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煤炭工业史研究综述

2019-01-26李瑞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出版社

李瑞芳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动力部门和先行部门,与其他产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鉴于煤炭工业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中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每年都有许多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些成果涉及煤炭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煤炭产业政策、煤田地质勘探、煤矿建设、煤矿安全和生产、煤炭洗选加工、煤炭运输、煤炭市场、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煤炭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煤炭科技和教育、煤炭法律法规等内容,涵盖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地质学、工业经济、企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学科,张宝明、马德庆、吴晓煜、张明理、范维唐、濮洪九、王显政、尚海涛、路耀华、王庆一、苏立功、黄毅、黄盛初、岳福斌、耿殿明、林伯强、牛克洪、薛世孝、薛毅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煤炭工业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硕果累累,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有关煤炭工业发展史的研究综述

对当代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张明理主编《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1949-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煤炭安全、煤炭技术改造、地方煤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总结了煤炭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较早研究当代中国煤炭工业的论著;煤炭工业史稿编研组编写《中国煤炭工业二十八年史稿》(1949-1976)(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从国史角度,以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主要内容,分阶段从经济管理、科技教育、队伍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详细记述了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反映了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及客观规律;王广德主编《新中国煤炭工业》(1949-2005)(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全书从6个方面概述了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介绍了煤炭工业的现状,并展望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著《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概要》(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概而述之。第二部分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大事记,时间跨度从公元前7000年—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2009年。

此外,《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1983-2001年出版)中有关章节对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也进行了叙述和研究。相关论文有:薛毅《当代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述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 4期);薛毅《关于中国煤矿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对近百年煤矿历史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王庆一《煤炭——我国现代化的动力基础》(《群言》1991年第2期)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扩大煤炭生产利用的关键,洁净煤是我国能源的未来”;王庆一《中国煤炭工业:演变与前景》(上下)(《中国煤炭》2001年第1、2期),描述了新中国煤炭工业这个庞大的产业部门的全貌,介绍了其演变及前景;张继武《焕发了青春的煤炭工业》(《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4期)论述了新中国45年煤炭工业的变迁;王显政《新中国60年铸就煤炭工业辉煌成就》(《中国煤炭工业》2009年第11期)。

以上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按时间顺序,对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对各个阶段党的煤炭工业政策都有所涉及,但是对党与煤炭工业之间的关系、煤炭工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很少论及。

关于中国古代煤炭史和近代煤炭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编写组著《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阐述了从远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煤炭发展的历史;吴晓煜编著《中国煤矿史读本 古代部分》(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分阶段述其史实,使读者得其脉络,从中了解一些重大事件与人物,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接着分章介绍了中国古代煤矿科学技术成果、中国古代煤矿工人的超常贡献,以及反映煤炭的各类作品及有关文化习俗;《中国近代煤矿史》编写组《中国近代煤炭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根据近代煤矿出现、发展的过程,分四个阶段对近代煤矿工业进行了研究;吴晓煜著《煤史钩沉》(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国内几十家报刊上研究中国煤炭历史方面的文章150余篇;吴晓煜编纂《中国煤炭史志资料钩沉》(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汇集了中国煤炭史志资料,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史料辑存,第二部分为碑刻集存,第三部分为诗歌摭拾,第四部分为书目题解。

相关论文:薛毅《古代煤窑:中国近现代煤矿的滥觞》(《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薛毅《近代中国煤矿发展述论》(《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国家之一,但是长期处于手工业阶段,直到1860年的洋务运动才建立了近代煤炭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像其它工业一样,帝国主义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了旧中国的大部分煤矿,民族资本主义煤矿属于从属的地位。新中国的煤矿工业就是在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煤矿、恢复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煤矿和手工业小煤窑的基础上起步的。

二、改革开放前煤炭工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改革开放前煤炭工业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三类:

(一)研究和介绍党的煤炭工业政策

陈郁、李范一撰,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编辑《燃料工业的方针与政策》(燃料工业出版社1951年版)介绍了国内形势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煤炭、电力、石油方面采取的方针和政策及存在的问题;杨文仲等编著《新中国恢复时期的工业建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年版)介绍了新中国燃料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取得的成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业组《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工人出版社1955年版)介绍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同时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给予燃料工业的任务而努力;王新三著《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燃料工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出版1956年)介绍了燃料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燃料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燃料工业的“一五”计划及为完成任务而奋斗;欧明等著《我国十五年赶上英国》(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年版)介绍了英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中国煤炭产量赶上英国的有利条件;钱初航《论煤炭工业的持续大跃进》(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张霖之《安全和生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劳动》1958年第11期);张霖之《煤炭工业明年赶上英国》(《煤矿设计》1958年第 7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在现场蹲点 闯水力采煤技术关》(《煤矿设计通讯》1966年第 3期)。

(二)对煤炭工业发展中经验和问题的总结

王林等撰写《煤矿工业的重大改进》(燃料工业出版社1951年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编辑《怎样才能做好基本建设》(燃料工业出版社1952年版);煤炭工业部生产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编《煤炭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生产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总结》(煤炭工业出版社1957年版);全国群英会煤炭工业系统先进经验交流会议秘书处编《煤田地质勘探经验》《土炉优质高产快速炼焦》《小型煤矿技术改造》等(煤炭工业出版社1959年版);《钱初航著《谈煤炭生产的自然规律》(河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

(三)研究和介绍国外煤炭工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苏)库切尔(В.КуHер)撰、郝益亭译《苏联矿工的先进生产经验》(燃料工业出版社1951年版);(苏)扎霞迪科(А.Ф.Засядько)著、中明译(苏)《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煤炭工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燃料工业出版社1956年版);苏朵普拉托夫(А.П.Судоплатов)著《美国的煤炭工业》(煤炭工业出版社1957年版);吴寿培编著《资本主义国家的选煤工业》(煤炭工业出版社1959年版);(苏)斯梅施良叶娃,Л.М 著,北京煤矿设计院专家工作室译《煤炭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煤炭工业出版社 1959年版);(苏)加波年柯,Х.т.著,孙崇善译《煤炭工业自动化》(煤炭工业出版社1960年版);马文奇《苏联煤炭工业四十年》(《世界经济文汇》1958年第2期);杨真《英国煤炭工业情况介绍》(《煤矿设计》1958年第 3期);《波兰煤炭工业》(《煤炭科学技术》1973年第2期);《美国煤炭工业介绍》(《煤炭科学技术》1977年第7期—12期)。上述研究成果有许多带有资料性质,对了解这一时期党对煤炭工业的认识和管理有一定作用。

改革开放后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煤炭工业的研究成果有:蒋洪異、周国华《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的由来和变化》(《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对原苏联援建中国的煤炭工业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认为实际建成投产的只有17 项,这些项目“为改变我国煤矿工业技术面貌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促进了煤炭工业建设规模、原煤和洗精煤产量的迅速增长;对我国煤矿建设,特别是单项工程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徐行《对“一五”时期能源工业建设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指出,在国家正确的能源政策指导和苏联的帮助下,经过能源战线广大职工的努力,“一五”时期的能源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半个世纪后重新审视和反思这段历史,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徐轶杰《毛泽东与资源综合利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指出,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煤炭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毛泽东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是今天环境理念、环境政策的思想渊源;苏星《陈云同志是怎样作工业调查的?——煤炭座谈会纪实》(《红旗》杂志1986年第24期)详细记述了60年代初陈云同志对煤炭工业存在问题的调查过程和结果。

相对来说,改革开放后对建国前30年煤炭工业的研究成果比较少,除了两部反映这一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成果外(《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1949-1985)和《中国煤炭工业二十八年史稿》(1949-1976)),很少看到对各个阶段煤炭工业发展的反思或评论著述,而对党或国家领导人与煤炭工业发展的问题更是鲜有触及。

三、改革开放后煤炭工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工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煤炭工业发展方式也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煤炭短缺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煤炭工业体制改革、煤炭企业制度改革、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等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

相关的研究成果有:

(一)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煤炭工业发展的整体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王显政著《煤炭工业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编《河南改革开放3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卜昌森《山东煤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些著作均为论文集,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的光辉历程、宝贵经验和存在问题;高鹏《改革开放30年,煤炭工业越走路越宽》(《中国煤炭工业》2009年第1期)提到,30年前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命运,转换经营机制、推进煤矿机械化、政企分开、市场化改革、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等等,30年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谈之四——煤炭工业30年:大改革 大发展 大跨越》(《中国煤炭工业》2008年第12期)简要概述了改革开放30年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杨军、赵超《工业化进程:煤炭利用与经济发展》(《经济问题》2015年第5期)着重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二)关于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

云泉《煤炭工业经济体制的历史沿革和简要评论》(《煤炭经济研究》1984年第12期)分五个阶段对建国以来煤炭工业经济体制的变革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是较早研究煤炭经济体制问题的成果;周维富《我国煤炭工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回顾与展望》(《煤炭经济研究》1998年5期);耿殿明等《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思考》(《煤炭经济研究》1999年10期),这两篇论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煤炭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为进一步改革提出设想;王庆一《市场经济国家如何管理煤炭工业》系列(《煤炭经济研究》1995年第 2期;4-6期;8-12期)从9个方面概述了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对煤炭工业的管理,对90年代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刘永平《1978-2009年煤炭工业投资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煤炭》2010年第11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投资出现的新特点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七项建议;徐东岳、刘涛《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十年回顾及趋势展望》(《中国煤炭》2014年第1期)对过去十年煤炭工业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同时对煤炭工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设想;张艳《陕西省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刘玮恒《建立中国煤炭产业新型管理制度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董杨《煤炭产业投资政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等硕士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中国现有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关于煤炭企业管理和煤炭企业制度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

王茂林主编《煤炭工业企业管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指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煤炭工业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提高煤炭工业企业管理水平,不仅是煤炭工业部门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全书从管理组织与制度、计划管理等十个方面对煤炭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吴吟主编《煤炭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阐述了新中国煤炭工业、煤炭企业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和措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指出,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成功的企业。为了总结和推广“三改一加强”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本书收录了几十篇关于煤炭企业制度改革的优秀作品,以供大家学习和借鉴;马德庆《实行“三改一加强”推进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管理》1995年第 4期),“按照‘三改一加强’思路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既是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又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大计”;王显政《对国有煤炭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思考》(《理论前沿》1998年第5期)指出,十五大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三个方面对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探讨;苏立功《国有煤矿改革脱困的政府职责和企业抉择》(《中国煤炭》2001年第5期)认为,党的十五大决定用三年时间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目标,国家对国有煤矿脱困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是改革脱困的战略性措施,以制度创新解决企业的经营性危机,积极推进煤炭市场发育和规范市场行为。

(四)关于煤炭工业安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煤炭工业是地下作业,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煤尘、地压、冒顶等事故不仅会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因此煤矿安全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相关成果: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编《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介绍了乡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法律常识和实用管理方法、措施;杨江有著《煤炭工业改革与安全生产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全书分三部分介绍了煤炭工业的改革发展、安全生产发展、煤矿和安全改革思考,反映了煤炭工业60 多年的成绩和安全生产10年的发展状况;陈尚宾《我国政府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东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对煤炭工业安全生产中政府监管现状、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关于煤炭工业产能过剩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

2012年以来煤炭产能过剩由隐性到显性,逐渐严重,成为后来煤炭行业摆脱困境的主要制约因素。相关成果:王迪等《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对目前煤炭产能过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周广启、姜艳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认为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产业投资过度、产业集中度低和市场需求疲软。解决产能过剩的对策有控制投资规模,健全产业进入退出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降本增效,延伸产业链;王惠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6期)阐述了煤炭产能过剩的特点和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政府的投资政策有误,暴利的驱动,老矿生产成本高、新矿投资成本高。对策有完善行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实行“以销定产,鼓励企业联合重组,控制进出口规模,保持总量平衡。

(六)关于煤炭工业与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

煤炭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由于大规模开采使用煤炭,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水、空气、土壤污染、采空区塌陷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情况下,如何清洁高效安全开发使用煤炭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范维唐在《发展清净煤基燃料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煤炭科学技术》1985年第7期)中就已经提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把煤转化为清净煤基燃料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近30年来,我国的洁净煤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王庆一《中国洁净煤技术战略》(《世界煤炭技术》1994年第5期)指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濮洪九的《关于推进我国煤炭清洁生产与利用的相关思考》(《中国能源》2010年第 3期)和《论生态环境压力下的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强调了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韩光煦《煤炭工业环境问题的现状、对策和展望》(《环境保护》1983年第 9期)、秦万德《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煤矿环境保护》1988年第2期)、叶敦和《煤炭开发与利用的环境保护问题》(《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年第 6期)、毛国力等《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分析》(《煤炭与化工》2013年第12期)上述论文详细介绍了煤炭对环境污染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七)关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都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这两个概念以来,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而在“十一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成果:张建平等编著《21 世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地震出版社2000年版)在阐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技术与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体系、多种经营、清洁生产、生态环保、法律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王有顺著《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探讨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制、方式、方法与政策等问题,同时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赵国浩、阎世春等编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以山西煤炭为中心,研究了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篇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下篇对新课题煤炭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郭云涛主编《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指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述了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同时列举了国内煤矿的应用案例;曹代功著《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支持体系》(地质出版社2007年)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模式、要素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支持强度评价;李伟等著《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原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在总结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构建煤炭工业的循环经济体系。

四、国外对中国煤炭工业研究成果综述

(一)Tim Wrigh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hinese coal industry:black gold and blood-stained coal(Routledge,2012),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Tim Wright 长期以来把中国煤炭业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中国煤炭业的政治经济学:染血的黑色黄金》表达了他对中国煤炭业发展的主要观点:煤炭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污染了环境,带来了腐败。出于安全和环境的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关闭大多数小煤矿,但遭到了私营企业主的抵制。此书以煤炭工业为视角,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发生的变化,成就、问题及政府的解决措施。

(二)D.J.Dwyer,The Coal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1949,(The Geographical Journal,Vol.129,No.3(Sep.,1963),pp.329-338),简要介绍了中国煤炭工业从1936-1949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接收旧煤炭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国民经济、苏联帮助下的“一五”计划、“大跃进”,中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到1960年达到4亿吨。文中重点介绍了全民大炼钢铁对煤炭的需求、小煤矿发展、煤炭运输困难等问题,认为中国以牺牲农业,不顾成本优先重工业的发展战略是短期行为,中国已经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三)Elspeth Thomson,Reforming China’s Coal Ind ustry(The China Quarterly,No.147(Sep.,1996),pp.726-750),1949年中国政府学习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三十年后的1979年,中国开始对原有的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文中提到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一般经济体制或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而作者则以煤炭工业为视角,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增长,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一是评价过去15年中国的改革;二是探讨为什么中国政府迟迟不愿意对煤炭工业进行全面改革。

(四)Andrea Hricko,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hind the Great Wall,(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Vol.102,No.2(Feb,1994),pp.154-159),中国由于人口膨胀、快速工业化、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两个,一是空气污染,二是水污染,有的来自室内,有的来自室外。

(五)W.Belden and M.Salter,The Coal Resources of China,(Economic Geography,Vol.11,No.3(Jul.,1935),pp.304-306)探讨了中国煤炭的分布、种类、开采条件,指出:有效开发中国的煤炭资源取决于充足的交通设施;政治稳定,货币稳定;工业发展;技术、劳动、资本。

(六)Alfred C.Reed,Coal Mining in China,(The Sci entific Monthly,Vol.5,No.1(Jul.,1917),pp.36-49)介绍了中国煤矿的分布、构造、开采、运输、矿工待遇等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煤炭工业的研究,就学科背景而言,主要依托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就内容而言,主要集中于对某个地区、某个企业或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进行贯通性的、通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对煤炭工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如新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史、新中国煤炭工业布局史、煤炭工业产业政策史、新中国煤炭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演变史、地方煤炭发展史等等都有待深入研究;从研究视野看,对世界主要的产煤国家、先发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煤炭工业史,以及国内外煤炭工业发展比较史等研究也比较薄弱。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出版社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我等待……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