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探析
2019-01-26常静
常 静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社会治理是多元社会主体围绕共同社会目标及问题所进行的协商、沟通与交流,其中制度与体制创新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文化作为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社会治理具有价值导向、资源整合、力量凝聚、动力支撑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一、社会治理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前社会治理的创新变革,一定程度上是价值导向、文化创新相对于制度、技术创新处于先导。社会治理是制度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社会治理需要民众的认同,共同的价值目标和文化心理基础是认同的前提,文化作为社会治理资源与资本,对于社会治理效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天,川矢果然又来拜师。百里香欣然应允,并设宴款待。川矢大为高兴,对百里香的手艺赞不绝口。拜师酒后,川矢不仅行了三叩九拜大礼,还奉上了一笔银票作见面礼。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文化更是一种力量,它由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一旦产生,则具有稳定性、持续性,从而潜移默化、化无形与有形,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社会变迁、个人行为。当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革命文化等在今天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程度影响、发挥其作用。像效率意识、创新意识、诚信观念、孝文化、无私奉献精神等积极思想形成社会向前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官本位思想、小团体主义等也成为社会发展的负能量,它们之间在现实中的冲突、胶着与融合使文化发挥其功能面临文化资源难以选择、主流价值观念难以凸显等问题。
因此,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革命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与整合才是社会治理的文化资源。而文化的融合、交流与创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历史产生角度来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整合、凝聚与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治理中起着引领、动力、支撑等作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呈现出多领域、多类型、突发性”等特点。社会冲突和矛盾的解决,社会达到和谐是社会治理的目标。现实经验表明,传统的从制度和技术上,由政府主导运行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现实的不适应性,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社会冲突和矛盾的解决。通过非制度性力量、柔性力量解决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包容性、民族性、科学性等特点,其社会整合作用尤为明显。作为人民群众认可的文化形式,可以凝聚、整合社会结构复杂状态下不同的群体和个人,使在统一规范、制度下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形成协商对话交流机制,从而整合不同社会力量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治理善治的目标。
(一)理论支撑
一些种类的微藻可以直接产生乙醇。在黑暗异养条件下,部分微藻可以生存并合成碳水化合物。如果建立黑暗缺氧条件,积累的淀粉的氧化反应就会变得不完全,根据微藻种类不同,生成氢气、二氧化碳、乙醇、乳酸、甲酸、乙酸等产品[38]。也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手段定向选育具有乙醇生产能力的微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治理,就是强调社会治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保障社会治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而使社会治理科学、有效运转。首先在治理理念的构建、创新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教育党和民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民众,从而使社会治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借鉴西方治理理论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社会治理实践取得实效。
左岸坝肩槽最大超挖32.3cm,平均超挖6.47cm,无欠挖;右岸坝肩槽最大超挖29.5cm,平均超挖7.03cm,无欠挖。
(二)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提供价值方向和目标。“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共同的目标将不同利益主体聚集起来,人民群众基于共同的目标而协商、对话,寻求问题解决机制,因此治理主体对目标的认同非常重要,是达成共识、解决矛盾冲突的关键。同时“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也需要民众内心的目标认同、责任认同。人民群众的目标认同、责任认同是社会治理人心管理的体现,是社会治理效能真正实现的关键因素。具有高度概括、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西方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对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阐释,具有认同基础和现实基础,为治理主体提供价值目标和心理认同基础。
恩施州内8县市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从历史发展状况来看,恩施市、利川市等各个方面发展较其他县市就处于领先地位,资金、基础设施、接待水平等较好、投入较大,且作为恩施州首府所在,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从旅游资源来看,恩施州大多数景区的同质性较高,较早开发的景区通过加大广告投入等措施有较大的知名度,后来发展的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弱;州内旅游业整体上还是较为粗放的模式,而这些问题与资金投入相关性很大,资金充足、投入大的恩施市、利川市在旅游业发展中遥遥领先,其他县市都偏弱,从而造成了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不均衡。
(三)社会整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处于生成、凝练中。文化由人创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治理具有价值导向、社会整合、体制保障等作用。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的路径
(一)培育与宣传相结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基于人民群众对其的广泛认知、认同和行为自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群众性是作用发挥的保障。当前社会治理研究中,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文化的社会治理中概括凝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益养分。
(二)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寻找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的丰富文化资源。因此支持党、政府、社会组织、基层政权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设计、探索。
从现实实践来看,基层在探索中取得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形成先进文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但是社会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化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运行机制,同时需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中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撑与保证。
(三)动员与教育
社会治理要求治理主体具备现代治理能力与素质,要求治理主体在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自觉运用、整合。社会善治的实现最终需要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为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因此需要提高民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加强对民众进行主流文化宣传和教育,动员、支持民众利用非制度性力量解决社会矛盾,提高民众法治意识,提高民众自主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在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下,为社会治理效能的实现,为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