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2019-01-26卢松
卢 松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乡村振兴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应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让农业成为基础性产业,做新时期的农民,这样才能建成美丽乡村家园。
1 乡村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
通过打基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强乡村经济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以农民为中心。乡村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问题,恢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高乡村规划的前瞻性。同时,还应当深挖农村文化,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对不良风貌进行综合整治,抓住当前乡村地域特点积极打造农业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导向,调动农民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富足感,这样即可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来;此时乡村也就成为吸引人才的胜地,产业链也因此而进入良性循环体系之中。乡村规划及其管理是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规划发展离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比如,英国采用的是政府与行业协会“联手”的方法,其环境、农村事务部以及粮食等内阁部门,维持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运营;乡村支付署负责乡村规划建设各项方案的具体实施。事实上,目前国内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当前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因地制宜,着力发展乡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才是长效发展机制。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发展乡村产业,对乡村规划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比如,襄阳九集镇,乡村规划面积6 520亩,致力于发展复合型农产品,并以此作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兼顾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本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的辅助性产业,实现了无烟化发展。从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其综合考虑了本地区乡村场地肌理和农村地块的使用价值,结合魅力乡村规划建设目标,将本地农村打造成一核、一心、两轴以及四区和多渗透的生态经济带。再如,青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乡村规划5 500亩,以青岛地域文化为产业特色,着力发展海洋特色、文化以及滨海旅游产业,整体规划为一轴一带以及双核六区结构,致力于将其培育成特色新型美丽乡村建设标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质量,都应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路径
2.1 树立多元化的价值理念
早在1988年欧盟就提出了多功能农业这一概念,其中明确指出现代农业并非只有生产功能,其还具有其他多项功能与要求,比如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功能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推行的稻米文化,进一步扩展了农业功能。国内对此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多功能农业村进行了实践探索,比如莫干山红枫农业公园等,为国内乡村建设与发展探索多元化的路径与方法。近年来,国内三农问题成为党中央的工作重心之一,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并且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确立新型的农业建设与发展体系,2018年强调要继续培育乡村以及发展新动能和建设美丽新乡村。事实上,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元价值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便如此大多数学者对产业导向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观念已达成共识。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单一的发展耕作型传统农业,而是应当紧密联合生产环节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升农业多元价值,同时也是区别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之所在。总体而言,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经济价值提供外,生态以及社会层面也体现出价值的多元性,通过叠加以及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促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
2.2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
第一,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品牌效应。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当确保产业兴旺以及夯实基础,建立健全产业、生产以及经营共同体,确保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增强农村地区的龙头产业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发展产生品牌,提升其效应,以此来拉动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走科技创新以及精品化生产道路;三是,在当前的产业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强与周边村镇之间的相互协作,并且兼顾本地区的整体发展。一方面要精细分工,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终端成为信息数据传递的重要渠道,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第二,发展多元产业,强化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要培育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乡村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应当全面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大信息、休闲观光以及健康农业发展力度。其中,观光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当紧紧依托于农村现有的资源及其特色,并且在基本要素上下功夫,满足广大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围绕主题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之目标。
第三,延续乡村生态格局,建立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环境。乡村产业应当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发展理念,产业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建设应当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发展乡村,又要保持乡村的持续活力。一方面要延续乡村原有的生态格局以及自然肌理,另一方面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当分布进行,有主次之分,比如农村旱厕改造以及污水和垃圾综合分类处理,加强乡村规划建设。
第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城乡联动共同体。产业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确保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时,还应当建立专业市场以及展览会场和新项目研发中心,重点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村级文化、餐饮以及休闲和娱乐功能,全面提高乡村从业人员素养和品质。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游憩体验以及物质基础建设,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配套设施应当保持商服一体,服务村民以及吸引游客,积极打造新型的美丽乡村共同体,全面推进我国城乡互动发展,优化和提升乡村建设活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产业导向是美丽乡村振兴和规划建设的基础,新形势下更应当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实现乡村规划建设以及振兴发展,有效解决新一轮的乡村规划建设重点问题。实践中应当以农业主导型产业村建设为重点,在全面分析国内外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产业主导型美丽乡村发展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