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1-24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纺织品纤维标准

杨 颖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一、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是我校(嘉兴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纺织企业内部的产品检测,质量监督检验局、海关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检,纺织品跟单及贸易的质量监控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染料化学等课程内容,与这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的先修课程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教学方式落后

该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讲理论(32学时)、再进行实践(8个实验项目),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全对应,两者有所脱节,导致学生在理论课上被动学习,实践课上不能学以致用,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所以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向着“教、学、用”一体化方向改革[1]。

2. 教材内容体系编排不合理

该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选用蒋耀兴主编的《纺织品检验学》(中国纺织出版社),教材内容不够系统,学生觉得内容较杂,在知识点的消化和应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前后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连贯性差,项目和任务不够明确。实践部分采用自编实验讲义,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存在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不能完全相对应,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及操作不规范问题。因此,该课程的理论内容需要重新整合。

3. 网络及其他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其他教学资源不足及实验室条件有限,无法实现所有检测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践操作。单一依靠PPT和板书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实际动手操作更无法得以训练,致使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检测工作需要[2]。

4. 考核方式单一

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60%(其中闭卷考试占48%,平时作业占12%);实践部分占40%,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综合评分。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理论考试前突击背考点,而并未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实验报告抄袭,实践动手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解决“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PBL是一种非常适合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情景模拟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实际检测流程安排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某一测试项目,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跟踪关注检测中的每个环节,整个教学和配套实验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并由学生独立解决每一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由学生出具检测结果报告。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在每一环节中不断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

二、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1. 教学内容项目化整合

“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以检测机构的检测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检测能力为主线,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及学生日后的发展潜力,分别从纤维、纱线、织物三个方面展开。以纤维、纱线和织物的鉴别、性能检测与评定作为项目载体,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逐步递进,构建5个大项目、9个子项目。其中,每个项目都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构建如表1所示[3]。5个大项目设计成9个子项目,其中项目1~5分别涉及纺织纤维材料的认知、检测、鉴别、吸湿和几何结构特征,属于基础型模块;项目6~9分别涉及纺织材料的光、电、热、力学性能及品质检测等内容,属于强化技能型模块。基础型模块项目为技能型模块项目打基础,由浅入深,使学生的能力培养逐渐提升。

表1 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构建

2. 教学模式改革

深入企业、工学结合是“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途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模拟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工作流程安排教学项目,开发基于PBL模式的项目化课程,注重“教、学、用”相结合,在完成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检测机构的工作流程,熟悉各种检测标准,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在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有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到了重新构建,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项目二中的“纤维的鉴别”子项目为例,阐述该项目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1)教师准备。实验前准备棉、麻、丝、毛、化纤等纤维,以及显微镜、切片器、打火机、酒精灯、化学试剂等。(2)情景布置。带学生进入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某检测中心接到某公司的委托检测任务,对几种未知纤维进行定性分析,要求提交检测报告单。(3)派发任务。给各组分别派发几种未知纤维、检测报告模板,阐述课程的基本要求。(4)学生分组。在纤维分析实验室进行自行分组,2人一组,1人负责检测,1人负责复查并出报告。(5)任务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并实施,尝试合作或独立完成鉴别任务。(6)教师指导。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7)理论知识复习。通过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参考文献,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8)出具检测报告。该项目的成果就是确定每种未知纤维的种类,并出具检测报告。(9)小组互查。先由本组学生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再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对其结果进行评估打分。(10)师生共同讨论整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并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和修正方法,最后对纤维鉴别工作的操作步骤进行总结。

3. 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采取项目汇报、实验操作及理论考试三部分进行考核,按比例综合打分[4]。(1)项目汇报为每个项目完成后,每组出具该组的检测报告并派代表进行演示和讲解,同时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最终报告的准确性打分,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操作则是随机抽取课程中某一模块中的任意子项目,以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性打分,占总成绩的30%;(3)理论考试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占总成绩的40%。

三、 结语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了两个学期,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上课出勤率达到100%,听课效果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引入问题的节奏进行学习和探讨。由于采用项目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模式,并引入大量的实务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用”一体化。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纤维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