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来建设小康社会的逻辑理路

2019-01-25杨刘保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现代化

杨刘保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使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时,谁也不曾想到,中国接下来的40年,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4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天斗地、自我革新的40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激流勇进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星光闪耀、流光溢彩的40年,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接轨世界、巍然屹立的40年。40年,不长也不短。于历史,40年不过一瞬;于人生,40年已经不惑。不惑的是:40年的征程,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给中国带来了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40年来,改革开放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与改革开放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携手并进。回顾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的艰辛历程,不仅是为了总结过去,追寻历史,更是为了开启未来,继续前行。40年改革开放历程遵循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把握了一个价值取向——人民幸福,依靠了一种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

一、遵循一个发展过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发端于邓小平同志1979年关于“小康之家”的描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①由此可见,我们所追求的小康,就是既非很富裕,也非很贫穷,而是处于从贫穷迈向富裕的过程中,是指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希冀并享有的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党全国人民20多年勠力同心和艰苦奋斗下,到2000年年底,“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得以胜利实现:GDP达到99214.6亿元,是1978年3645.2亿元的27.22倍;人均GDP达到7858元,折合美元为945美元,是1978年226美元的4.18倍,圆满完成了“人均800美元”的既定目标。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是2039美元,可见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依然任重道远。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实现标志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完成,小康在量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继续迈进。但第三步目标宏伟,时间跨度大,近半个世纪,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时间序列上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细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形成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描绘出了这样的发展蓝图:“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②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于是,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时间里,胡锦涛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成功实现了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时代要求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变,但却标志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历史倒计时,进入了决定性阶段,为我们描绘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幸福图景。从2012年到2020年的八年时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③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答和解决了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回答和解决了发展方式问题,坚持深化改革回答和解决了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依法治国回答和解决了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基础问题,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回答和解决了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思维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回答和解决了发展的领导核心问题。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方向、原则更加明晰。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们正走在从“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路上。

从小康社会的设计与发展过程来看,我们正走在“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征途中,更具体地说,是已经开启并即将实现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全面小康则是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小康,发展更加均衡与协调,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小康,也包括地域上全面小康,还包括群体上全面小康,即每个群体都达到小康水平。

由此可见,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递进和提升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在前,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小康在后,是总体小康的提升和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把握一个价值取向——人民幸福

不同的年代,幸福有着不同的内涵。动荡的年代,幸福的内涵是安定;安定的年代,幸福的内涵是温饱;温饱的年代,幸福的内涵是小康;小康的年代,幸福的内涵是尊严和公正。

早在数年前,幸福一词就备受关注。2010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④幸福成了发展的新标准、新维度,使得幸福这样一个话题更加显性化。2011年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网民互动时,对幸福一词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幸福,就是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发展生产和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⑤2011年2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政府有哪些考虑?”等问题时,他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一关于幸福定义的“四心论”得到网友们的广泛认可,因为只有解决了人们生活的这个“四心”,我们每个人才能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曾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⑥这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调,使全体人民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把这种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上升到更高层次,将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提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真正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享有和享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要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获得感就是幸福感,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与人民幸福实现有效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⑦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人民幸福这一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始终坚定不移,它形成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蕴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笃定于激流勇进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依靠一种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过去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改革事业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凡是容易改的已经改完,而接下来的改革每推进一步都是在啃硬骨头,在涉险滩,既会遇到思想观念的束缚,也会遇到利益固化的藩篱,各种各样的阻力在所难免。但不改革是不行的。要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问题和挑战,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仍然要依靠改革的不断深化。德国《明镜周刊》2012年4月5日刊发一篇分析中国经济的文章指出:“中国若不对其经济增长模式加以改革,下坡的势头将会加速,经济增长不够有力,就无法创造就业,工资就会停滞,这个国家就会面临着社会动乱,现在的局势就很危险。”⑧此言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警醒我们: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更大的决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把小康社会建设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

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了集聚效应,是问题倒逼了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而这一轮新的改革与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性质上不同,背景不同,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同。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属于拨乱反正,要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革故鼎新、破旧立新,当时期盼改革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而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则与40年前的改革一呼百应的社会局面不同,因为牵涉到利益的重新调整、重新分配,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必然触及到某些人、某些群体的既有特殊利益,所以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关于应该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去改,先改什么,已经越来越缺乏共识。甚至有些群体企图用自己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来影响改革的总体进程。李克强总理曾说:“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不管是既得利益者还是底层民众,对于这一次的改革,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敏感。

但是,今天,没有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持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也难以建成,所以,我们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确定了改革的重要战略地位。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⑨并提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总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在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过程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理顺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到2020年,就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必将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

①《邓小平谈“小康”》[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4856/74957/5122411.html.

②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

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④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⑤《温家宝谈如何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EB/OL],http://news.cntv.cn/20101226/102740.shtml.

⑥《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5/c_113697411.htm.

⑦⑨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第12页,第21页。

⑧转引自宋福范:《时局变化与执政党应对之策》[EB/OL],http://www.71.cn/2012/1128/696392_3.shtml.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现代化
我家的小康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