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水乡 古镇新颜

2019-03-21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9年6期
关键词:集镇小城镇特色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小城镇不小,它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小城镇建设不仅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更是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剂“良药”。

近年来,播州区龙坪镇以生态龙坪、休闲公园”为发展定位,以“田园水乡”为主题,按照“三位一体”优化集镇规划,补齐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短板,提升综合人居环境,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将地方文化融入小城镇建设当中,全力打造“都市休闲小镇”,做活了“特色小城镇”这篇“大文章”。

补齐短板 改善人居环境

遵义往南,不足25公里,就能抵达龙坪镇。依山傍水的龙坪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黔北大地上。

如今,被纳入遵义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组团规划和播州区主城区统一规划打造的龙坪镇,一些变化在这座城镇悄然发生着,路变宽敞了,房屋变漂亮了,环境变好了,还有广场和公园可以休闲了……

改变,始于2016年,龙坪镇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始。

“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城乡统筹的政策突破,是保存乡村生态、乡愁等特色的前提下,补过去基础设施,特别是乡镇一级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的具体举措,是很好的政策手段。”龙坪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邓鹏程告诉记者。

自龙坪镇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定位准确,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制定了《龙坪镇总体规划及集镇控制性规划》,以文化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造“田园水乡小镇”。

“打造田园水乡小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第一步。”邓鹏程告诉记者,2016年,为了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龙坪镇围绕“生态修复、功能修补”的“双修”要求,投资近1.9亿元,按照“三改六化五配套+”,完成了集镇立面整治、雨污分流、线网改造、天然气管道铺设等,配套完成了龙坪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实现了“旧房”变“新房”、“旧颜”换“新装”。

如今,龙坪镇焕然一新,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绿色景观、整齐划一的黔北风格民居、美丽宽敞的休闲广场......龙坪镇居民王德贤不禁感叹:“龙坪现在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

然而,不仅如此,为了让村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龙坪镇进一步完善了水、电、路、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配套服务。

“这里的卫生院环境好,特色中医馆更是深受患者好评,平时有点头疼脑热,都会到这里来就诊,不用排长队,医疗条件也很好。”在龙坪镇卫生院就诊的播州区团溪镇村民王光有告诉记者。

隔龙坪镇卫生院不远处,是2016年建成的龙坪镇养老服务中心,占地14亩的养老服务中心,有120张床位,覆盖4村2社区的所有社会集中供养人员。

“住在这里很开心,吃得好,住得舒服,不用交一分钱,每天还有同龄人可以聊聊天,无聊了还可以到集镇的广场去逛逛,日子过得很舒坦。”家住麻窝组的72岁老人赵志华开心地告诉记者。

通过小城镇建设打造,龙坪镇实现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全覆盖;“组组通”公路、串户路进一步覆盖;建成“小康房”3000余套;高标准新建龙坪卫生院,数字预防接种门诊、远程医疗镇级医院全省领先;完成了龙坪中学、龙坪小学校门改建工作,新建龙坪小学信合楼、兴隆小学汪策纪念楼;新建龙坪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4村2社区;新建农贸市场1个、停车场7个、公厕5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城镇化已不再单纯的只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力求通过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依靠产业增收致富。龙坪镇坚持走“农旅文”一体化发展路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打造万亩苗圃花卉、万亩经果、万亩特色蔬菜,带动群众6000余户增收近1.2亿元。

龙坪集镇步行街 (朱小松/摄)

文化引领 提升内涵

“文化是根,城镇是枝叶,根强,枝叶才茂盛。”邓鹏程告诉记者,“在打造小城镇的过程中,龙坪镇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并将传统文化、市井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在重温历史的同时,让龙坪镇赋有‘灵魂’。”

走进龙坪镇,便被这座小城散发出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信步走在街道上,墙上的绘画,屋前屋后具有特色文化的摆件,随处可见的雕塑,还有老人口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透露着浓浓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盐道文化和市井文化。

20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镇”,誉称“贵州高原文化明珠”的龙坪镇,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

早在元明时期,爱国忠君的大明遗臣罗以忠、邹中孟心怀忧愤,便隐居龙坪林泉,政治家、军事家,播州著名土官罗琛、罗其宾卒葬于此,在此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虽然他们早已逝去,但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仍在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历史远去,他们的痕迹早已被风霜抹去,但是,仍然有许多遗址,历经风雨的洗礼,完整呈现给世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家营盘(九洞十三营的邓家营盘)就是其中之一,历经300余年风雨的洗礼,该营盘是遵义市唯一没有被土匪攻破和保存最为完好的营盘。

如今,再次踏足此地,仿佛能听到300年前的鸡鸣狗吠声,仿佛看到村口大树下,等待游子归来的那双期盼的眼神。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渡乌江进遵义时,再次为这座小城渲染了厚重的红色。中国工农红军北渡乌江进遵义时,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龙坪,就在这座小城里,军委主席朱德下达“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电令”,发布了十二条进城口号和八项注意事项。历史远去,但是,为抗日战争作出积极贡献的二七七军械库遗存至今,试图用残垣告诉世人,当时的战争有多激烈。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市井文化、盐道文化、知青文化聚集于此,璀璨的文化在龙坪交融,为这座小城镇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龙坪镇以红色文化为根,知青文化为魂,佛教文化为宝,对境内的龙坪乡公所遗址、邓家营盘等文物进行了妥善保护;对距今500余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复兴禅院进行了修缮还原;对抗战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二七七军械库、九里坝飞机场进行了有效保护;对历史建筑,珍稀史料进行了抢修抢救;对红色文化、佛教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对沿街建筑进行了风貌修复;将舞龙舞狮、民间花灯表演等文艺搬上了省级舞台,让传统特色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

龙坪镇还将文化融入到集镇街道的打造过程中,市井文化街、知青(红色)文化街、农耕文化街的成功打造,将龙坪镇积淀了数百年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融入其中,打造了一座文化特色鲜明的集镇。

通过3年的重点打造,龙坪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获得了肯定,被列为2019年特色小城镇培育点重点打造,更是申报了全国特色田园水乡小镇。

“如今,发生在龙坪镇的点滴变化,凝聚着无数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未来,龙坪镇将以‘特色产业、生态旅游、通道经济’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协调进步、文化繁荣昌盛、民主法治健全,全力打造‘田园水乡小镇’。”邓鹏程说道。

猜你喜欢

集镇小城镇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