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疾风中的劲草 当烈火中的真金
——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道路

2019-01-26本刊编辑部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年轻干部

◎ 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春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的百年大计。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系统阐明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他要求年轻干部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指明了年轻干部成长的目标和途径。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重心长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更进一步体现对年轻干部的关爱和期待。

年轻干部是广大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如何培养造就一支忠于党和人民、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好干部标准、且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依据时代发展需要,针对年轻干部特点,发挥组织培养优势,把年轻干部引向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一、年轻干部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各层各级的领导骨干,不仅需要时间培养锻炼,更要靠自身修炼、靠党和国家培养,同时取决于所处的时代环境。概括起来:优秀年轻干部成长=个人努力+组织培育+时代呼唤。一句话是由自身的内因和组织、时代环境等外因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年轻干部特点,然后再研究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一)年轻干部的基本特点

说到年轻干部,自然会想到毛泽东所说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年青人有朝气、有生气,正在兴旺时期;有动力、有活力,正走在前进路上。无限的创造力蕴藏在年青人中,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未来在青年人身上。当代年轻干部大多有较高的学历,有多元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基础。置身于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大多有理想有抱负。受改革开放时代的熏陶,大都如初生牛犊,敢想敢说、勇于创新。这都是明显的优势。

然而,他们身上也会有许多不足,突出的问题是阅历浅、历练少、缺乏艰苦环境的体验和复杂问题的考验。主要表现:一是定力不足。理想信念还不坚定、思维方法还不科学;对事物往往看不透本质,对发展变化往往看不清趋势;大事要事降临感到迷惑,大是大非面前感到迷茫,重大问题判断和选择时常常方向迷失,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常常思想迷糊,有可能站不稳立场,挡不住诱惑。二是底气不足。缺乏知识能力储备,缺少应对艰苦环境、解决复杂问题的精神准备和过硬本领;面对风险危机畏手畏脚,缺少心理承受力、快速反应力、临场决断力和协调控制力。三是韧劲不足。对人生苦难岁月、社会变革惊涛骇浪体验认知不深,遇到难事回避,怕碰钉子受到伤害;遇到难题发怵,应付不了就撂挑子;攻坚克难意志不够坚强,少那么一股一往无前的冲劲、久久为功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耐力。这些都是年轻干部成长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干部教育培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年轻干部成长的主要因素

年轻干部是时代的先锋,是进步力量的主力。培养使用干部必须以年轻干部为核心。而年轻干部成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影响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大势与大志。“时势造英雄。”干部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青年干部认清时代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才能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此所谓“识大势”立大志,“谋大势”做大事,方能主动做到“顺势而为”,为国家和民族担当重任。

2.有为与有位。“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干部素质能力是担当重任的前提,既是立身做人根本,也是事业成功基石。有为才能有位。这是人生“总开关”“总钥匙”。成长之路永远是自己书写的,命运之柄掌握在自己手里。青年干部要以自我励志、自我修为为基础,培育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行、广博的学识、创新的精神、丰富的阅历等融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尤其要蓄积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力量,提高为民、勤政、干大事、创大业的领导能力,做到人皆有才、人尽其才。

3.识才与育才。“玉不琢不成器。”组织培养是青年干部成长离不开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力量支撑和后援保障。具体来说,就是创造公平竞争、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机制,为青年干部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有利条件。组织首先是伯乐,以“识人为先”,把真正有品行、才学和业绩的人选拔出来。其次是园丁,当好“护花使者”,把青年干部放到有利于成长的岗位上锻炼。同时,也是考官,当好“黑脸包公”,让年轻干部在严格的监督中接受考核考评,知其所短、补其所短,体现组织的信任和爱护。

4.实践与成才。实践出真知。“才干是逼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是磨出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所有这些都说明:优秀干部成长没有捷径,都是在实践中锻造起来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经受实践锻炼,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唯有在基层脚踏实地干事,在一线经受“急难险重”复杂任务考验,才会有强大的领导力。此也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实践是年轻干部成长最佳路径。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5.过程与良才。每个青年干部成长的路径、方式都不可能一样。有的在一个领域奋斗一辈子,成为难得的杰出人才;有的多岗位多环境历练,成为出众的旷世奇才。但无论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多因素多方式培育的过程,同时有一个渐进式梯次型成长的过程。《考工记》中说,打一把良弓需历时一年,经过“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的复杂过程;倘若急于求成、省略任何一个步骤,制作出来的弓就会“斫挚不中,胶之不均”。就是说,优秀干部也应一步一个阶梯成长。

概而言之,优秀干部是时代召唤、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知行合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品行才干与岗位业绩同步提升的结果。

二、年轻干部历史使命和面临的挑战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始就具有领袖群体年轻的特点。早期领袖们创办《新青年》,影响了一大批有志救国救民的有为青年。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二十岁左右献身于真理的年轻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他们心怀天下,信念坚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用青春年华矗立起历史的丰碑。革命战争时期,党“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不断壮大以年青人为主体的党的队伍。在人民军队中,年轻指挥者群体更是一大亮点。20 多岁当师长、30 多岁当军长一点不稀罕。这充分显示重视年轻干部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贡献。纵观我们党的历史,由当年50 多个党员壮大到今天9000 多万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大力培育提拔中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治国之要,唯在得人。我们党执政已经70 年,在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经验。上世纪60 年代初,党提出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提出“四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今后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全面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人,归根到底是要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干部,保证党的红色基因永续相传,永不变色。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宏大的是长期的。既要着眼于近期发展需求,也要着眼于长远战略需要,培养选拔千百万优秀年轻干部拿起接力棒继续奋斗,确保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优秀年轻干部坐镇指挥,为党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当前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同时并存。一方面,党的伟大事业在呼唤,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愿景在召唤。另一方面,改革发展缺少人才支撑,存在“人才危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风险易发高发,面临点多面广可能集中爆发的考验。能想到的都不是问题,突发性的无法提前预测又没有经验可循的才是问题。有些问题不仅存在无序性、叠加性、不确定性,而且“一事未平,一事又起”,甚至“多点冒烟、到处起火”。攻坚克难是大学问,要靠大智慧。从我们党干部队伍的结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60 后”“70 后”党员干部逐渐成为领导干部的主体,“80 后”以至“90 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这对年轻干部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党的组织培养选拔一大批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而且具有特别的紧迫性。年轻干部珍惜这个机会,充分释放青年活力,激发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挺身而出,勇立潮头,争做大有作为的时代先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充满希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新老干部交替没有止境。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当然的接班人,但能否接得好班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各级党组织和青年干部一定要有“红色江山何人守”的忧患意识,增强培育造就年轻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西方“和平演变”重点锁定青年干部

站在国际的视角,我们既看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车之鉴,看到近年来“颜色革命”蔓延的深刻警示,同时更要看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年干部成长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强烈冲击。我们不仅清醒地意识到,而且已经清楚地看到,国外一些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弱化的图谋,总想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他们依旧在把和平演变中国的希望锁定在所谓“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寄托在青年干部群体上。

一些国家利用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经济、科技、军事的优势,对中国青年进行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的渗透。同时利用中国扩大开放的环境,调动各种传播手段,任意夸大党员干部的腐败、公务人员的失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妖魔化”中国;肆意歪曲党的历史,丑化英雄模范,企图搞乱年轻人的思想,使青年大众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大肆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等,破坏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青年干部首当其冲,被西方国家列为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青年干部理所当然,对“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要有高度警惕。

(二)年轻干部自身弱点需要补课

从年轻干部队伍整体状况来看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绝大多数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是可以信赖和托付的。但也有一些人身上存在一些明显弱点和问题。比如:

理想信念滑坡,是青年干部成长的最大危险。一些年轻干部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一定程度上受西方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修养不够扎实。平时生活怕清苦,艰难工作怕劳苦,紧要关头怕困苦;面对压力,面对诱惑,面对围猎,总过不了权力关、金钱关、情色关。有些“80”和“90”后青年干部,也在贪污腐败问题上败下阵来,倒在成长的起跑线上。仅据《浙江日报》报道,2013 年全省共查处35 岁以下年轻干部454 人,占立案总数25.8%。这其中25 岁以下的就有27 人……过去,贪污腐败有“59 岁”现象的说法,后来又出现“35岁”现象。这种腐败低龄化现象折射出来的是干部队伍源头的污染。组织上悉心培养的才俊“栽”了,委以重任的骨干“倒”了,对党的组织和年轻干部形象造成的危害不容低估。

缺少艰苦磨炼,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最大短板。一些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进机关门,经历单一,不接地气。由于缺乏基层和艰苦地方的锻炼,缺少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缺少经受挫折与遭遇坎坷的考验,对国情民情认识不透,对治国理政研究不透。思想缺钙、动力不足,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只会空谈、不会实干,只会处理文件、不会处理事件;领导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干事创业存在本领恐慌。很显然,许多年轻干部没有过好实践锻炼这一关,素质能力与新时代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心理健康欠佳,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最大忧患。良好的心态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内在的素质要求。有的年轻干部热衷于“潜规则”,甚至崇尚“厚黑”,拉关系、找门子、跑路子,自以为占了先机得到便宜,殊不知这终究不会走远;有的心情浮躁,急功近利,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搞形式主义,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长期难以消除;有的在危难之际,惊慌失措,扛不住压力、稳不住局面,或抱着侥幸心理,指望着上帝来解救;还有的恃才傲骨,坐等提拔,一旦未能如愿就心存怨气,牢骚满腹,这更是典型的心理失衡。干部成长是场比赛,有初赛、复赛和决赛,只要有资格,终究有机会;成功者大多坚韧不拔、不浮躁、不放弃、不言败。付出努力未受重用正是对素质、品行、心胸的考验。加强年轻干部心理建设是一门必修课程。

(三)年轻干部成长环境需要清理

青年干部如同海绵,可塑性较强。政治生态污染,青年干部成长往往偏离正道。政治生态清明,青年干部成长必然彩霞满天。一度时期一些地方政治生态污化,甚至出现恶化,严重玷污年轻干部原本纯洁的心灵:权钱、权色、权权交易,买官卖官,贿赂贿选,埋下浓重的政治阴影;高压的政绩考核、繁碎的形式主义,白加黑、5+2,苦撑苦熬、疲倦不堪,增加巨大的工作压力;收入低微、生活拮据,忍辱负重、受气挨骂,升迁渺茫、常被丑化,添加无数的精神负担。因此,净化政治环境刻不容缓。

年轻干部置身于一个组织和社会之中,来自消极的影响在所难免。有些事看起来习以为常,其实不可小视。比如选拔干部有严格的条例,但实际操作中违规违纪、人为变通的情况随处可见。许多人面对不公感到委屈,以致于千里马型开拓者有担忧,老黄牛型实干者有失落,包青天型公正者有畏惧,智囊团型谏言者有顾虑。再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有人用“最年轻厅级干部”“最年轻美女市长”等“标题党”做法来吸引大众眼球,往往引起大众猜忌,不仅给年轻干部带来“成长的烦恼”,也给党的形象造成损害。如果这些问题整治好了,既可创造更好的年轻干部成长环境,也可使很多猜测质疑和负面评价无影无踪。显而易见,优化干部工作环境也是当务之急。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基层和艰苦工作经历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经阶梯。一项定量研究表明,大凡能够坐镇一方的领导干部基本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历练,具有应对困局、掌控全局的经验。他们取得更佳领导绩效所需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主要是从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实践中感悟、积累和提升的。就目前干部状态来看,实践锻炼缺“功夫”、欠“火候”。以基层成长型的县委书记在乡镇平均工作时间为例,1995 年表彰的优秀县委书记、2015 年表彰的优秀县委书记、2015 年普通县委书记分别为3.80 年、2.55 年、1.67 年。可见,优秀县委书记在基层工作实践普遍多于普通县委书记。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普通县委书记中,上级下派的、任前无县以下基层工作经历者高达 44.1%。作为主政地方的县委书记基层工作经历尚且如此短暂,那么其他岗位领导干部基层锻炼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也可见,年轻干部投身艰苦的环境、经受苦难的锤炼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现实状态却是令人担忧的。

三、让年轻干部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成长要走好学习之路、信仰之路、为民之路、修身之路、实干之路。这是年轻干部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需要而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年轻干部弥补自身不足和弱点、拒腐防变永葆政治本色而成长的有效途径。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看,青年干部要遵循成长规律,把向上生长和向下扎根结合起来,把学习修养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结合起来。

(一)把向上生长和向下扎根结合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干部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和栋梁之材,就要像树一样,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就是胸怀大志。立志是人生奋斗的思想起点和精神动力。志不立,天下必无可成之事。志存高远,方能行走致远。“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对年轻干部而言,崇高志向和远大追求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其追求理想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长的速度和高度。王阳明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党的领袖们,所以能够从“田中央”走到党中央,首先在于青年时代就立志,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建立在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上。年轻干部不管生长在什么时期,都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不可能脱离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更不可能离开党和人民大众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而去盘算个人一己之私。只有把个人追求及人生规划与时代需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年轻干部面临难得的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面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一定要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向下扎根就是情系人民。把根扎在群众中,与人民结合在一起。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木之根扎得越深,根系越发达,汲取的营养越充分,越能为向上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年轻干部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既能体验民间冷暖、听到人民呼声意见,又能学习群众创造的经验,吸取群众智慧。年轻干部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凝聚人民的力量越强大,个人决策力、执行力也越强大,造福人民的事业才能顺利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同样也是检验年轻干部的一把尺。检视年轻干部的人民情怀,关键看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否有爱民、忧民、为民之心,善于做群众工作,解决群众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是否把人生理想变成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赢得广泛而深厚的民心基础。

(二)把学习修养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

知行合一是成事之基,也是成长之道。年轻干部能否树立向上成长的远大理想,能否扎下根来与人民同甘共苦,靠学习修养积蓄向上的功力;靠实践锻炼夯实向下的根基。

知是行之始。思想理论的清醒和自信,是政治坚定、行动有力的根本支撑。理论学习为年轻干部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持久性的力量,是实现健康成长的首要环节。年轻干部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有了高度的理论认同,就有了自觉遵循、积极追随的胆识和勇气。道虽远行则必致。年轻干部要重实践,但绝不能忽视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如果理论修养不够,被琐碎的事务牵着鼻子走,只低头走路,而不抬头看天,难免失去前进方向和动力。所以,要舍得花精力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常学常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行是知之成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路不险则无以知马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德。劲草在狂风暴雨中方显坚强,真金在烈焰淬火后绽放光辉。坚定的信仰信念和深厚的人民情怀,不能只落在笔头、挂在口头,而要落到手头和脚头;追求事业成功,要用实际行动写在祖国大地上,要用具体成果刻在人民群众心里面。青年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自觉主动扎根基层,深入实际,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担责负重,摸爬滚打。在实践中领会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培养群众意识、学会群众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壮筋强骨,培养意志毅力和作风,练就担当重任的宽厚肩膀;真刀真枪打拼,提高本领才能,体现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三) 把自身努力与组织培养结合起来

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法门 。自身努力是内因,发挥决定性作用。组织培养是外因,起着保障性作用。

自身努力,是根本性的内在因素。好干部“不用扬鞭自奋蹄”“响鼓不用重锤敲”,把主动努力、永久奋斗当作最亮丽的底色。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知识、胆识和见识不断增长,智商、情商不断提高,上得了战场,进得了殿堂。经验告诉我们,自身努力要看准方向,学好思想理论,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培养怀德自重,见贤思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做精神上的富人。自身努力要把握重点,懂得治国理政规律和为官从政规则,掌握领导科学方法和处理问题艺术,做工作上的能人;勇于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约束,任何情况下都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始终行得端、走得正,做思想上的智人。

组织培养是关键性的外因条件。组织部门要做年轻干部的热心人和引路人。首先,搭建平台给年轻干部锻炼机会。平时多压担子,关键时刻才能挑起更重的担子。对年轻干部不能任其生长,也不能大水漫灌;要给“指示灯”,还要给“充电器”。要强化基层实践导向,让他们“苦其心志”,在风里浪里练担当,在逆境顺境养境界。下基层锻炼要来真格的,下去后应持续跟踪,“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避免挂职兼职虚而不实,披上“镀金”色彩。其次,不断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做好长远规划,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按照渐进式路径,多岗位历练年轻干部;以明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的程序,公开公正选拔年轻干部;建立纠错容错机制,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用好年轻干部。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针对年轻成长环境与成长需要不太适应,要么缺少基层锻炼、领导经验不足;要么缺失上升路径,难以实现人尽其才;要么人岗匹配不当,难以发挥人才作用等问题,各级党的组织人事部门要拨正用人导向,健全选人制度,培育风清气正的环境,正面激励年轻干部积极向上,同时引导社会理性关注年轻干部。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年轻干部
扬州广陵区创新三项机制 培养青年干部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