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创新研究
——以大型活动安保为例

2019-01-26杜旭隆宋佳奇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安保公安

杜旭隆,王 方,宋佳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38)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新时代讲好思政理论课的“八个相统一”,将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提到新的议程。时值70周年大庆,全国公安机关正广泛开展“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公安院校部分教师、学生已奔赴安保一线,针对学生群体在大型活动安保这一特殊情境下的忠诚教育研究具有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已有学者针对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做了大量研究,理解逐步深化,加之丰富的公安工作与公安院校教学实践,忠诚教育的研究日渐成熟。在大型活动安保过程中,忠诚教育必然得到高度重视,但是能否以及如何将学校思政课小课堂与大型活动安保的大课堂相衔接需要新的探讨。本文将从对忠诚、忠诚教育等相关概念内涵、内容、特征的理解出发,分析忠诚教育在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论证“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培育的作用,并提出大型活动安保与“思政小课堂”相衔接的经验举措,助推忠诚教育取得更好成效。

一、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题

(一)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政治素质

忠诚是一种基本的伦理规范。从辞源学看,“忠”与“诚”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蕴。“忠”字结构分为“中”与“心”两部分,意为正直不偏,不懈于心,古人常用于寄托“尽己”的为人态度。例如“与人谋而不忠乎?”中提到的“忠”字理解为尽心竭力[1]。“诚”字则表达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处世哲学。两字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对象指向性看,“忠”字强调对象的专属性,即只为特定的对象尽忠,而“诚”字在对象范围上相对宽泛,体现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从行为侧重点看,“忠”字强调尽心竭力,尽职尽责,而“诚”字则常与诚实守信联系到一起。但两字基于价值的一致性组合在一起,反映道德与制度的规定与约束,为中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提供重要的道德依归。据此,我们将普遍意义上的忠诚理解为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的道德品质。

忠诚更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素质。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忠诚更强调其政治属性,将忠诚视为一种对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对国家、对使命、对公安工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表现为人民警察在政治上的坚定立场。忠诚是人民警察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有机统一[2]。人民警察忠诚的具体内容体现着其作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教育内容的意义与价值。

忠于党是必须坚守的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全面的领导,坚决拥护党中央领导权威。对党忠诚蕴含于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统摄和引领其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对党忠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显迫切与重要,在国内外复杂而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前,打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把党的领导带来的治理优势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治理效能,克己奉公,才能切实履行好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才能践行好公安机关新使命,才能为助力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忠于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警察是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利剑,警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公民,忠于国家就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忠于国家就要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忠于国家就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坚守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自觉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更应深刻认识到,需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强化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公安事业坚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忠于人民是践行根本宗旨的精神基础。公安工作贴近人民群众,公安工作开展得优与劣,人民群众有着更为直接与权威的判断。公安机关只有为人民尽职尽责,真心为民,强化宗旨意识与公仆意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完成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热爱人民是忠于人民的前提,只有怀着对人民的热爱,工作中事先考虑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答应、是否高兴[3],才能产生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才能更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忠于法律体现执法活动的严格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无论是执法活动还是司法活动,均离不开法律这条准绳。法律集中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对法律的忠心就是对人民的忠心。当前公安工作中依旧存在权大于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问题。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尊严容不得任何践踏。因而,忠诚教育中忠于法律依旧是一个不能回避与松懈的重要内容。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必须加强对法律信仰的认知、情感,配合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执法规范化,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培育忠诚警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体现鲜明的行业特征。基于对忠诚的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应当包含明确指向、教化观念、培育情感、锤炼意志与塑造行为五方面内容。所谓忠诚指向就是回答向谁忠诚的问题,人民警察忠诚按照忠诚所指的不同可划分为要求人民警察“四个忠于”的政治忠诚与“忠于组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行政忠诚[4]。忠诚观念是外在的忠诚道德要求内化而成的内心的忠诚意识。忠诚情感寄托人民警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职业、对组织的认同,它在教育、社会生活经验及职业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产生,最终与忠诚观念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忠诚行为。忠诚意志是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及思想渗透抵抗力。

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是继承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的需要。忠诚融入人民警察血脉,作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立警之魂[5]。自1927年党中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成立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保卫组织——中央特科后的九十多年奋斗历程中,公安机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公安机关之所以能战胜一次次困难,挺过一次次难关,靠的就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就是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总之,忠诚精神与忠诚文化在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是强化职业道德的需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公安民警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6]。培育忠诚警魂,是推进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有助于激发学警入警前培养起忠于职守、奋发进取的意识,展现忠诚求实的精神风貌,展现过硬的政治素质,将进一步推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并将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关键时期,保平安、助发展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显得愈发重要[7]。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激发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激发工作热情,顺应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建设现实要求,为公安机关提供坚强后备力量,是提高队伍战斗力实践中的强大牵引力和牢靠精神支撑。

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是应对复杂形势的有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旧艰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息,内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分裂、渗透活动出现新的形式与特征,种种矛盾问题显露,若不能妥善应对,必然对国家发展与政权稳固产生不利影响。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战场,因而忠诚教育不能忽视忠诚意志的培育。只有锤炼忠诚意志,才能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提高政治敏锐力,才能保持立场坚定,为应对复杂形势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

二、“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本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契合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所谓“知”是关于思想、观念、道德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是传统思政课堂关注的主体内容,也是塑造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行为的基础,因而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无疑是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主要渠道。“行”就是实践,感性认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对事物认识的飞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论源自实践,又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其核心就是“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这表明,仅仅通过“思政小课堂”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社会大课堂”这一实践的检验,才能将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从而达到忠诚的有效培育。

(二)“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以“四门课”为主体内容的“思政小课堂”在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意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了解哲学原理,增强对共产主义的认同,锻造学生的逻辑思维,奠定忠诚意识培育的观念与信仰根基;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党和国家风雨奋斗历程,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学习革命英烈忠诚之魂,是忠诚精神的情感引导;“毛中特”课程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包含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治国思想、党的路线纲领政策,成为忠诚精神的行为引导;思想道德修养课内含着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忠诚意识规范与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育忠诚警魂关键的教育形式,忠诚意识的培育需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发挥课堂引导的积极作用。

但是,思政理论课的难点在于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学生必然会对其产生一定心理距离,减弱忠诚教育的接受度。而“社会大课堂”是对“思政小课堂”的深化与延伸,让知识变得更鲜活,使学生更易接受,对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忠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社会大课堂”对“思政小课堂”的深化作用。这种深化作用体现在通过在“社会大课堂”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忠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大课堂”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密切同人民群众以及一线人民警察的联系,从他们身上学习体悟忠诚精神,帮助学生深化忠诚情感。“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契合于强化政治素质、增强实战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与为公安战线培育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理念和思路上着重强调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8],始终贯彻了学生为本原则,强调实践环节,关注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多种素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深化了课堂学习中对忠诚指向、忠诚观念的理解。

二是“社会大课堂”对“思政小课堂”的拓展作用。通过在“社会大课堂”的亲身体验,实现传统思政课堂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教育目标。“思政小课堂”的忠诚教育终究只停留在纸面,而公安工作一线的复杂工作情况考验学生的政治定力与鉴别力,是对忠诚教育课堂学习成果的一次深刻检验,是学生绝佳的锻造忠诚意志的机会。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思政小课堂”式教学,如果能够辅之以“社会大课堂”方式,将教育的灵活性发挥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增强对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认同,进而外化为忠诚行为,展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力量。

三、大型活动安保是忠诚教育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有效载体

大型活动安保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接触与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以大型活动安保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忠诚教育工作,能够充分运用“社会大课堂”的便利,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加深对忠诚的认识,并将产生良好成效。

(一)大型活动安保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安保活动了解公安机关承担的职责使命,更加近距离接触到公安工作本身,因此,大型活动安保是学生宝贵的实践机会,能够经由这一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

第一,贴近实战,全方位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务知识和专业素养。大型活动安保是公安机关常态实战工作之一,助推公安教育工作贴近实战,帮助公安教育脱离固态僵化的理论性教育,使其变得更为灵活、多变并服务于公安实战。安保工作中公安学警与公安机关民警并肩作战,这种工作方式既发挥了公安民警的示范带头作用,又使学生深入了解公安工作实质并提升公安学警的专业知识。

第二,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实战能力。安保活动使公安学警离开“思政小课堂”,深入基层一线,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替代单一的校园授课形式,弥补了课堂授业的不足。同时,公安学警参加安保实战工作,深层次了解执法环境的严峻以及公安工作的繁重,更能激发他们出色完成安保任务的内在动力,真正培养他们听从指挥、纪律严明的职业意识。

第三,强化问题导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通过亲身参与公安工作,利于学生发现公安工作的难点与重点,通过对安保工作中情况、问题的整理,实现对理论学习的反馈,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深入接触公安工作,能够学习到课堂难以教授的知识,对课本知识起到很好的补充与更新作用,实现知识的与时俱进。

(二)大型活动安保在忠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通过大型活动安保使学生明确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认知。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认知局限于同学互评、学管干部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次,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在综合测评中占比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也不能使学生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学生在大型活动安保中能够与人民群众、与民警有更密切的接触,学生能够从人民群众、民警的反馈中得到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更为直接、客观的判断。通过这种整体认知,能够引起学生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更多关注,找准问题与不足,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地自我反思与自主学习。

第二,以参与安保活动为范例,为思政理论课提供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应打破过去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将安保活动的范例融入课堂,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人具有模仿榜样的天然倾向,对于未经公安工作历练的大学生来说,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模仿倾向,在课堂上交流身边的榜样及先进事迹,有助于榜样选树效果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思政课主讲人,做到教师与学生在忠诚教育工作中的互动,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与观念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可以提升课堂活力,将对忠诚意识培育产生良好效果。

第三,打造大型活动安保实践教学基地,营造浓厚公安忠诚文化氛围。公安院校应以此为契机,依托大型活动安保平台,将忠诚教育与安保工作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处理单位内部上下级、同事间、工作与个人事务的关系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能力,进而将纪律意识、忠诚意识内化于学生的日常安保工作中,提升学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进取心,保证安保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彰显了思政教育的魅力和不断深化与提升的教育成效。

(三)以大型活动安保助推忠诚教育的经验举措

大型活动安保逐步成为公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院校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积累了宝贵的学生管理经验与教育经验,其中多项具体举措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工作结合,促进忠诚教育的效果提升。本文将从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间维度探究忠诚教育的创新实践。

第一,战前积极开展思想动员。“思政小课堂”仅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动员。此外,发出倡议书、决心书,开展安保誓师活动等是公安院校大型活动安保常见形式,会极大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斗志,调动他们走向实战一线的积极性。高度重视、精密筹划这种形式的动员大会,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使命的忠诚意识悄无声息融入学生思想,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公安岗位的一次思想升华,也是忠诚教育从课堂走向公安工作的重要衔接,是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的重要契机和有效形式。

第二,战时发挥好学校与安保一线两个阵地的作用。公安院校与安保一线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强化党建工作,把党团小组建在一线,经常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推动重温入党誓词、学党章、佩党徽的常态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化对党的认同,培育对党的忠诚意识。思政课的主要阵地虽由学校转到安保一线,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一线带队教师一人之事,需要学校在后方的大力支持。相关行政单位组成督导检查小组,对安保一线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真学真做。相关科研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对公安院校大型活动安保党建经验、问题挑战和解决路径等做出系统阐释。由专门老师到安保一线对学生进行主题宣讲,将“思政小课堂”搬到公安工作一线,身处现实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第三,战后做好忠诚教育全面总结与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既能继承大型活动安保期间忠诚教育好的做法,为未来安保工作提供经验指导,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思问题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避免,这对于忠诚教育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参与大型活动安保的学生进行广泛的表彰,发挥各种形式表彰的激励效应,强化学生荣誉感、使命感,进而提升学生对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同时,对学生大型活动安保过程中思想动态的把握要贯穿始终,对于泄露党和国家、公安工作秘密或传播不当言论等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对安保活动中心理波动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并做好追踪记录,在保障安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增强其组织认同感,培育学生忠于公安工作与使命的忠诚精神。

四、结语

本文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视角,以公安院校大型活动安保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忠诚教育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对忠诚教育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大型活动安保等关键词的关系厘清与逻辑推演,回答了忠诚教育在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回答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警魂中的作用问题,回答了大型活动安保能否有效发挥“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效果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战前、战时、战后三个不同阶段发挥好“思政小课堂”与“大型活动安保大课堂”协同作用的具体经验举措,以助推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安保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跟踪导练(一)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02 飞控技术与机场安保引关注
建设全球最大最先进核安保示范中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