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车载作用下跨中挠度数据分析
——以平潭海峡大桥为例
2019-01-24刘波
刘 波
(惠州市惠阳区代建项目管理局,广东 惠州 516000)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桥梁的数量激增,桥梁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更是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但是,在享受桥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2007年6月,九江大桥船撞桥断事故发生,桥段坍塌,共造成8人死亡[1].2016年6月广东河源城南出口的匝道桥突然垮塌,行驶在匝道引桥上的4辆大货车瞬间栽落十几米高桥底,造成1死4伤.因此,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对桥梁的有效运营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桥梁结构的复杂性,对结构健康状况的评价缺乏通用有效的量化指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程.浣石等[2]提出基于数字摄影图像处理技术的远距离面内小位移测量方法,实现了高精度测量远距离大跨度桥梁跨中的挠度.刘纲等[3]对桥梁跨中挠度与温度及荷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跨中挠度与温度计荷载有较好的相关性.
现在对桥梁监测研究多为挠度与单一荷载及温度的大概念研究,较少涉及不同种类车辆荷载对桥梁挠度影响的研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平潭海峡大桥[4]进行跨中挠度监测,重点研究不同种类车辆荷载对桥梁挠度的影响.截取平潭海峡大桥通航2跨,由Revit建立2跨桥梁模型,其中将两台测量仪布置于中间桥墩柱上,标靶设置于桥梁跨中位置.车辆荷载对跨中挠度影响较大,对桥墩位移影响较小.测量仪观测标靶变化与初始状态对比,得到竖向和横向位移变化规律[5].
图1 Revit构建测量仪布置图模型
图2 测量仪测点布置图
1 基本原理
在被测目标点位置处贴上一块合作标靶板,如图3所示.标靶板上有多个识别图像(对于不同的工程合作标靶板上的识别图像可以不同,形状也可以不同),通过拍摄合作标志图像,并通过软件处理得到被测点的平面内位移.
图3 合作标靶板及合作标志点
监测系统由图像采集系统、监测软件、监测工作站组成.监测桥梁挠度时,在主梁挠度测点上布置合作标靶,并在远处放置图像采集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实时的采集目标合作标志的图像,然后通过千兆网卡传输到监测工作站中,由监测软件处理并保存数据,同时将处理完的图像删除.在实际中,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设备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个图像硬件系统通常都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主要部分:光学成像设备、数字化设备、图像存储设备、计算处理器、图像显示和输出设备,如图4所示:
图4 数字图像系统的硬件流程图
2 监测数据
实测数据中包含诸多非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截取A测量仪实时监测2015年4月13日10:52:52—2015年4月13日10:53:13挠度-时间曲线,B测量仪作为复检仪器.通过限制车速在60km/h以内,观测跨中位置前后100m左右,不同载荷车辆对Y方向位移影响如下:
图5 小型面包车:载重约为1.5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0.16mm
图6 小型越野车:载重约为2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0.17mm
图7 公交车:载重约为7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0.18mm
图8 小型集装箱货车:载重约为15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0.5mm
图9 重型集装箱式货车:载重约为18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0.7mm
图10 重型集装箱式货车+大巴车:载重约为30吨Y向挠度变化知为:1.1mm
3 挠度数据分析
车辆荷载与跨中挠度具有相关性,已通过相关领域中的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对上述实际数据的分析,列举跨中挠度与车辆荷载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1 跨中挠度-车辆荷载关系曲线
由图11可知,在活荷载加载前期,跨中挠度增长较为迟缓,加载后期,随着荷载增加,跨中挠度增长率明显增大.同时,车辆荷载作为影响挠度的主要因素与跨中挠度的具有正相关性.
4 结论
通过对平潭海峡大桥跨中挠度数据的长期监测,并且对挠度与车辆荷载相关性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车辆荷载是跨中挠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跨中挠度与车辆荷载成正相关性.
其二,活荷载7.5吨前期,跨中挠度增长率较小,活荷载加载到7.5吨后期,跨中挠度增长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