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2019-01-25伍慧慧郭丽珍
伍慧慧,吕 雄,郭丽珍, 季 兵*
(1.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州 51149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痛风是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的男性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处,在饮食不节、受凉、过劳等因素下诱发关节急性炎症反应。其特点是患处红肿热痛,活动功能受限及日久出现关节处变大畸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1]。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指出,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首次发病年龄平均为48.28岁,呈年轻化趋势[2]。痛风方是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痛风的经验方,具有清热泄浊、消炎止痛、降尿酸作用,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8±10.0)岁,平均病程为(33.53±11.12)h。对照组,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44.17±11.22)岁,平均病程为(29.63±11.84)h。2组年龄、性别、急性期发作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的诊断标准[3]。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湿热蕴结证: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同时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本次痛风发作时间不超过48 h。3)年龄在25~75岁。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者。2)处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活动期、精神疾病患者。3)已服用过相关抗痛风药物者。4)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服药期间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及饮水量>2 L/d。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商品名:西乐葆,0.1 g/粒,辉瑞制药)0.1 g/次,1次/d,饭后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风方。方药组成:黄柏15 g,山慈菇15 g,玄参15 g,薏苡仁30 g,茯苓15 g,泽泻15 g,车前草15 g,忍冬藤15 g,防己15 g,赤芍15 g,地黄15 g,牡丹皮15 g,当归10 g,牛膝15 g,炙甘草6 g。1剂/d。疗程7 d。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积分<5分),主要化验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积分5~7分),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积分8~10分);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无改善或加重(积分>10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s ,n = 30)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s ,n =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11.80±1.86 4.90±2.10## 6.90±2.40#对照组 11.77±1.45 6.50±2.31## 5.27±2.54
2.3 2组治疗前后WBC、NE、CRP、ESR水平比较 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ALT、AST、Scr、BUN水平比较 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WBC、NE、CRP、ESR水平比较(± s ,n = 30)
表3 2组治疗前后WBC、NE、CRP、ESR水平比较(± s ,n =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WBC/(×109/L) NE/% CRP/(mg/L) ESR/(mm/h)治疗组 治疗前 11.72±3.06 0.82±0.91 37.79±1.73 42.90±13.47治疗后 4.84±1.39##△△ 0.59±0.57##△△ 6.49±1.56##△△ 10.41±5.12##△△对照组 治疗前 11.72±2.68 0.78±0.12 33.94±11.21 38.89±14.98治疗后 7.59±2.16# 0.70±0.88# 8.95±5.42# 14.97±8.95#
表4 2组治疗前后ALT、AST、Scr、BUN水平比较(± s ,n = 30)
表4 2组治疗前后ALT、AST、Scr、BUN水平比较(± s ,n =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组 别 ALT/(U/L) AST/(U/L) Scr/(μmol/L) BUN/(mmol/L)治疗组 治疗前 24.95±7.12 24.25±7.36 81.50±11.80 5.30±1.27治疗后 23.56±6.83# 21.95±5.72# 80.80±11.12# 5.60±1.39#对照组 治疗前 24.02±6.57 24.95±7.18 73.28±13.85 5.42±1.24治疗后 22.22±6.67 23.56±6.83 71.24±14.44 5.46±1.20
2.5 2组治疗前后BUA值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BUA值比较(± s ,n = 30)μ/mL
表5 2组治疗前后BUA值比较(± s ,n = 30)μ/m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455.3±40.42 382.17±24.55# 73.14±32.31##对照组 447.9±50.50 442.68±46.93 5.32±23.23
3 讨论
现代医学常用的抗痛风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COX-2抑制剂、糖皮质激素、XO抑制剂等[7]。其中塞来昔布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但长期应用也有一定不良反应,且容易出现停药反应,病人常不可耐受[8]。因此临床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外感风、寒、湿之邪,内外夹击,湿热毒痰阻滞经络引发。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患者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节致尿酸升高,在一定的诱因下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湿热病篇》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摄入过多湿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津液布散失常,聚湿成痰浊,痰浊蕴于关节,遭湿热之邪炼蒸,凝于关节处而成结晶石,致经络不通而发生红肿热痛等症状。发病的根本是湿热之邪蕴于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痛风急性期发作以标实为主,急则治其标,故治疗应以清热祛湿,去浊通络为法。痛风方是以四妙散为底方调配而成,是清热燥湿的代表方。研究[9-11]表明,四妙散可以有效治疗痛风发作。痛风方中黄柏清热燥湿、山慈菇清热散结、玄参清热凉血散结,三药合用可清热祛湿,消肿止痛,共为君药;祛湿不健脾,非其治也,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去浊,泽泻、车前子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防己、忍冬藤祛湿通络,有助于去除关节肿胀重着,共为臣药;赤芍、牡丹皮、生地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当归可活血通络,可加强关节的通利作用,共为佐药;牛膝引药下行,使药物直达四肢关节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去浊通络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本方所含多数药味均有较好的抗炎止痛,降尿酸的作用。黄柏、牛膝提取物有抗炎症反应、杀菌作用[12];薏苡仁有消炎止痛、抗兴奋作用[13];山慈菇的有效成分是秋水仙碱,可有效抗痛风、抗炎[14];防己可镇痛、消炎、利尿[15];牛膝的有效成分是牛膝总苷,具有消炎、抗痛风的作用[16]。全方通过多环节、多机制达到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液中急性炎症指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病程的发展,明显改善关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具有降尿酸作用,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