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间独酌瓶》的陶刻技法神韵

2019-01-26许志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刀法紫砂陶花间

许志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花间独酌瓶》

紫砂陶艺丰富的造型极具表现力,最重要的一种装饰就是紫砂陶刻装饰,它赋予紫砂陶文雅、高洁的魅力。紫砂装饰手法可谓多种多样,而历史上最悠久且最常见的就是陶刻装饰。紫砂陶刻是随着紫砂的发展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装饰紫砂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紫砂陶刻的出现为记录紫砂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考证数据,它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在内,非常宝贵。

在元朝末年,一位叫蔡司霑的文人。他在《霁园丛语》里写道:“余于臼下获一紫砂罐”,里面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是最早的紫砂陶刻文字。明代又出现了时大彬等这批人,他们的书法闲雅,竹刀刻划功力颇深。在《阳羡茗陶录》也记载了“镌壶款时,初请能书者落墨,以竹刀画之,或以印记。”而紫砂陶刻史上成就最辉煌者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曼生了。他书画、金石都很擅长,倾心专注于壶型创作。他与好朋友杨彭年合作,邀请自己的文人好友在壶上题诗作画,彰显才情。茶壶作品都是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并且广为流传。现在他们的作品大多仍为紫砂陶刻楷模的范本,一直都被世人称之为“曼生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从此,紫砂陶刻从紫砂陶艺品制作中独立开来,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随着社会的进步,紫砂陶刻艺术不断完善。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金石、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就像这件陶刻作品《花间独酌瓶》一面刻有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瓶身还刻绘有举杯邀月的人物神态,山石云烟,花草树木等,蕴含无限生机。一件作品只有上升到意境的高度,才能充分表达其内在的精神。紫砂陶器上的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这是紫砂陶刻与水墨画的结合最为独特的艺术内涵,折射了陶刻作品最独特的艺术魅力。

紫砂陶刻艺术的一个特质就是用不同的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及墨的韵味,在紫砂坯体上运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去刻画构图的方圆曲直等诸多变化,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好的空刻作品,制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需要具备双刀正入法的基础,还应具备扎实的运刀技巧。胸有成竹,在落刀的那一刹那,构思布局已经形成。下刀准确,注意笔画的起势收势,一气呵成,既要放得开,又要收的住,干净利落。这样刻出来的作品就能从刀中见神采。这种刻法的特点就是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奔放雄浑。犹如书法中的狂草,刚劲挺秀,回味无穷。以此来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紫砂陶刻艺术利用变幻万千的紫砂泥色,加上各种刀法,通过点、线、面的处理,浓与浅的刀法,虚实互辅,以此来达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效果。所以,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一定会强调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重、痛快、爽利,呈现古朴、典雅的意蕴。但是一刀下去,用刀的深浅、徐疾、节奏都应该是恰到其位的,所谓意到刀到,一定要看准了才能下去,不能迟疑。”但是对于一般初学的陶刻者而言,刀法只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于紫砂陶刻的欣赏,人们更注重其文化内涵。

紫砂材质砂而不涩,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素面素心是它突出的特点。紫砂陶器易于镌刻装饰,它所体现的风格古朴凝重,符合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因此,许多文人参与或设计制作,吟诗作画时,器、画、刻三艺是相互统一的,成为衡量紫砂陶器艺术的标准。陶刻作品讲究各体书法方面的造诣,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不同的书法来表现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体现出陶刻艺术的精髓。

猜你喜欢

刀法紫砂陶花间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花间少年郎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花间炫舞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