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生:历久弥新,行稳致远
2019-01-25陈小华钱欢欢
文/陈小华 钱欢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不知不觉,大生集团已走过123 个春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生集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投入使用的国内首个智能化、自动化的纺纱生产线再次成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典范。对大生人而言,从张謇筹建开厂的那一天起,它注定要成为“传奇”。
从一开始就是“第一”、“唯一”
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之初,就确立以西方先进企业制度来管理企业。为此,大生纱厂积极以股份制办厂,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制定了厂约,注册了商标,发行了股票等,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1899 年,大生纱厂的建成,更是标志着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启程。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270 米的青铜甬道上,镌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大事件,大生纱厂创立的条目也赫然记载于此。“从1895年,在唐家闸杨家湾河畔,圈地62亩,以2 万纱锭起家,发展到现在,可能在中国民族史上、纺织史上绝无仅有。”每一个大生人说起自家的历史,都带着万分的骄傲。
“滚动式”技改不停步
近40 多年来,大生经历了多次大的技术改造。其中一次更是影响力甚大,进入无锡轻院高校教科书教学案例。改革开放前夕,时称通棉一厂的大生制订了《1973 ~1975年生产技术发展规划》,提出采用新技术全面改造一纺车间的方案,一、二期工程共2.3 万锭,全程配套应用新技术,定名为“棉纺新技术车间运输化、自动化、连续化”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科委和全国纺织工业重点项目,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二万三改造”。到1978 年8月,“二万三”车间全部建成投入试运转,先后共采用自行研制和国内科研成果33 项,形成半制品、成品运输线。各工序广泛采用自动化装置代替手工操作,主机实现高速、大卷装。1979年,经纺工部、国家科委鉴定达到20 世纪70 年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并组织全国各地的纺织厂代表到工厂参观,通棉一厂成为当时全国的纺织样板。
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80 年5 月,江苏省纺工厅在工厂召开“技术消化工作动员大会”,制定了“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工作计划”。以此为契机,通棉一厂开始引进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运营水平,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能源、工艺、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等的改善,工厂产品质量和档次快速提升。1997 年始,通棉一厂以“启动印染、拉动两头、强攻质量、开发新品、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重点,按纺、织、染一条龙配套技改,又先后实施了一期国债和六期国债技改项目,使集团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并提前实现了国家纺织总会提出的花无卷率达30%以上,纱无接率达95%以上,布无梭达50%以上,精梳产品达50%以上的“三无一精”要求。当年的“魁星”、现在的“大吉”产品逐渐享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也逐渐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税利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
“智能化”工厂的智慧与“博弈”
党的“十八大”以来,智能化浪潮来袭。秉承张謇实业兴国的情怀和敢为人先的策略眼光,2013 年起,大生集团新一轮纺织产业升级转型技改项目(三期工程)拉开帷幕。从传统纺织走向现代纺织是一次飞跃,从现代制造到智能制造更是一次飞跃。当时,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先例,许多新技术需要在改造过程中摸索、试验、总结和提炼,但大生人不畏艰难,近5 年内先后投入近6 亿元用于技术改造特别是纺织智能创造,取得了新的突破。
从“大生马头”出发,驱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大生集团的新厂区。在数字化纺纱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有序的操作着、忙碌着。很难想象,这个占地2 万平米的厂房,只需要不到100 人,就可以完成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一系列纺纱流程。工人王波亲身感受:“以前,自动化程度没这么高,用的人也多,环境也差,卫生也差,安全也差。做什么事情,比如前纺到后纺,都要人力去拉,去牵,去扛。现在自动化程度高了,环境好了、安全系数高了。”
这是国内首个智能化、自动化纺纱生产线,2015 年投入使用,也是为了庆祝大生集团走过120 个春秋。据介绍,这样一个车间还拥有自控的空调系统、绿色照明系统等,可以让能源成本下降15%。同时,也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效能。据悉,整个车间的用工100 人不到,对照传统行业,用工的幅度大幅下降,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车间有效产量则能提升10%到20%。数字化纺纱车间的建成,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效益效能,还有效缓解了当前纺织行业普遍存在的用工难问题,为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驱动的根本:体制机制
进入新世纪之后,经南通市政府批准,2004 年8 月,大生实施了改制,由一个全国有的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集团融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为一体,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着力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实施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资产规模急剧扩张,产业链快速延伸,2004 年12 月,以6 600 万总资产收购重组了江苏南通二棉,二棉与大生(一厂)同祖同宗,又重新走在了一起。从此大生进入了纺织主业集聚、整合、改造、提升的历史新阶段,“再造大生”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改制以来,大生效益持续增长,销售收入从15 亿元提升到30 亿元左右。集团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税、人均利税四项经济指标连续12 年成为全国棉纺行业“排头兵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纺织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南通市纺织协会会长单位。
近年来,大生集团积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做精主业,适度多元”总体思路,积极打造企业积极升级版,在注重纺织主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适度发展特色家纺、经济经贸、汽车销售和文化产业等产业板块,逐渐使集团形成覆盖纺纱、织造、染整、特色家纺、针织服装到市场、物流、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低碳环保、高端时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大生文化街区产业项目进一步集聚,已被认定为苏中地区首家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省级众创空间。大生汽车销售已拥有“DS、JeeP、雷诺、奔腾、传祺、宝沃、领克”7 个汽车品牌,在南通地区的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面对集团新的发展要求和愿景,面对集团多元业态、多种运营的生产经营架构,大生又实施了新一轮运行机制改革,百年大生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百年沉淀的它,带着“实业”精神仍稳步前行,走向第二个“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