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郑太子寿墓碑》传抄之误

2019-01-24王汝意

文物季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郑国墓碑太子

□ 王汝意

郑太子寿墓碑,原竖立在山西省翼城县云唐村北郑太子寿墓前,民国初期的《翼城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标注“此碑已佚”。所幸的是翼城县人民文化馆于1983年在云唐村外水渠旁寻到此碑。发现时碑座已佚失,碑身断为两截,碑身上下部及左右边沿处字迹都已漫漶不清,现藏于翼城县博物馆。2004年被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此碑为青石质,碑首高76、宽83、厚20厘米;碑身高170、宽87、厚22厘米。碑首作圆形双螭蟠曲状,正中螭爪捧仙桃,中间雕成佛龛,龛内一佛二菩萨,长方座上雕有两只相对的蹲狮,中间之物已看不清楚了。两旁龛内各雕一供养人。碑身文字为寸楷,二十行,每行四十二字,书法遒劲而秀丽。

该碑所记述的是郑国太子寿的生平事迹。郑太子寿,郑康公子,桓公的二十代孙,他聪明仁智,德行卓绝。郑康公十一年韩文侯攻打郑国,康公惧韩,遂使太子寿为人质于晋地。质韩后的太子寿以国事为先,忍辱负重。然韩哀侯宽宏大量,将他封诸息城,并邑享千户,官具百寮。今天的寿城,就因太子寿封于此而易名。他在寿城度过了后半生,受到人们的敬重,78岁薨于晋地,葬于云唐村北。唐总章元年,即公元668年,太子寿的后裔玉京观道士郑大量和族长郑君则为了给先人修坟,缅怀太子寿及郑国的丰功伟绩,便请卢照邻撰写了碑文。碑文以骈体写成,十分讲究对仗和声律,大都以四字和六字相间定句式。特别是铭文部分四字一句,押韵整齐,追思悼念,一唱三叹,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因碑文为卢照邻所写,《全唐文》收录了这篇碑文,题目为《郑太子碑铭》;民国18年《翼城县志》也收录了《郑太子寿墓碑》全文,但与此碑文字对比,都存在多处明显错误。现以现存的郑太子寿墓碑为底本,与《翼城县志》上的《郑太子寿墓碑》及《郑太子碑铭》校对,将发现的讹异,分述如下并正之。为了叙述方便,将《郑太子寿墓碑》简称《碑》,《郑太子碑铭》简称《碑铭》:

1.题目不同。现存的郑太子寿墓碑上没有题目;《翼城县志》上为《郑太子寿墓碑》;《全唐文》上为《郑太子碑铭》。可能是后人收录时自加的。

2.赤乌告祥。《碑》为“赤乌”,《碑铭》为“赤鸟”,系传抄错误。

3.皋二城平。“城”,《碑》及《碑铭》皆作“成”,系传抄错误。

4.鼎足齐秦。《碑》为“鼎足齐秦”,《碑铭》为“鼎定齐秦”,系传抄错误。

5.天赐香兰。“赐”,《碑》及《碑铭》皆作“锡”,系传抄错误。

6.家风劭为逾远。“劭”,《碑》作“邵”,《碑铭》作“绍”,系传抄错误。

7.聪明仁智。《碑》为“聪明仁智”,《碑铭》为“聪明神智”,系传抄错误。

8.歃盟符于晋血。“歃盟”,《碑》为“钦盟”,《碑铭》为“歃盟”,系传抄错误。

9.官具百寮。“寮”,《碑》及《碑铭》皆作“僚”,系传抄错误。

10.养神气于玄宇。“玄”,《碑》为“元”,《碑铭》为“玄”,系传抄错误。

11.犹寻枯骨之灵。“枯”,《碑》为“枯”,《碑铭》为“朽”,系传抄错误。

12.射岩霜雪。“射”,《碑》及《碑铭》皆作“山”,系传抄错误。

14.侣群零亻而共远。“远”,《碑》作“适”,《碑铭》作“远”;“零亻”,《碑》及《碑铭》皆作“仙”,系传抄错误。

15.宾词曰。《碑》及《碑铭》皆作“词曰”,无“宾”字。系传抄错误。

16.人物绛香。“绛香”,《碑》及《碑铭》皆作“绛乡”,系传抄错误。

17.隐轸荥阳。“隐轸”,《碑》作“隐轸”,《碑铭》作“凭幹”,系传抄错误。

18.群公未绝。“群公”,《碑》作“群公”,《碑铭》作“郡公”,系传抄错误。

19.家声已隤。“隤”,《碑》作“隤”,《碑铭》作“溃”,系传抄错误。

20.“披楱卜葬,分晋献绛。原既号灵,城犹名寿。摧残剪树,零落为邱。露泫仍泣,云屯即愁。川原遽徙,居诸不留。碑失黄砻,铭摧白楸。”《碑》及《碑铭》皆为“披榛卜葬,分晋献绛。露泫仍泣,云屯即愁。川原遽徙,居诸不留。原既号灵,城犹名寿。摧残剪树,零落为邱。碑失黄砻,铭摧白楸。”系传抄错误。

21.原既号灵。“原”,《碑》作“源”,《碑铭》作“原”,系传抄错误。

22.川原遽徙。“原”,《碑》作“原”,《碑铭》作“源”,系传抄错误。

23.居诸不留。“诸”,《碑》及《碑铭》皆作“处”。系传抄错误。

24.克昌后允。“允”,《碑》作“允”,《碑铭》作“孕”,系传抄错误。

25.青溪千仞。“青”,《碑》及《碑铭》皆作“清”,系传抄错误。

26.清风不振。“不”,《碑》和《碑铭》皆作“丕”,系传抄错误。

根据以上校正,现将原碑上的文字录后,以供业内人士或相关人士参考。

若夫苍精授邑,载杓西邻之际;赤乌告祥,方崇北面之尊。海内奔波,三分与二分交竞;寰中同会,七百共八百相符。故能安地轴之倾轮,补乾絃之落紊。如砥平道,诸侯尊卜洛之郊;似石磐基,宗子绍维城之固。大矣哉,周之有天下也!

年将庆远,叶带枝繁。郑国桓公,宣王母弟。水双河济,洩云雨以开封;皋二城平,连古今而锡类。犬牙晋楚,鼎足齐秦。时遇斗蛇之余,乍进牵羊之弊。虽地承负黍,国祚弥而无穷;天赐香兰,家风劭为逾远。

太子寿者,康公之子,桓公二十代孙也。聪明仁智,晖暎当时。涯涘清深,指鳖川而激量;珪璋特达,与龙辂而齐光。因以运逢阳城败我郑次辛亥之岁。崩山荡岸,馁锐气于韩兵;降志辱身,歃盟符于晋血。邑封千户,官具百寮,今之寿城,斯其地也。享年七十八,薨于晋,葬于天陵南。灵原超忽,永深埋玉之悲;荒陇凄其,谁识生金之字?

玉京观道士郑大量、家长郑君则合宗并太子之后。胜业孤扬,清晖竞远。逍遥林外,放旷烟霞。凝皓素于《黄庭》,养神气于玄宇。以为霓旌扬汉,犹寻枯骨之灵;鹤驾停空,尚谒先人之墓。于是芟荒薙蔓,徙植延阴。丰碑下,鹿卢高坟;疏马鬣,得青乌之旧地,临绛邑之新田。于是大唐总章元年岁次戊辰五月甲申之一日也。

尔其表里山河,极目原野,九京以送其往,二水以流其恶。射岩霜雪,邀处子以同嬉;奋巳山衣冠,侣群零亻而共远。窥晋臣于泉路,依希夏日之光;思汉帝于云衢,仿佛秋风之咏。虽复相望绝代,固可气类同年。岂使素烈景风,清猷澹味,金石之美,堙灭而无闻乎?故式绍前范,传之永代。将日月以居诸,邈宇宙而长久。

宾词曰:

周封懿族,郑国开疆。始连高华,终带崇芒。

东西橘徙,人物绛香。萧条河曲,隐轸荥阳。

戎马生郊,兵车乱辙。众雄相竞,群公未绝。

烟尘四起,纵横四结。园寝成泣,偪阳成血。

家声已隤,出质而来。西光未谢,东府行开。

乡关寂寞,城邑徘徊。三乡二鄙,风月池台。

广阳已失,年其不朽。魄散东山,魂归北郏。

披榛卜葬,分晋献绛。原既号灵,城犹名寿。

摧残剪树,零落为邱。露泫仍泣,云屯即愁。

川原遽徙,居诸不留。碑失黄砻,铭摧白楸。

猗欤积善,克昌后允。丹灶九飞,青溪千仞。

眷兹幽陇,清风不振。勒石扬声,闻之陈信。

左右原野,表里山河。析城王屋,汾川帝歌。

新城树少,故绛人多。悠悠万代,见此如何?

以上是我对民国18年《翼城县志》所收录《郑太子寿墓碑》及《全唐文》中所收《郑太子碑铭》的补正,请方家指教。我认为现存的唐碑是最原始的金石资料。也是这篇文章“正”与“不正”最有力的证据。现存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唐碑,文献资料与唐碑有差异的,应以唐碑为准。

猜你喜欢

郑国墓碑太子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汉字奇遇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跟踪导练(二)5
清明
清明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