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事实出发探索《思修》课教学的科学性

2019-01-26王玖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悟理想信念观念

王玖枝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将“科学”一词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相联系,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笔者看来,科学性实在是大学德育课教学必须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重要事情。《思修》课教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关系到这门课能否被学生心悦诚服的认同与践行,关系到这门课的真实性与生命力,关系到这门课未来的走向。那么,“科学”的《思修》课教学意味着什么呢?“科学”的《思修》课教学意味着这门课的教学必须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观念、规范出发。也就是说,德育课教学必须努力探索,我们一直努力遵循践行的社会观念、规范背后的事实,这些事实与我们提倡的观念、规范是否一致。忽视了这些事实,只单纯地向大学生传递观念、规范,很难令他们心悦诚服的认同。因为学生看不到观念背后深层次的因素,而这些事实却是这些观念、规范建立的根基,是这些观念和规范被遵循和践行的力量来源。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将教材体系转变成教学体系,采用课下问题思考,课堂问题讨论与台上问题发言等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对种种现象的认识与分析,积极探求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的独特性事实以及个体超越性追求的事实。

一、突破章节限制,引导学生认识并体悟人生最基本的事实:人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一)人生环境与人生基本事实的认识与体悟

在笔者看来,《思修》课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应该是我们这门课的立足点或者根基,也应该是我们进行德育教学的切入点。“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这是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生的所有实践活动,所有努力的方向,都是在这个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修》教材中,对这个基本事实的认识,通过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的关系来展开。通过关系来揭示人生的基本事实,当然没有什么错。然而,这种表述却极容易将“人”这一主体独立于其生存环境,极容易造成人认识视界的局限性,看不到人对自然、社会的依存性。德育教学中,必须通过一定方式,拓宽认识视界,弥补这一局限性。那么如何弥补呢?

(二)从世界整体角度来认识人生的基本事实,体悟到人类的主体性、独立性都具有依存性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拓展的过程,就是通过认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拓宽拓展认识视界的过程。随着认识视界的拓展,个体认识到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认识到自然的宏大,体悟到人类对自然、社会的依存性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自然、社会、他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和谐共生,进而体悟到人类的主体性、独立性都具有依存性。

(三)学习了解历史人物对人生事实的阐释,体悟观念、规范背后的基本事实

王阳明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良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与人原只一体。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数先贤哲人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基本事实,揭示了生命的真相。这些事实真相都在告诉着我们,个体、人类、万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基于此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课堂讨论,认识体悟人类具有独特性的事实:人类生命活动的意识性

(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这是思考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人与其他自然存在不同,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人类生命活动的意识性,就有了人类对未来的探索、思考与追求。

《思修》课上,就“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言,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有学生认识到北大“空心人”与理想信念有无的关系;有学生看到人与动物之间在理想信念有无的差异;进一步认识到理想信念的不同层次对人生的影响。通过讨论发言,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人类意识性的表现,理想信念让我们知道前进方向,将当下的生活与未来连接,赋予当下生活意义,从而能更好的地活在当下,让每个当下更精彩,让每个当下更有力量。

(二)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做什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课堂讨论“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做什么?”这一话题时,学生们又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有说要做公益的,有说要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有说让父母过好日子的……在学生的种种答案里,几乎没有学生谈到赚取更多的钱财,而是追求更高更善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呢?人不仅要有理想信念,还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将善念落实下去的一种途径。

(三)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中,作为德育教师的我鼓励学生思考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一个人在追求自身完善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最终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当整个社会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至真至善至美的社会努力时,人类社会就会向共产主义迈进。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并体悟到崇高理想信念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致性。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个人和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努力方向。

三、诉诸心灵,认识和体悟个体超越性追求的事实: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人生目的——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以这样的答案来审视天地万物以及人世间的种种时,一切豁然开朗。万物在成就自己的过程中,利人利己!每个人在成就自己的过程中,利人利己!那么,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每个个体找到自己,成为自己!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哲人才说:认识自己!只是,很多时候,由于人的视野的限制,我们被现象所遮蔽,看不到事物背后的真相,于是就误会了哲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

(二)诉诸心灵,寻找“成为更好自己的”统一标准

关于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着各自的言论。学生们谈到了活着就是经历生死;谈到了活着就是要实现梦想,实现愿望;谈到了活着就是要爱,谈到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谈到活着就是要承担责任,谈到活着就是体味、体验一个个瞬间的喜悦,谈到活着就不想白白浪费生命……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个女生谈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遭遇父亲离世之后的深深抑郁,认为人活着没有意思,逃课之后深深的空虚,谈到了母亲的伟大、母亲的不易、母亲的爱,母亲的痛苦,母亲对她不离不弃,终于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为了母亲活着。关于人生目的思考,生命意义追寻,学生们不断提问,不断寻求答案,追问究竟有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追问到最后,学生们看到了生命的真相——人生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万物一体。人在宇宙中,在社会中,在关系中,人是肉体存在与灵魂超越的统一。肉体难免一死,凡有生者必有死,而灵魂追求超越肉体的限制。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在于利人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们就明白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真理性。

(三)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的完美结合

作为生命意义实现的为人民服务,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既为自己而努力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服务而准备着——人生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本来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体现为自我价值,社会赋予个体生命意义的肯定,体现为社会价值。而要做到这些,个体就必须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目标一定是因为喜欢,因为爱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如果你选择了由爱而诱发的行动,那么你的成就就不仅仅是生存,那么你的成就将不仅仅是获胜,那么你的成就将不仅仅是成功。那么你将变成真实的你和最好的你,你将会体验到无上的光荣”。在笔者看来,马克思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与“爱”,就生命意义的层次来说,表达了同一个思想和观念。如同当一朵花在开放时,我们可以说,她为自己也为世界而开放,同时也基于爱而绽放!这应该是无数贤者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想告诉我们生命意义吧!

“为人民服务”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它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我们终无所得,唯有过程的体验。“为人民服务”是身心的统一,它在清醒地认知人生真相后,让我们活在当下。现代社会的许多烦恼焦虑,都与身心的冲突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文化对大自然的智慧是一种冒犯,也是对作为整体的人的机体的一种破坏性压榨”。走出这个困局的办法,唯有在了悟人生的真相后,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真谛,活在当下,安住当下,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只在每个当下,快乐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达到身心的统一,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尘世该走的路。

大学德育课的教学一切定要让大学生确实认识、体悟到规则、观念的真理性,进而自觉地遵守、践行正确的规则、观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制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体系。而揭示与体悟“事实”,探索“科学”的《思修》课教学,在作为大学德育教师的笔者看来,确实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依然面对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怎样面对有时出现的时间少,不能使所有积极参与的学生都有话语权的机会等等。人生在路上,《思修》课的教学实践也在路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都需要用心积极面对,这就是《思修》课的教学,永远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永远富有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体悟理想信念观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维生素的新观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