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运用探析

2019-01-26王蓓蓓赵士豪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公安民警

王蓓蓓,赵士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实践中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主流媒体牢牢占领传播制高点。随着微博、微信等短小精细、便捷高效、交互共享、以“微”为特征的新兴载体的应用,微媒体时代悄然而至。网络的发展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公共领域到虚拟空间,公众交往的空间得到了极大延伸,为公共理性和公共舆论提供了新的生成空间与环境,进一步为塑造全新的网络公共领域、现代公共理性提供了契机。有效运用微媒体提升民警认同,传播好警察声音、讲好警察故事成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时代的来临。”而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揭示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运用的困境和不足。因此,公安机关应当正视微媒体运用的困境,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活力。

一、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概述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活动形式或综合组织形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着连接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枢纽作用[1]。通过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得以相互作用、实现其功能价值。微媒体时代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拓展了新思路,更好地激发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

(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内涵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曾长期使用或并用“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标准提法,公安机关多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载体作为科技术语最早出现于化工领域,后来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这一基本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能够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而借助的各种形式[2]。张耀灿、陈万柏、郑永廷等从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借助的载体形式、载体承载的内容等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分为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运用,丰富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发挥。

微媒体时代是由独立个体或集体通过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实现信息沟通的时代,2009年微博的到来揭开了“微媒体时代”的序幕。微博、微信、微视频、QQ等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激发了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有力推动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由于微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以及其对权威的消解,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讨论和交流。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通过与受教育对象间有效的对话和行动,在相互理解中将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创造了一个“非自我中心”的理解世界,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媒体成为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以“微”为特征的微博、微信、QQ、微视频、客户端的迅速发展,对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媒体时代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实现了传统信息技术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缝对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即时便捷,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其独有特征。

一是具有交互性和即时性。微媒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界限,公安机关凭借微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对民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民警通过微媒体平台及时反馈,与他人在线交流互动,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界限。

二是自媒体性和社群化。微信、微博等可以根据民警的个人需求量身定做,既满足了个人需求,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微媒体集采、编、发为一体,其承载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每位微媒体使用者都能成为独立的自媒体,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对象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有助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提高。

三是具有海量性和共享性。使用微媒体的民警既是信息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制造和发布者,同时,公安民警通过微媒体平台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接收和处理,通过互联网形式获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其承载内容通俗易懂、内容简洁、可读性强,为实现信息传播、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四是具有主动性和可选择性。微博、微信等微媒体通过信息发布、栏目设置等与受众互动,主动了解用户的体验需求,主动获取用户反馈。民警在使用微媒体过程中源于自身认同会形成不同的“微圈”,“微圈”中的个体对圈中的信息具有选择性,民警会根据关联度或者亲密度的不同在不同的微圈发布关联度不同的信息。因此,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不同的“微圈”均会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动态、政治立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微媒体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及时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也为民警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更广阔的交流机会,为公安民警社交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持续不断创新、发展,实现其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二、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及成因

2018年8月20日,CNNI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中国网民首次突破8亿大关[3]。2018年6月,《2018上半年: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发布,“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影响力高居十大中央机构微博影响力榜首,公安政务微博占有明显优势。

微媒体的使用是警务化变革的趋势,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举措。微媒体时代,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均积极发力助力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载体建设。2018年公安部宣传局主导,会同人民公安报社、中国警察网共同组建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并对外正式发布《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宣言》,由此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新媒体工作的力量整合,不断提升公安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公安机关也积极探索实践。近年来,在微媒体运用方面纷纷形成了重视信息发布和互动的“北京模式”、以微警务平台集群建设为突破口的“江苏经验”、以民警个人微博和基层微博运营为重点的“厦门经验”等,微媒体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载体支持。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均致力于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微媒体载体增加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魅力,提高民警参与积极性,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

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微媒体的运用给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使微媒体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微媒体传播积极信息的同时,也不可抵制地夹杂着与非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信息,这类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公安民警的思想健康。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不足,如载体选择时内容与形式的匹配误区,微媒体运用的过于形式化,部分单位只注重“面子工程”,忽视微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质作用。微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运用时的随意性、泛娱乐化等难以促成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力量整合的情况仍然十分严峻。

(一)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

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微媒体的运用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整体合力尚未形成,载体承载形式与内容匹配误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缺失,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弱化等,加之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病毒式、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的非专业性等都影响着民警的思想健康。这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谨慎选择工作载体,理顺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间的关系,妥善应对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

1.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媒介素养的缺失

微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要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一定驾驭微媒体的能力,也即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理解、认识和使用的能力或修养。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4]。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对微媒体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驾驭的能力薄弱和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素养的匮乏。

微媒体等网络载体以其便捷高效、开放交互、独立共享、去中心化等特点,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运用实践中起到了有效辅助作用。但当前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知识有限,对微媒体的掌握和运用较为薄弱,缺乏运用微媒体平台与公安民警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这必然影响着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运用。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囿于年龄、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尚且不能适应微媒体时代的需要。随着熟练运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互联网的“90后”“00后”民警的加入,受教育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差距逐渐拉大,对微媒体运用不够熟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双方沟通交流难度的增大,最终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运用。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充分将微媒体转化为工作载体,主动运用微媒体辅助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欠缺。通过微媒体可将传统枯燥的理论传授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借助微媒体与受教育民警进行充分互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个别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将微媒体完全形式化,仅运用微媒体为民警简单转发链接、播放视频而忽视双方的交流,民警精神世界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微媒体作用可见一斑。

2.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媒体等新兴载体日益彰显其优势,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与新兴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并存的格局下,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能否发挥其整体的育人合力已成为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主要困境之一。

微媒体等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以时间为轴进行划分,传统载体以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大众传媒载体为主,新兴载体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以微媒体等网络载体为代表。微媒体背景下,横向看思想政治工作不同载体间融合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传统载体与微媒体应当是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互通有无、互相扶持,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合力,共同发挥育警功效的。但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载体使用单一,部分地区微媒体与传统载体的结合浮于形式,微博、微信集群缺乏协同联动机制,本质上未建构起合力化运用模式。纵向看,地域间的合力尚未形成,各地自行探索,缺乏统一的发展标准,微媒体使用规范性较差。

另外,微媒体中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运用的结合度不够。对于通过微平台传播的课程等显性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相对明显,运用相对较多,而对于借助微平台渗透公安特色文化,辅之以心理教育等隐性手段的运用则相对薄弱。微媒体背景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显性手段的建设和运用,对于隐性手段明显忽略。微媒体对文化的传播进行价值观、职业荣辱观的隐性教育渗透力、影响力极强,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实践中看,隐性育人相较于显性方法更真实、更长久、更富感召力。

3.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受教育者地位的弱化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可以选择适用什么样的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互动交流,同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受教育对象也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或认可思政工作者所选择的载体形式、载体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微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者只注重主观单向传输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客体双向交互地位的平等性。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自然会挫伤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受教育民警对载体承载的内容、传递的信息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微媒体的设计和选择最初由思政工作者决定,但当该信息指向受教育的民警时,接受与否,认可与否的选择权便落在受教育者身上。民警基于个人兴趣对信息进行选择,当载体承载的内容与其观念相近时,他们就会产生共鸣,思想逐渐向思政工作者预设的目标靠拢,微媒体的载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但若受教育者对思政工作者选择的载体、内容持拒绝态度,效果则相反。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受教育的民警对微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再创造性。受教育民警会根据其自身经历、观念对同一信息进行不同的再创造,进行不同程度能动的加工、想像和发挥。根据接受信息的时期不同,再创造也会有所不同。基于受教育民警对载体的可选择性和对信息的再创造性,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民警的平等地位,有利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目标的实现。

4.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式与承载内容的匹配误区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具有承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功能,特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来实现[5]。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与内容的契合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达成。微媒体时代,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载体内容与形式匹配的误区,有的对载体形式的选择重于内容,有的过度重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注重理论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对于运用什么样的载体将理论传播给受教育对象不够重视。实践中,往往理论传输者侃侃而谈,而接受者昏昏欲睡,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把握好思想政治内容与形式的匹配平衡。借助微媒体,适用更适合互动交流的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则会显著提升。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部分思政工作者过于看重载体形式,“宣传轰轰烈烈,践行寂静无声”[6],雷声大而雨点小。要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内容重视不够,片面注重形式,完全将“载体”外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修饰”;要么本末倒置,形式盖过内容,过分追求微媒体时代载体的新颖、吸引力,而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内容。某些地区公安机关过分强调民警、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组织不契合主题的参观教育,而导致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泛娱乐化,完全脱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

(二)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职能有效延伸的重要抓手。但受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载体运行环境、运行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仍然存在“短板”,只有认清问题本质,找准原因,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运用中才会更加健康、有序、有效发展。

1.公安思想政治主体力量薄弱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来组织完成。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者,其自身的能力和政治素养对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际工作中,我国公安政工队伍势单力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配备不足,人员年龄、素质、能力结构层次不齐,思想政治工作压力重重。多数公安机关缺少专业的微媒体管理运营团队,团队力量薄弱,多数微媒体管理运营人员为兼职或者临时负责,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过于单薄。因此,建设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素质政工队伍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能拥有整个世界。”微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QQ等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由于民警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社会背景等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媒体的认识程度不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媒体的重视程度及开发程度不够,缺乏运用微媒体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对微媒体的推广缺乏责任感,加上信息传播理念的滞后性,导致微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实践中,往往局限于课程、座谈等传统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忽略了微媒体的载体地位。二者之间缺乏磨合,微媒体便捷、高效、交互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影响了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当前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相对局限,诸如利用微媒体进行心理素质测评、线上微党课等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潜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载体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微媒体应用欠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环境在人的思想行为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邱伟光、张耀灿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8]微媒体背景下,影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

实践中,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探索精神,开展思政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手段落后,无法切实满足民警需求。民警每天面对成千上万的舆情,执法环境严峻,工作任务繁重。过重的职业压力、多元的社会意识、工作中存在的惰性心理等都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应用便捷、轻松的载体对民警进行有效的心理、精神疏导,以舒缓民警压力,提升思想认同。

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民警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各种积极、消极的信息纷至沓来。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舆论导向的多变性均影响着民警的思想动态。适应技术发展,利用微媒体等新载体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微媒体等将思想教育引导延伸到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角落,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刻不容缓。

3.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9]。从制度环境看,一方面,公安民警政治经济待遇较低,保护机制弱化,在民警付出高工作量的背景下,当遇到投诉等问题时,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和必要的教育开导,使民警感到心寒,长此以往,不利于公安工作的公平、公正发展;另一方面,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制度指导、保障和监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微媒体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由监督、激励、保障、考核机制组成,四者环环相扣,共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闭环系统的运行。但从目前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看,四大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在人员配置、制度规范等方面缺乏规范,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无章可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媒介,其运行不仅需要监督、激励、保障、考核机制的配合,在审查、审批、运行监管等其他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公安工作中,部分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在使用前缺乏必要的审查和认证,极易造成“以假乱真”现象的发生。其运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许多微博、微信开通后,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运营管理,信息发布缺乏审核,容易引发网友“围观”,不利于稳固警心,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此外,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间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者尚不能实现在不同载体间的无缝切换,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效果。

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目标性不强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选择的依据,是微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载、传递的主要素材。实践中,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化,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民警察日常工作缺乏必要联系,没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内容空洞,吸引力不足。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注重理论宣传而忽视实践操练,流于形式、浮于口头,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民警个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开放程度,是否融合了新时代新思想等,是否顺应时代潮流、迎合民警需求等也影响着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此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忠诚、作风顽强的公安队伍。其内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只有在蕴含特定思想政治内容时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用,才能辅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微媒体的匹配度、契合度影响着微媒体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运用。二者匹配度越高,微媒体的载体有效性更易发挥,思想政治效果更明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选择微媒体时,不应过分追求新潮、形式,而应当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选择特定的微媒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角度,推陈出新的载体形式,相对滞后的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目标。

基于上述原因,公安机关应当正确认识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面临的困境,厘清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地位和作用,明晰困境原因并积极探寻解决对策,促进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建构起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整体合力,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困境的消解

面对微媒体背景下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公安机关应当更新思想观念,在理性协调好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寻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运用的对策。

(一)强化政工队伍主体地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合力发挥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运用是载体体系整体合力发挥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应当具有严整的结构。公安政工队伍是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主要力量,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强化其自身素质,优化政工队伍结构,提升政工干部的媒介素养,使政工队伍与工作任务和能力相适应,满足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另外,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合力体系的形成,提升微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系统性,一方面要搭建起传统载体与微媒体载体的桥梁,促进不同载体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微媒体应用的统一规范,在充分尊重地域发展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公安系统的“微媒体矩阵”,进一步挖掘微媒体潜在功能,更好地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公安机关还应着眼于载体建设基础层,注重加强微媒体自身建设,提高警务微博、微信平台等微媒体的权威性,清理“鱼龙混杂”的非官方对外平台;着力于载体建设拓展层,积极开发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如除微博、QQ、微信、微电影等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微媒体时代衍生物如抖音、拍客等新兴载体,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拓宽了眼界;弘扬于精神层,注重培育公安特色文化,文化的育人功效是潜移默化的,借助微媒体发挥文化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影响,对形成持久有效的文化育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于核心层,注重微媒体背景下微媒体与活动、管理、文化、大众传媒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融合,形成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整体合力。

(二)更新微媒体承载的内容,提高载体时代内涵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但是随着社情、舆情、警情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不断涌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难以满足民警的需求。因此,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主旋律,不断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才能生机勃勃。”[10]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持续更新微媒体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承载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民警业务工作的结合,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促进法律意识教育、网络媒体教育等现代化元素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应当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安姓党的根本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微媒体具有高度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和对信息的垄断,这就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性,抵制多元网络文化信息流对民警思想的冲击。思政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关注,尽可能选择民警喜闻乐见的教育主题。强迫只能产生外在行为的表面呼应,而认同才能真正实现育人功效。公安机关应当踏实务实,既要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又要精确选择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匹配的载体,彰显微媒体承载内容的实用性。

(三)优化微媒体运行环境,保障思政工作实效性

微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舆论场。信息“病毒式”“裂变式”传播,民警的信息来源不再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民警对载体、载体承载内容的可选择性,使得公安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巨大压力。长期以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政工作者为主体,强调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传输、信息传递,而忽略了受教育民警的主观能动性,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终究会体现在受教育的民警身上,因而这种观念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目标的实现。公安机关应当明确受教育民警在载体有效运用中的重要地位,并尊重其对于载体形式、内容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受教育民警在载体运用中的自主性,激发其能动性、创造性,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思想的洗礼,认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从而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运用向纵深发展。

公安机关应当优化微媒体运行环境,为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充分保障。公安机关应当从内部入手,加强内部民警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注重意见领袖的培养,抢占舆论阵地,引导意识形态导向。微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战场,公安机关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素质高、立场坚定的专职意见领袖,建立起强大的微博、微信评论员队伍,既要引导外界舆论,又要关注机关内部民警的思想动态,避免受到外界消极舆论影响,影响队伍稳定。从技术环境看,公安机关应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利用新技术培育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如部分地区公安机关、民警个人、部分公安院校借“抖音”热度纷纷开通“官方抖音号”,发布悬赏通告、便民贴士,对外推出宣传警察形象的宣传片,提高了民警的思想认同,对外提升形象,对内凝聚警心,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处处可见。优化微媒体载体的运行环境,更新信息传播的理念,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既要优化信息又要讲求实效,将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便捷、高效、互通发挥到极致,切实发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育警作用。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微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人民警察的激励、监督、保障和考核机制是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微媒体等网络载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新手段、新平台作用的日益加强,探索建立微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已成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党中央和公安部的积极引导下,公安机关凭借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加强,但在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上还存在不足。构建微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素质,也是拓展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时空维度的需要,有助于公安机关营造全天候、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用。

一方面,公安机关应当注重微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运用的管理制度革新,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技术培训,打造专业的微媒体政工团队,同时完善微媒体在认证审批、信息发布审核、监督评估、后期保障、联动协作、考核评估等环节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安队伍管理,增强民警的法治意识,强化监督监管,规范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微媒体的使用,探索微媒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长效机制,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育警形成长久功效。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公安民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政治工作者的选拔与培养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