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精英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2019-01-25刘雅婷上海杉达学院
刘雅婷(上海杉达学院)
历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均显示,新加坡在“教育制度质量”排行榜上一直名列世界前几位,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迎合经济体竞争力的需求方面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把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评为世界上最佳教育制度之一。一般意义上所阐述的“精英教育”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时代,大部分以传播先进的知识作为实施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被称之为“精英教育”;另一方面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建立在大众化高等学校之上的其它研究性的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为精英教育②。相较之下,前者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后者体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平台上的高质量教育。目前,精英教育一般指后者①。
1 .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实现“精英教育”的意义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精英教育意识的推动,“精英教育”的思想逐渐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高职教育不应满足普通人才和大众化人才的培养,还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优秀技术技能的精英。这种精英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打造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市场价值。
2 .新加坡精英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人人成才的理念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理念虽然是将一部分精英人才分流出来,但同时为其他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方向,给予了人人成才的机会。这与我国的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李开复曾经说过“一个优秀、努力、自信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的成功概率也许是90%,进入重点大学,概率也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③。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级实用学位。高职毕业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同样能够成为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专业人员。
2.2 提高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教学水平的迫切性
笔者所在的上海杉达学院招生辐射全国地区,有许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都前来报考,但与普通本科院校约同类型专业比较,学生基础还是较为薄弱,且还存在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本专业知识缺乏兴趣的情况;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较好,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课程内容的安排常常有“吃不饱”的状态;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很难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的学情给教师的课程教学带来难度,教学水平和方法亟待提高。目前,我院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教师出国访问学习等项目,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国际化的视野。
2.3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理念与我国传统“因材施教”理念的高度契合性
“因材施教”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理念与此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对笔者所在的现代设计学院一年级学生所做的调查得知,学生的专业水平差距很大。水平较好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能够正确掌握透视和解剖的理论并应用于绘画中,而水平较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表示并未接触过透视和解剖的基本理论。新加坡成功的教育经验证明了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精英教育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分成三种不同授课班级的经验。在大一学生入学后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测验,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重新分班,打破原来的班级,实行分层教学。这样,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教学方法上会根据不同层的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旨在提高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3 .高职院校“精英教育”模式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实行分层教学,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的设计类专业教学要求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坚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和“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可在在学生大一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学习意愿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打破原来的班级授课制。如果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可以为其设置考试,让其有机会进入较高水平的班级学习。为此,需要学院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灵活管理课程和教学,或者以一个系部为单位开展实验性教学,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集体研讨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适当删减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釆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巧妙地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
3.2 创设学习环境和“精英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培养“技能精英”
在“精英教育”理念被认可的前提下,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精英教育模式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没有具体模式的的构建和支撑,精英教育只能存在于理想的层面。精英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规模小、成本高的教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保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较为优质的教学质量。精英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资源集中和重点锻造,以期实现精英教育的目标。参加设计竞赛是一种很好的精英培养方式,这样可以集中资源优势,将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重点培养,使学生在竞赛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养成精英的品格。
图1 “高雅文化进社区”阳光画坛志愿活动现场
3.3 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在美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间有明确的要求,美国的大学在招生时也尤为看重学生是否有志愿服务的经历,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培养。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号召,上海杉达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成立“现代精英”志愿服务团,志愿服务团的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精神,为社区的儿童开展“高雅文化进社区”阳光画坛志愿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意识。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和年龄的碰撞和交流能够教会学生们如何面对差异,面对不同,还教会他们学会包容差异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志愿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探索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力。
图2 “高雅文化进社区”阳光画坛志愿活动开班仪式
3.4 试行“导师制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
精英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基础薄弱,大众对精英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现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也不适于精英教育的开展。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精英”意识未被激发,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浮于表面的宏观性、理论性研究,缺乏专业化、实践性指导④。传统的“传授—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精英心态的培养。精英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综合性的过程。社会、学校未能提供系统的模式同时缺乏具有经验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停留在课堂教育、思想引导上,局限于知识传授,教学实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导师制度是实施精英教育较为适当的措施。学校可选择工作责任心较强,教学教育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分别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向更深、更广和更精的精英方向发展。同时,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精英教育”的必备条件⑤。因此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更为严格的师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如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全面而广阔的知识面等等。
笔者所在的上海杉达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在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如下:(1)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应采取将现有教师派出参加短期培训和定期培训,鼓励现有教师攻读职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等多种途径。(2)聘任行业中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为专业带头人,加大对师资的培养力度,包括中青年教师及教学名师的培养,使其达到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标准。(3)努力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湖南软件学院现代设计学院分批安排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与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置换调整,采取教师到企业顶岗的方式,在企业连续工作锻炼3个月以上,力求使8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
4 .结语
高职教育应具有精英化和个性化等自身特点,如果在内涵上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实施效果。我们深知一个好的理念和想法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广大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去强化这种内涵的发展,这是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