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言”也是一种“为官不为”
2019-01-26文丨何勇海
文丨■ 何勇海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引起重视。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干部既是干部,也是百姓一员,对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在基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发挥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如果他们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如何解决群众之所盼、所难、所怨,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因此有人说,基层干部“为官不言”,其实也是一种“为官不为”,同样是相当危险的。
干部讲不了真心话,“该”讲什么话呢?一些干部逐渐习惯了用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格式化的“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等表态式话语来替代。有学者总结了这类话语的三种典型表现:
基层干部为何普遍不愿、不想甚至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基本是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许多基层干部面对群众可能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一旦面对各级领导,则要顾虑领导们是否接地气、听真话、看实效了。上述报道中一位县级干部在宣传当地旅游时,讲了一句真心话,却收获了责令检讨的处罚。说真话轻则检讨、重则丢官,早就证明说真话还是有风险的,只有藏在肚子里,假话、空话、言不由衷的话就成了场面上的“硬通货”。因此,讲真话考验的不仅是基层干部的个人勇气,还有能够讲真话的氛围。
要让基层干部愿说真话、想说实话、敢说心里话,首先要让上面各级领导干部彻底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正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听得进真话、实话、心里话,进而下真功查实情、使真劲解民忧、亮实拳促发展。有人说,讲真话的人不多,能听得进真话的人其实更少,确实如此,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习惯了使用与倾听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格式化的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一旦有基层干部在其面前说真话就觉得刺耳,在他们面前,基层干部又怎么打得开真话与实话的闸门?
当然,让各级领导干部听得进真话、实话、心里话,仅有倡导、呼吁往往是靠不住的,更需要有保障讲真话、促使听真话的制度安排与民主手段。比如建立制度,明确“为官不言”也是“为官不为”,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说往往最安全”的思想了,不说反而更不安全;变“说错话处罚”与“说错话丢官”为“说错话免责”,以避免“宁可不说话,也不说错话”的认识再度出现。又如,给讲真话的基层干部建立必要的保护机制,以保障他们不被“穿小鞋”和“坐冷板凳”,更不会被打击报复。
让讲真话没有什么成本与代价之余,还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给讲真话者创造发声的渠道和空间。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则要硬性要求他们在开会、座谈、检查工作等时,带头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念空头讲稿,不讲大话套话,立足调研、根据实际多多进行“即席发言”,由此以上率下,带动风气扭转,全面消除“语言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