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价值
2019-01-24黎乾昌
黎乾昌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1 引言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具体成病原因,在目前的医学界上仍未有被广为信服的相应理论的产生。肺泡蛋白沉积症,该病症简写为:PAP(Pulmonay aIveolar porteinosis)其在临床上的出现较少,且患有此项疾病的患者也并没有临床症状的产生,即对于此病症的判定,医生多是在患者的肺部CT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形不相符的情况下,再对其进行此种病症方向上的判断。在此情形下,就需要通过选择观察对象,并通过对于数据进行记录来对于患者所携带的此项病症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2 观察实验的进行方式
在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混着的CT检查结果进行实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18位此种病症的患有者,进行数据的调查,并予以相应的分析处理。此次实验中的18位置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10位和女性患者8位,此18位患者的年龄范围是36~46岁,且平均年纪为41岁。此次观察实验中,具有吸烟史的患者共5位,其中4位为男性患者1位为女性患者。在对于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这18位受观察患者中有1位患者的肺部是不存在明显症状的,18位受观察患者中有17位患者有咳嗽的症状发生,有15位患者存在着咳痰症状,有16位患者有胸部疼痛症状,有5位患者在进行活动后有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此次观察实验中,18位受观察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受观察全程均没有发热现象产生,且对于其进行血液、尿液、便常规、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的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这些受观察患者的相应指标皆处于正常状态,且全部受观察患者的患病情形均受到过肺泡灌洗术的检查证实。
3 观察实验的使用仪器
此次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CT诊断情况所进行的观察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emotion16螺旋CT。此次实验中CT扫描的进行方式是常规方式的胸部CT扫描手法,且其所采用的是平扫,扫描顺序是从患者的肺尖为起始点,一路推进至肺底结束。
此次扫描中的层厚参数为5毫米,管内电流参数为210mA,管内电压参数为120kV。
4 观察实验的结果分析
在对于参与观察实验的18位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肺部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全部患者的两侧肺部都存在着弥漫磨玻璃样的密度影,此密度影的分布情况及分布形态在18位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各不相同,且密度影的存在程度也各自不同。18位接受观察实验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泡也全部由实变阴影的存在,且阴影存在与患者的多个肺叶内,CT诊断结果显示,该阴影的分布范围,存在且不仅局限于患者的肺叶位置,其也在患者的肺段多有体现。此外,CT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密度影分布情况和实变阴影分布情况,在患者的双肺中的分布形态呈现着较高程度的对称化,可以说,其基本是对称进行分布的。此次观察实验中,有8位受观察患者有铺路石样病变情形的存在,即患者的支气管气象即小叶间隔出现增厚情形且该情形与患者的磨玻璃样影像呈现相互之间的纵横交错情形。铺路石样式的病变形态出现的患者,其肺部之内病灶位置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是极为清晰的,临床医学中又称肺部疾病患者这种“泾渭分明”形态为患者的“地图样”病理改变。患者在经过肺泡灌洗术后,再次进行相关检测,则可以发现患者肺部所存在的密度影以及实变影的形态都有极为明显的变浅趋势且其面积也有较为明显的减少。此外,此次观察实验中的18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均未有较明显的心影增大情况和胸腔积液情况的出现,且其纵膈和肺门部位都没有较为明显的肿大形态淋巴结的存在。
4 观察实验结果的相关讨论
当今学术界上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研究一直在积极的进行着,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未有该病成因的完整理论产生。是以可以说,此种病症目前仍是原因不明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其所具有的肺部弥漫特性。该种疾病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首次予以提出,其发病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三种发病原因。此病症具有临床表现差异性巨大的临床特点,且患者多有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出现,另外有约占三成比例的患者并没有任何相关病状的出现,其病症发现的途径是通过体检所得。当前的相关临床资料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病者中越有两成患者是具有咳嗽、发热以及胸部不适的相关症状出现的,该部分患者的疾病展现情形多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发病情形相同。另外有占半数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病症为咳嗽、呼吸困难、持续的疲乏状态等隐性起病的相应状态。此外,除以上几种发病状态之外,部分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存在着持续低热和咳血等发病状态额的显现。可以说,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发病形态是存在着极高的特异性差距的。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后,可得出结论,患者的发病病状的不同往往与患者肺部病变位置和病变程度存在着对应关系。在对此病症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后,所得诊查结果患者的肺功能多是呈现轻度或是中度的限制性通气障碍情况的,且其在发病过程中也多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弥漫性质引发的功能情况下降,在对患者进行血气检测后,也可发现患者是存在着低氧血症这一情形的。该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体格检测结果多是呈现无特殊阳性,且患者的肺部底层位置也会有可闻且较为少数量的捻音的出现,这些情形的出现于患者的呼吸道病状情况和肺部病变所影响的范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关联。在患者的体征现象上,患者的胸部影响的表现形态所存在的不均衡特性是此种病症的较为明显的表现形态之一。
使用CT技术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评价治疗的方式,是极为科学且合理的。当前进行显示影响特征的检查中,最为优质的方式便是HRCT,在使用此项技术对患者进行胸部扫描后,可对于患者双肺的对称情况和病变部位的对称性分布情况获得较高程度的了解。在该项技术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部多有蝶翼状分布存在,且患者多存在肺水肿情形且无心影增大情形出现。扫描结果中,患者肺部实变影内多有支气管气相现象等铺路石改变现象的存在,且患者肺部位置病灶与患者肺部组织为正常状态之间的分界明显,呈地图样状态,且此种疾病的患者有发生肺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性。当前,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研究的进展是较为缓慢的,可值得庆幸的是,该种病症的患者有及大部分有自发性缓解现象和自愈倾向现象的产生,虽然如此,但对于此种病症的治疗仍是应予以较高的重视态度的。当下临床治疗中,全肺灌洗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式的原理,是使用物理手段对于肺泡内的表面呈活性特征的相应物质进行去除处理,以此使得患者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获得改善。
6 结语
肺泡蛋白沉积症这一病症是具有较强的CT特征表现的,在临床上采用CT检测的方式来对于该种病症的疑似患者进行病症的确认,对于已确认患者进行治疗方向的制定,都是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的。可以说,CT技术对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诊断,以及对其病变范围和程度进行确认,都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