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发挥积极作用

2019-01-26赵显富姚韦伟

中国民政 2019年24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社工慈善

□ 赵显富 姚韦伟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社会建设两大根本性任务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从制度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在社会建设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善治”作用

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更加和谐。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在民生保障中的拾遗补缺、添砖加瓦作用,能够让救助对象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守住基本民生底线。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尽管医疗保险的标准、医疗救助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不能解决少数重病患者巨额费用问题。湖北省慈善总会组织实施“慈善医疗众筹”项目,通过患者依托互联网募捐平台,向亲朋好友和社会募集个人无法解决的自负医疗费用,实现慈善众筹平台与医院收费系统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的新途径。截至2019年6月,项目为10657名大病患者提供了筹款救助服务,捐赠人数达100万人次,累计筹集善款逾57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大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慈善社工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促进社会资源与贫困对象的需求精准对接,使扶贫济困爱心传递更加高效便捷。宜昌市兴山县积极搭建“互联网+扶贫”平台,鼓励爱心捐助者和贫困户结亲,实现了慈善爱心物资精准到户到人,动员了居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社会工作是一种有专业理念和方法、以助人为目的的职业,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多样化、深层次的发展需求,帮助服务对象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更好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无私奉献,在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反映群众诉求,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与社工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城市微光” 社工服务项目。2015年以来,共对全市2072名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失当而陷于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政策帮扶、危机介入、教育帮扶、结对帮扶等分类精准帮扶,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荆州市沙市区以“彭国珍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广泛开展文化志愿、平安志愿、全民健身志愿、助残志愿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推行“微服务”建立反映民声需求的“微平台”,有效化解了社区矛盾纠纷,引领了社会文明新风尚。

二、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德治”作用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性任务之一,而社会治理的重点又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慈心善行的慈善文化,助人自助、利他主义的社工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道德教育内容是高度契合的,宣传慈善文化、社工理念、志愿服务精神,促进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也是与我们倡导的“德治”目标一致的。所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是互为促进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切入点,借势借力推动工作。

城乡基层治理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倡导扶贫济困、公益志愿精神,聚焦群众关切,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现并解决社区问题,促使全社会形成“人人公益、人人参与”的浓厚慈善氛围。有条件的地区主动引入社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促进社区发展,推动居民自治。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慈善文化、社工理念、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可以有效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开展公益积分兑换,建立激励机制,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可以让群众形成道德建设的自我推动力,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湖北省荆门市浏河社区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从2015年起,开展社区公益积分制管理探索,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积分,根据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程度、技术含量、社会效应等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社区党员和家庭实现积分制全覆盖,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率达到98%。通过“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专业化”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短短的两三年时间,浏河,就成了全省社区治理的样板。

三、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手”作用

当前,基层民政部门人少事多的局面仍然存在。一些“做不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的“做不好”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借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之力,提高民政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对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需要通过个案干预,来解决因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监护缺失或监护失当而导致的生活、照料困难以及受侵害等问题,以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协助监护人提升监护能力,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成长。武汉市民政局组织100家社会组织的100名优秀社工“一对一”帮扶100名困境儿童,极大地改善了困境儿童成长环境。

其次,农村留守人员人多面广,要做好服务工作,单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有些力不从心,必须广泛动员基层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的力量,并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提升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黄冈市蕲春县引进社工机构,积极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服务。通过开办“阳光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素质提升、安全教育等服务,对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儿童进行个案干预,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和发展能力;通过开办手工坊,教授留守妇女编制毛线鞋、制作蕲艾手工香包等技能,帮助留守妇女增收致富。同时,组建留守妇女文娱队伍,开展义演、助老慰问等活动,丰富了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定期上门探访、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难题和心理问题,促进家庭关系调适和社会融入,提高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需要通过引入社工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增强精准性,鼓励精神障碍患者积极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武汉市江汉区从2017年开始,依托社工机构开展 “一缕阳光”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项目,采取“项目社工+站点社工+医务社工”方式,个性化定制康复计划,整合多方资源,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在社区提供医疗巡诊、家属支持、心理关怀、社会融入等社区康复服务。两年多来,共为444名服务对象进行了入户及电话探访,开展康复活动99场,提供49次医疗服务,共计2880余人次受惠。

第四,民政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用社工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民政领域相关社会服务工作,来加长民政工作“手臂”,提升基层民政经办能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湖北省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2019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安排购买服务经费达1.2亿元。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全省第三方参与社会救助服务人员达到1049人,县(市、区)一级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社工慈善
青春社工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