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辨析
2019-01-26陶育华
□ 陶育华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时代意义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之义。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始,就是为了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人民中心是它的不变立场。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大地的结合与飞跃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出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拯救了当时思想上迷茫的万千中国国民,给看不清前路的中国社会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中国这艘巨轮的灯塔,它始终指引着前进的航向。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正是拥有了如此强大锐利的思想武器,共产党人才能无数次劈波斩浪,跨越一个个历史关口,克服一次次艰难险阻,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用言说的意识形态标识,中国共产党将其奉为行动指南,这一地位在任何情境下都将不可动摇。如今,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全球社会体系中各种文化交锋在所难免,中国在新形势下需要面对的挑战比起以往有增无减,不仅有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还要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抢夺与入侵。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理论阵地上寸步不让。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学会进一步根据具体时代问题给出因地制宜的中国方案,不断地向真理靠近,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四有”目标是对于公民培养层面的具体要求。首先,只有在坚定抱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前提下,才能使得公民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能达到的美好前景有着发自内心的相信。在最高理想激励下,公民得以切实在行动中贯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其次,道德是对公民良好品格的要求,是对真善美的倡导。与法律坚守底线正义相比,道德更偏向于追求崇高人格,因而耶林在《法的目的》中提及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对于公民道德的推崇可以使人们在规范和准则的安全范围内行动,整个社会关系走上和谐有序的轨迹。再次,文化是对公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文化是帮助人们跳脱愚昧庸俗的助推器。公民只有在科学文化的熏陶下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开拓的视野、高效的行动力,科学文化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最后,纪律是公民自觉遵守国家法纪,尊重法律的不可撼动性,并能以自己行为来捍卫它。公民能有一种强烈的约束意识,始终在法律的限度内行事。而“三个面向”阐释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视野。首先“面向现代化”就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中,搭上现代化前进的顺风车。现代化的发展开启了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新篇章,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料日渐丰富,人们得以有了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支撑,只有不断面向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助力开拓视野,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世界”是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加强交流、互相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同时也要面对世界文化之间的互相竞争,打造自己文化的核心竞争力。“面向未来”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着眼点是基于长远发展趋势的考虑,需要选择一种更能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得长久的模式,提前预测将会面临的挑战,永远保持警惕的发展目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奋进方向。民族性是文化割舍不了的精神命脉,只有基于民族的凝聚力量、把握根本,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也要以科学态度与方法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要选择性地剔除固有文化中影响前进步伐的弊端,将优良之处加以发扬与创造性转化。更要以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服务对象,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取得最广泛的群众根基。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蕴含了各种先进的价值理念,不断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增强先进文化的引领功能,不断弘扬民族精神激励社会发展。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断地追求汇聚社会绝大部分力量的一套价值理念。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借鉴之义,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往往伴随着对于多元价值观的包容与兼收并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些价值观可以分庭抗礼,各自拉锯切割民众思想的地盘。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过多看似纷繁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导致让人观念无所适从、无所依归。社会始终需要一种占据主流领导地位的价值理念,它可以呼唤起人们最大的价值共识,将社会整体意志调动起来,同时又能与当下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这样一种内核被层层包裹,构筑起民族精神的牢固防护墙,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与归属感,从而不管面对何种艰难境地都有着众志成城的助推力,使得社会得以不断向前。张岱年先生指出“民族凝聚力有其精神基础,那就是能维系人心、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就中国而论,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1]中华历史的薪火相继绵延数千年,究其根本就在于对于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构造。从儒家文化的传统精神内核,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等一系列精神的提倡。历代社会通过时间演进,得以构筑起了一套稳定而能被绝大多数民众认可的价值理念大厦。它保证了共同思想基础的存续,通过主流价值取向对人们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无形牵制力,防止出现人心涣散、社会混乱的动荡局面,创造出中华文明长治久安的一个个奇迹。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标识已经被打上了烙印,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古老的中国不得不开始接受来自世界的挑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时刻面临着复杂风浪。因而今天的中国更加需要对于独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倡导,以凝聚最大社会力量来共同搏击风雨。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民众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中华子女的不变精神共识是稳固一致的。在多元价值冲击的现代社会,在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时期,我们呼唤着这些铭刻在骨子里的强大精神号召力。正如习近平所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代表着当下最进步的文化,又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跨越历史长河,中华文化经过岁月的淘洗依旧熠熠生辉,作为一种无形但又厚重的精神财富不断流传。中华文化拥有自身最独特的根基,它形成于广袤的中国土地,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力量。随着时代的推进,一代代人民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增添新的智慧,使历史的回音不时回荡。数千年的时光中,华夏古国并不是坚如磐石,它也曾经历过无数风雨飘零,但支撑它不灭不散的文化之魂不曾崩塌。即使是在列强刀俎上作为鱼肉的最困苦境地,依旧是这种文化凝聚力支撑着我们迈出探索民族复兴的坚毅步伐。正是对于泱泱华夏文明发自内心的自信,给予广大人民踏过所有荆棘的无畏勇气;正是不断对中华文化优良基因的充分肯定,才有了前赴后继愿意为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奉献自我的人民。欺凌与弱势并不能让我们放弃对于自身文化的推崇,而是更加激发出中华儿女骨子里要为之不懈奋斗的精气神。近代的有识之士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亟需抗争的中国大地上,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重新树立了更为坚固的文化自信,化被动为主动的中华儿女以更昂扬的姿态逐梦世界舞台。中国通过一系列的自我革新与开放,拥有了与今天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性。在国门开放参与全球化的现今社会,文化上面临的冲击也日益剧烈,百花齐放的价值观繁荣的背后同样暗藏着尖刺。各国在价值观领域的交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少西方国家依靠自己的优势地位,将自己价值观包装输出到其他国家,希望以文化影响力来强化自己的全球地位与话语权。面对这种紧张局势,我国坚持捍卫自己的文化安全,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诉求日益强烈。为了能够消解西方主导话语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是我国的一贯选择,因而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进文化自强、自信成了当前的重大任务。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自身也受到多元文化观念碰撞,这一阶段更需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功能发挥它的应有之义。为了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加强新时代民众的文化认同,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对文化进行创新,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让文化内容不落后于时代甚至是先于时代,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的闪光点与魅力,运用先进形式将这种深厚底蕴展现出来,吸引大众的目光。只有人民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外来文化才失去了它的潜在发展空间。因而得以维护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会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被淘汰,进而以一种更有生机的方式实现旧貌换新颜,重现文化昌盛。利用好中华文化存量的积累、以创新赢得未来,占据文化软实力的主阵地,可以使得我国在世界竞争中以获得有利位置,从而以无惧的姿态迎接风浪。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中国社会现阶段状况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虽然我国沿着适应自身的独特发展道路,不断刷新了发展速度与成就,但是我们需要清晰地意识到我国国情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取得的暂时成果,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沉浸于既有发展中,而是要继续脚踏实地地坚持自身发展战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仍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方向,一步步向更高的层次冲击。更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已经进入了举足轻重的社会转型关键期,在此期间难免遇到很多需要攻克的堡垒。人们的思想观念一下子难以适应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不知道该站在何种思想立场,很多时候自己的选择并不是在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决定的,相比以往信息匮乏的社会,如今信息高度爆炸式涌入的社会,各种错综复杂、互相矛盾的信息也让人一时迷失方向,陷入思想的泥沼之中。这些信仰迷茫和文化缺失呼唤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有一番作为,在一片纷繁中为人们拨开迷雾,找到自己坚定的文化价值理念。另外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中,中国民众经历了一个激变的时代,不管是经济飞速进步还是政治地位的崛起,都在短短几十年间得以实现。但如此提速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多后遗症,比如我国的发展红利并不是能够被所有人分享,往往是少部分人赶上了发展的先锋列车,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不符合我国当初政策设想的先富带动后富。这种不平衡深深刺痛着底层人民的内心,当他们意识到自身努力所能带来的改变很小时,就激发了各种社会矛盾。一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其头脑中生根,一旦被人利用就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年轻一代陆续崛起,社会需要将目光投射向这些新生力量。青年一代作为未来政治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方向。在相对富裕条件下成长的他们,大多数能够获得家庭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投资。他们的视野开始转向追求自由、表达自我的层面,期冀于能够靠自己的行为改变社会,但现实中又往往很难实现,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容易受到外来价值观念的诱惑,不能清晰判别其中的优劣。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时处处不能缺位,必须以坚决的姿态全面应对社会潜在的不良价值威胁。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为了我国社会走向富裕美好,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转变,打开了国门,加入了世贸组织,更紧密地投入了世界市场怀抱。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各方面切实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让大家得以尽享现代化的发展福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弊端也在慢慢展现。基于逐利原则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虽然能够最大化地促进经济社会的活力,使人们得以自由追求物质财富,激发各种创造财富的方式涌现。另一方面却导致人们为了利益优先而选择牺牲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是逐利心态造成的贪婪恶果,使人们价值观在经济活动中经不住诱惑发生扭曲。同时对于金钱的盲目崇拜,使得金钱成为人们眼中衡量大多数事物的价值标杆,人们往往为了金钱愿意不计手段、不顾底线。另外财富的大幅度积累,让许多既得利益者蒙蔽了双眼,忘了奋斗的初心,开始贪恋各种无节制的享乐,造成社会风气奢靡。不仅是普通民众,甚至许多原本作风优良的党员榜样也跌落神坛,信仰缺失、价值观错位。因此需要社会先进文化刻不容缓地守卫人们的精神家园。首先需要发挥文化超越当下功利主义的价值功能,实现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良性互动。皮埃尔·布迪厄说过,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对于经济的追求却以无限利润为目标,极端推崇金钱的地位,严重束缚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造就了实践的经济这一历史杰作,从而把交换世界简单地变成了商业交换,一种无论是在主观方面,还是在客观方面,都极力追求利益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交换形式。”[3]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文化的社会先进性取决于文化的社会制约性,从这一角度来看资本主义过度逐利而导致人的异化,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有利于生产解放和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将大放光彩,在精神信仰层面体现自己价值关怀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还造成了各国文化在全球化范围内的交锋。信息化时代使得各种思想的传播门槛降低,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盘旋在我国意识形态的领域上空。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有目的性的放任意识形态入侵,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持续受到冲击挑战,一些思想意识薄弱者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甚至产生动摇。多元价值观涌入,使得观念领域良莠不齐、各种相悖的理念扎堆,极易误导我国民众思想,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状态。这种对于我国文化的异化使得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隐隐减弱,思想上的不清晰必将带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混乱。意识形态在政治上的成功,与文化对其合理性的维护密不可分。为了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领域攻陷,我们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战线的建设,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指导。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世界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有过极为富强的辉煌年代,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一个个奇迹,为全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过广阔而深远的不朽影响。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曾经的光辉逐渐退散,国家开始面对来自世界的一系列挑战。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繁荣发展状态被西方的炮火无情打碎,积贫积弱的政府早已支撑不起天朝上国的称谓,国门被迫打开。这是一段无比灰暗的岁月,山河凋零、国势式微,东方古国在强劲的西方现代化武装面前铩羽而归。以此为起点,中华儿女开始了求索国家复兴的道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借鉴终于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建立了现代国家。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跨过最初的窄门,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目光也越来越坚定。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更接近这一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中国梦”。不同于往昔的独善其身,不断打开开放大门的中国,日渐从这种全球模式中受益,抓住了关键机会以改革开放作为转折点,迎来了春风吹拂的40年。在此期间不仅提高了国际政治地位,而且经济上一路超越书写了中国的新故事。需要警惕的是拥有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比任何时候更临近挑战,当今全球竞技场风云诡谲、局面复杂,各方势力无不想分一杯羹。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了我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崛起,开始不遗余力地抢占国际市场、给中国设置贸易壁垒。如何破解这些困局,能否在世界格局新发展必将面临新一轮洗牌的机遇下,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对关键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尤为关键。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助推。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一话语表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一环的地位。[4]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积极回应现实问题、克服复杂困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前行的坚实后盾,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功能,鼓舞每一位中华儿女不畏风浪奋勇直前,紧紧团结在一起,以理想信念指引航向,一路乘风破浪,共筑“中国梦”。
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以创新为深层驱动力。无论是现代化以来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的提升、还是世界一体化对于时空阻隔的打破、亦或是基于未来发展的超前考量,都无一例外离不开创新在背后的助推。纵观古往今来,多少时代的变革都是源于一次次创新的厚积薄发,从而使得量变引起质变,到达事物前进的关键节点,使得新篇章新局面得以呈现。在先进文化领域,更是需要寻求创新的强大作用力。可以借鉴的美国文化的创新精神就包含着强烈的冒险与创新动力。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美国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境遇、全新的问题。因而打破常规以在新环境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大多奋斗者的第一武器,不断创新从不畏惧创新可能带来的失败,并从失败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灵感,一步步靠近成功,这就是美国的繁荣发展给我们展示的现实启示。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阐述了创新精神如何造就美国多元文化,“新的感觉以及与之相关的新行为方式,是在矢志于创新的艺术圈子里创造出来的。由于新事物的内在和外在价值,以及它们的通行无阻,创新的感觉和行为方式迅速扩散,改变着文化大众的思想与行为。”[5]而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善于海纳百川、集众家之所长的民族, 我们民族文化之所以千年绵延很大程度上在于一种持续发展、持续创新的能力。不仅能够从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积蓄力量,而且能够跟上新的时代发展的步伐,才是对我们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大呼唤。在许多国家抢先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曾经闭关锁国拒绝新生事物的经历,让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创新精神的相对缺乏使得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定位迟迟不能撕下“中国制造”的标签,走向“中国创造”依旧有一段长路。而这就要我们从文化上不断创新,从文化大国蜕变成真正的文化强国。在此目标上更要注重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育,通过给创新性人才的崛起提供一个可能的宽松空间、文化环境,着力培养文化人才,抢占人才高地。从而使我国在“现代化”“世界”“未来”发展的视野占得先机,发挥文化对于国家、社会的前瞻性指导意义,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首先是坚持民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的凝聚向心力量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力。正是独特的民族文化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有着自成一脉的文化积淀,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源泉。这种作为强烈标识的民族特色,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先辈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沉淀的,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段段历史精彩纷呈,不断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故事。经过时间河流的淘洗,以及后辈的传承与创新,民族特色的文化早已写入了我们的血脉中,成为一种温厚无声的力量,是将国人拧在一起的一根绳、一股劲。马基雅维利就曾断言“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近代以来,无数大国相继崛起,世界的舞台上热闹非凡,每一个国家都想要追逐舞台的中心位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为其在世界竞争中的出彩表现蓄力助推。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新型媒介带来的颠覆,各国文化也日益谋求输出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下难免会出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冲击。只有加大对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牢牢把握住民族文化的立场,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是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文化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当一种社会文化不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水平、缺乏创新能力时,它就会拖累社会进步的进程,应当被加以剔除,以积极创新的文化来代替它。科学的社会文化能够在发展面临新困境、新问题时提供应有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种精神武装来因地制宜地发挥先导作用。它提供的并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更多的是一种科学世界观,能够始终带领人民走过风雨浪涛。在面对传统文化时,要学会科学的继承与发扬,对于传统文化并不仅仅一味地求创新,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挑选使其在新的时代重现生机,才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态度。中华文化的古今接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时代背景下主导着中华文明发展,并能够让“古”在“今”中得以传承发扬。最后是坚持人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恩对于理想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数代先贤甘愿为之挥洒热血的美好蓝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本质特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服务对象。搭乘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见证了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并将个人发展融汇于时代发展中的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充分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提供助力,要将人民变化的需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以文化服务人民的同时也要积极调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文化成果全民共享共建。
(三)坚持面向未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一,发挥中国文化价值引领作用。要想在全球化文化市场中凸显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就需要不断加强中国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发挥好中国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国文化至今仍兴盛不衰,这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密不可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用来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的丝路精神,都体现了中国追求“和”的传统理念。另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既要善于挖掘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又要勇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特色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中国文化的话语权,需要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展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和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第二,坚持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实现文化蓬勃发展。儒家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具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特点,孟子、荀子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两大继承人,都在继承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创新性和独特性。其次,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资源、精神要素,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这就说明文化的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在深刻认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自我超越,推陈出新,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的创新。
结 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和绝对的价值。从现实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党要以史为鉴、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路上走得既快又稳。从未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一部分,为人类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化是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环节,文化更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代表着当下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正确认识它的时代价值有利于不断增进我国民众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身发展、 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进入新时代,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方向,才能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牢牢把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发展方向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破浪前行,为我国更好的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提供契机,只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才能坚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力地助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