,不仅对个人及家庭家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家风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就是家庭教育。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模式,这样一种模式使得国家将教育天下的任务分摊给每一个家庭或者每一个家族来承担,那么家庭或家族就变成了道德教化、知识和人生智慧传承的组织结构。除此之外,家风家训家规也有利于维持家庭内部的团结稳定以及家族精神的不断繁衍传承。具体表现为:
家训是个人修身处世的基本方法。家训不仅强调道德修身和德性的养成,把家庭作为道德培养和训练的基本场所,也为家族内部成员提供行为规范、教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规范。从各个时期的名人家训中可以看出涉及做人做事道理的内容是最多的。如著名的《钱氏家训》中有“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些警句都是在教导后代不要做蝇营狗苟的“小我”,所以钱氏的后人多为忠良,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家规是家庭或家族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通过法律来进行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秩序,个人当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但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为本位的家族宗法社会,血缘社会的封闭性使得国家层面的法律无法触及到每个家庭中,家庭或家族内部的治理和运行就主要依托家规或族规,家规与国家法律相辅为用,在国家法律所不及和不足的地方,积极配合国家法律,有效地维护了家族内部的秩序,同时又达到了维护国家整体稳定的效果。
家风是家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纵观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历经数代而能繁盛不衰的家族,都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涵养。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冠裳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名声显赫。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会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殆尽,甚至对子孙后代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被家族成员所均沾,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贬值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二、江西具有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
江西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这些名人名门的代代传承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家训家规,留下了丰富的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这些经过几千年不断的发展、完善、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家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分析14 期上了中纪委头条的家族,发现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博,但主要围绕立德修身、睦亲治家、为人处世、为官之道等方面进行扩展延伸,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重德修身、克己守正、尚学重教、耕读传家、忠孝为本、崇廉尚俭等等,这是众多家族的共同追求,也是江西家风家训家规文化的鲜明特点,是独具江西气质的文化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家风家训家规文化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特别注重立德修身。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江西文化世家,一门五杰的义宁陈氏的祖先就希望陈氏的后人一定要仰凤凰之高风,慕劲竹之亮节,子孙后代都要“立仁徳之志,操君子之节”;对自己必须要求严格,对待他人要仁爱宽恕,心地诚实、为人端正。《陶氏俨公支派宗谱·祖训遗规》 中提到:“齐家本于修身……故必敬以持己,恕以及人,三畏儆心,四知接物,庶身端心诚,合族有所准则矣。”沧溪朱氏家训中对节操修为,谆谆劝诫要“行止必谨,出纳清白”。《朱子家训》中的“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以及许多家族的门楣上都有“立德”“清白长远”等家风家训都反映出古人将培育和造就上佳的品德作为最高的追求,视为安身立命之本。
二是崇文重教,特别重视耕读传家。江西自古以来就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渐成一种社会风气。文昌里汤氏家族,世代以“耕读传家,视义为人之准则”,喜好藏书,勤于讲学,乐善好施,这样的端行善举传到汤显祖时以历经六世,可谓世世诵经典,代代有贤名。位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姓一族,历经332年、15 代不分家、高峰时期人数多达3900 多口,创下了“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宋吕端)的盛况。千百年来,江州义门陈因为世代以“忠孝节义为本、耕读奉公传家”口碑相传、誉名华夏。而南昌新建区汪山岗的程氏家族,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耕家庭一跃成为宦官世家,创下“一门三督抚”的神话,与程氏家族勤耕苦读,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不惜花重金聘请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来家中教书,专设“望庐楼”,供少爷、小姐们读书,程家的女儿可以不做女红,但是一定要读书,周边他姓子弟有培养前途者和仆人的孩子都可以进馆就读;宅府对联匾额也大都是劝学励志的内容,如“一窗灯火青云路,万卷诗书赤子心”“楼上缥湘书十架,松傍苔径竹千竿”等;程氏家族藏书十分丰富,至20 世纪40年代已有几十万册,涵盖经史子集、中外名著、词典字典等,程氏对教育、知识的重视可见一斑。
三是特别看中名声和名节,注重忠孝廉节。江西传统家风家训家规中大都蕴藏着孝义忠恕精神,在家训里,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的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刘氏家训》教育子弟“不孝悌,虽有功名富贵,亦不足观矣”;《黄氏家规》中提到“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凡我子姓亲存者,务宜随分敬养”。黄氏家族优良的家规家风,不仅培育出一位“诗书双绝”的文坛宗师,熏陶出一位世人景仰的大孝之子,也造就出一位廉洁公明的大清官;以及沧溪村《朱氏家训》中说到的“勤治节俭必守礼,忠孝廉节铭记心也”“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江西德兴海口董氏告诫子女,在家著孝顺之实,居官著忠良之绩……很多家族的牌匾上都刻有“忠、孝、廉、节”,教育子女要忠君爱国、孝敬父母、清正廉洁、砥砺名节。
以上诸例,是江西省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精华的浓缩,其实几乎每一个稍有底蕴略有文化的家庭都对子孙后代有类似的训诫,只不过形式不同、各有侧重罢了。
三、江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资源当代价值转换
通过对历代江西名门家训家规的挖掘与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优良的家风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但家风家训家规文化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和糟粕之处,怎样做好转换和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焕发它应有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保护利用资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江西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经历了种种社会变革后,传统家风家训家规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逐渐式微,人们关于家风家训家规意识也比较薄弱,很多好的家风、家训、家规都被淡忘了,大众对其认识也存在着一些偏差。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代社会家风家训家规地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其作用和影响已全部消失或被其他类型的教育方式所取代,我们必须认识到家风家训家规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功能,充分挖掘、梳理、研究江西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包括对传统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外延、特征、内容、发展规律等进行深入了解,从本质上去把握这些优秀文化当中的思想精华,在认真整理、正确评析、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将这些思想精华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而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要做好传统家风家训家规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内容的继承,可以说家风家训家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内容、目的等方面是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仁爱宽恕、清白传人、勤耕苦读、忠孝节义等家风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高度契合的。虽然传统的家风家训家规无法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以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植根于人们的家庭生活中,使其更具体更鲜活,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高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赋予时代内涵,建设和谐社会
家风家训家规的世代传承,不仅塑造了家族繁衍不绝的历史现象,更奠定了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我们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只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扬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3]
传统家风家训家规中的一些封建思想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更新,赋予时代内涵,使之更加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脉络,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从内容上批判性继承传统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如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的忠孝节义、至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在摈弃了封建杂质的基础上,进行再造与创新,是可以成为现代人们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忠,在古代是要忠于君主,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忠”可以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孝”在古代是幼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而今天我们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提倡尊老爱幼;从文化价值上,充分认识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对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价值启示,如对传统家风家训家规中所注重的血缘亲情、仁爱孝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充满温情和友善的社会规范进行创造性地转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优秀的德育思想。
(三)领导干部先行,营造良好家风
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方应积极参与到传统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保护与利用、发展与转化中去。尤其是身居要职,手握重权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关键少数”,更应该营造良好的家风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齐家落到实处”,[4]在牢固树立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个意识”的同时,还要树立“齐家意识”。首先要注重沟通,严管厚爱。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与家人相处在一起。领导干部既要关心厚爱家人,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又要坚持原则,对家人严格要求,正所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要注重与家人的沟通与教育引导,形成家庭成员共同搞好家风的共识。其次要点面结合,凸显清廉。家风建设自古以来包括很多具体内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重点在“清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时,反复要求“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凸显了廉洁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中的关键性。最后要完善规矩,画出红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欲造优美之家庭,需立良好之规则。领导干部应围绕建设廉洁家庭制定“廉洁家庭公约”、“廉洁家庭行为规范”等行之有效的家规,尽量列出清单,画出红线,做到具体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