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2019-01-26张玉卓
张玉卓
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经过多年发展,滨海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深度推进,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充分体现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的要求和视察天津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滨海新区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的历史性开启。天津将支持滨海新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创新实现率先突破,支撑天津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服务全国发展。以此为标志,滨海新区步入了当好排头兵、尖刀团和种好试验田的历史窗口期。
天津滨海新区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1.新区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机遇。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承担着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使命,面临着率先开放、扩大开放、全面开放,在全球产业重构的大趋势下,抢占先机的历史性机遇。滨海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发挥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优势、以天津港为枢纽的海上通道优势、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的制度创新优势,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2.新区迎来了更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滨海新区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发展要素齐全的优势,积极对接大战略、融入大战略、服务大战略。2018年,以占京津冀地区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京津冀地区8.7%的生产总值和6.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市政府又对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安排部署,进一步给新区赋能加油、续航加力,这是支持新区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率先突破的战略之举,目的就是有效发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滨海新区必须深刻领会国家在区域协同发展层面上的战略谋划,准确把握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希望放在新区、重心摆在新区、力量聚在新区的战略意图,苦干实干,抢先争先,加快把新区打造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以新区之为助推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
3.新区迎来了加快全面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近年来,滨海新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不利影响,实现了发展模式从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向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辅相承的“姊妹城”转变,发展重点从依靠传统重化工业向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动能从扩大投资规模驱动向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新区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8.2%,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7%。但是,新区仍处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节点,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不少问题。天津市委、市政府相关支持文件,抓住了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对准了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瓶颈。滨海新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支持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营造攻坚爬坡之势,打赢战略转型之战,努力在“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中作出新贡献,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北方经济新引擎
滨海新区要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大力发展集聚经济、智能经济和开放经济为根基,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和“魂”,加快打造“一基地三区”的核心标志区,切实成为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北方经济新引擎。
1.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新区最大的优势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优势,这在北方地区屈指可数。滨海新区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施展作为,关键在于立足优势、放大优势、做足优势,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全力推动产业“重构”。
要明确产业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聚焦产业发展的“灵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区将重点支持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5G、融资租赁、总部经济、海洋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滨海新区所辖的各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新区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也要精准制定自己的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并拢五指,攥紧拳头,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要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东移、沿海布局的思路,结合各开发区面积大小、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明确各自主导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总的要求是,经开区集中力量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商务片区、南港工业区,同时推动东区“腾笼换鸟”;保税区聚焦临港片区,高新区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园。各开发区要围绕新区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实施产业定位导向战略,主动向主战场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构建优势“内核”产业,打造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产业支撑。
要引育产业动能。围绕主战场产业定位,既要招大引强,吸引更多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向新区聚集,又要把握企业成长和产业更替规律,加快引进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改善企业结构,充分激发区域经济活力。要牢固树立“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的意识,对新上项目全面考量税收贡献、产出效益、科技含量、发展潜力、吸纳就业等。要用足用好两个1000亿元的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把过去的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将支持的领域从各类产业全覆盖,转为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撬动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2.要持续当好深化改革的“急先锋”。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是必由之路。滨海新区要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坚持真新、敢新、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难题、求突破、促发展,以新体制新机制彰显新区之新、新区之特。
要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滨海新区在各国家级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树立市场化理念、实行企业化管理,用市场机制让开发区聚焦企业、聚焦市场、聚焦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围绕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做好法定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要以考核增量、考核业绩、考核主观努力为导向,建立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专项考核等多种量化考核措施,特别是围绕“产出、效益、质量、项目、环境”五个维度,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季度评价,真正考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要有序推进开发区社会职能剥离,成熟一个实施一个,让各开发区轻装上阵,回归经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要深化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树立“新区就是自贸试验区、新区政府就是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理念意识,建立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新区政府一体化的政策创新协作机制。下一步,要将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合署办公,完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三个片区管理局上下贯通的政策创新衔接体制,围绕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前沿谋划。要参照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模式,设立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面向国内外引进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围绕企业需求、创新主体、全力争取、政策落地、复制推广等5个环节,专司制度创新,集中攻关突破。
要深化市场化投融资改革。要善于运用资本思维和金融思维,研究如何把资产转化为资本,如何把未来转化为现在。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鼓励企业通过初次上市发行、再融资、企业债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充分融资。要针对新区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经营压力大的问题,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信誉度,综合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打造“滨海国企联队”。要按照“规范运行、严格监管、公开透明、诚信履约”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民营、外资企业参与新区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要深化新区效能改革。进一步理顺区级机关、开发区、街镇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能定位,厘清职责边界,有效防止因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而导致效能低下和工作盲区。在区级机关层面,要积极探索部门职能重塑和工作流程再造,突出为开发区、街镇服务的理念,把该放的彻底放,把该管的管到位,着力提高战略规划、政策创新等方面的统筹能力和水平。在街镇层面,要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机制,真正让财权随着事权走,充分调动街镇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干部交流调整保障机制,推动区级机关干部向街镇下沉,切实在街镇一级做到机构优化、编制合理、人员到位。
3.要更好发挥扩大开放“桥头堡”作用。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要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从要素开放向规则开放转变,努力成为对外开放的北方门户。
要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要义。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00条措施,都是围绕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具体制度政策,其中有48条为全国首创,目的就是对标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把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探索建设高水平特殊经济功能区。要继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以“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检查”为主的综合监管,配套建立“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系统,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制度规范和制度环境。要瞄准国际先进规则,加快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率先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要开展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签证、停居留、创业就业等特殊政策,实行进境货物“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监管模式,打出扩大开放的“组合拳”,让境内外高端要素资源无障碍聚集,让市场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要高水平发展国际贸易。一方面,要通过建设一批集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新型贸易平台和创新出口商品信用融资模式等更扎实的举措,提升货物贸易服务水平,巩固新区货物贸易全国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依托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建设中国邮轮用品采购供应中心,拓展邮轮增值服务,同时打造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和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出口新增长点。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把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开外资投资经营增值电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财富管理等业务限制,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要构筑“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新区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是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的海上门户。要志在万里,继续推进港口降费提效,完善航运服务功能,推动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充分发挥天津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作用。要深化海港、空港联动,加快形成“空铁陆海”多式联运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建立与西北、东北地区铁路货运快速通道,加大国际班列开行规模。要进一步夯实合作载体平台,加快建设天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和中意中小企业园,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高水平发展。
4.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坚持以智提质、以新促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科研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要素基本都在新区。要构建从北京中关村到滨海新区的创新走廊,创建滨海科学城,吸引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要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载体功能,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要在充分发挥现有研发平台作用的同时,吸引更多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新区设立研发机构。要强化市场导向,明确支持重点,构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的示范基地。
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要千方百计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等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更多创新元素在企业迸发。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要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建立“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五年新区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充分利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新区“鲲鹏计划”政策叠加效应,聚焦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北漂”人才、优秀企业家等,一对一精准制定人才政策,形成一企一策支持方案,加速推动各类人才向新区聚集。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要在加强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基础保障的同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使人才在新区安心创业、静心创新。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之城,打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营造投资更放心、创业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顺心的环境,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吸附力和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制定“津八条”,加速“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均是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重要举措。要打造公平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基础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不论大中小,不论内外资,不论所有制,都要一碗水端平,给企业创造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他们在公平竞争中竞相发展。要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刚刚通过的关于促进和保障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深入研究制约改革开放创新的瓶颈尤其是企业发展诉求,切实用足用好法治支持。要打造低成本环境。要针对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更大支持。要打造高效率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体现新区特色的审批改革清单,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2.要打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宜居是人们对城市的基本诉求,要更好地满足民生之需,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眼建设天津中心城区的“姊妹城”,坚持集约节约,做实项目建设,把“一主两副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好。要按照主城区向东、向北布局的思路,抓好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推动城市靠海发展、向海发展、沿海发展,让城市未来“海的味道”越来越浓。要加快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外循环,完善内循环,特别是针对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互扰、集疏运结构失衡、专用通道缺乏等问题,加快构建“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的铁路疏港网络,形成“两级通道、绕城进港”公路布局模式,有效破解港城矛盾,实现港城共荣。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短板必须尽快补上。要持续抓好每年20项民心工程,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领域。要摸清教育医疗资源的底数和缺口,积极对接推动市内更多的名校、名院到新区开办分支机构甚至整建制搬到新区,有序承接北京的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到新区落户,导入更多像茱莉亚音乐学院、中国核工业大学等国内外优质高端资源,让全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教育和医疗高地。
3.要打造天蓝海碧河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就新区而言,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很大,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留白留绿留朴,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大城市公园等生态节点建设力度,形成自然野趣、返璞归真的生态风貌。新区空气质量改善近几年效果很好,但目前临近“天花板”,减排边际效应明显。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咬紧牙关,坚持实施减总量、减浓度和大户优先、工业优先、工程优先“两减三优先”战略,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特别是围绕渤海综合治理,全力实施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四大行动”,确保三年综合治理见到明显成效。
4.要打造奋发有为的“二次创业”环境。滨海新区要以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文件为契机,拿出初创时期“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以“归零”“重启”的心态开展“二次创业”,让担当作为的意识、拼搏进取的劲头、干事创业的激情再次焕发出来。要提高工作本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善于从中找方向、找答案、找方法,并运用于解难题、攻难关的具体实践。要进一步念好市场、开放、绿色、创新、人民“五所大学”,围绕推动市委、市政府支持文件落地见效,吃透政策实质,谋划创新举措,有效防止“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要坚持真抓实干。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意识,尤其是在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支持文件的过程中不能坐等,必须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主动对接,主动争取,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要激励担当作为。要坚持以实干看作风、以业绩论英雄,更加注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干部、考察干部,保持正常晋升的渠道和机制,形成谁肯干、谁能干、谁会干就能得到重用的用人导向。在这方面,要鼓励干部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只要出于公心、不为私利,即使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也要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落实好容错免责机制,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