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型运输企业”如何打造?清远粤运这么做!
2019-01-24
道路客运的溃败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整个行业低迷情绪。既然竞争不可避免,只能通过转型升级寻求破局之道。
近年来,广东清远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远粤运”)也饱受客源持续下滑、行业进入低谷期的多重困扰。2014年改制后,清远粤运在粤运交通构建网络型运输企业战略的指引下,确立了构建“区域网络型道路客运企业”的发展目标:实施“承包收回自营”战略、“并购-整合-增长”战略、“车头向下”战略,以及在运输主业基础上发展小件快运、便利店和旅游等新兴业务战略,总结出“守住车站,深耕车站,走出车站”等企业转型升级措施,成效斐然。
“行业不改革没出路”
清远粤运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家经营清远级市内集道路客运站场、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经营等“五位一体”的传统道路客运企业。作为一家地区级的老牌国有运输企业,既经历了道路客运业的崛起繁荣,也切身感受过巅峰跌落后行业弥漫的阵痛与焦灼。
痛定思痛后,清远粤运董事长秦劲松对行业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传统的运输组织模式下,客源下滑是事实,但道路客运体量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比重仍是最大的”。
秦劲松表示,当前道路运输的客源下滑实际上是各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随着综合运输体系联线成网和“互联网+运输”的快速发展,可供旅客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丰富,如私家车、网约车、拼车、轨道交通民肮等等,包括传统道路客运企业仍是坐商经营思维,坚守多年来相对固化的经营模式,死死守住车站这块最后的自留地,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包括僵化的行业监管对道路客运企业的禁锢,使得这些企业无法放开手脚,没有真正发挥道路客运潜在的“门到门”的比较优势。
2014年8月,清远粤运再次进行改制,引进省属国有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运交通作为控股股东。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清远粤运开启了“破茧重生”的变革之路。
上图:跟传统客运站的小件快运业务相比,“网上飞”不仅服务体验更好、运输范围更广、运输更安全、增值服务更多元
下图:清远粤运确立构建“区域网络型道路客运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守住车站,深耕车站,走出车站”,实现完美转身
在秦劲松看来,当下道路客运的需求依然存在,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出行需求持续增长,接驳民航、轨道交通等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的道路客运线路将带来增量需求。第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将会激发出旺盛的需求,特别是“村村通”工程。第三,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安全,政策将加大对拼车的安全管理及经营行为方面的约束,将加速拼车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将对道路客运行业监管政策进行调整,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道路客运将会释放新的活力,特别是在高品质的城际运输方面。第四,我国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多层次的城市运输需求仍然旺盛。
“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道路客运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型企业,能够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小规模企业;一种是网络型企业,在区域内拥有相当规模、业务种类齐全,运输网络完整企业。”秦劲松表示。
收回自营,实施“并购-整合-增长”
早在2014年改制前,清远粤运有90%车辆是由个人承包经营。
上图:清远粤运以旅游集散中心为平台,串起拥有大量闲置座位的客运班车、当地热门的旅游景点、酒店等遍地“珠玑”
下图:清远粤运以乐驿便利店网络为依托,利用乐驿品牌、管理和供应链,实现创收
秦劲松认为,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多个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固化明显,致使道路客运企业根本无法依靠企业自身资源的内生性扩大和完善其运输网络,也无法优化其线路、运力、班次,导致其线网结构受到严重制约,运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使得道路客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
改制后,清远粤运实施“并购-整合-增长”发展战略,并购运输主体,推动“一县一主体”工作。三年多来,清远粤运先后并购了阳山顺通、清新交通和连州立辉等3家运输主体,实现了包括清远市区在内的2区、3县的连片区域的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班车客运及客运站经营等一个主体经营,一个主体经营区域的人口占清远市总人口的53%。被并购资源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虽然没有以前高,与清远粤运存量资源整合后,年综合投资回报率仍在10%以上,一般在5至8年收回初始投资成本。
“实施‘并购-整合-增长’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目前,除极个别省际客运班线和出租车业务外,清远地区所有客运班车、包车和公交的承包合同到期后,全部收回自营(公车公营),实现了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角色的转变,以及企业经营责、权、利的统一。清远客运班车的自营率也由8%发展到56%。”秦劲松说。
车头向下,建设“四位一体”乡镇客运站
“一县一主体”经营后,地方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主动支持道路客运行业力度变得更强了。而在“一县一主体”基础上,清远粤运乘胜追击,全面实施“车头向下”战略—
一是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立健全农村客运网络,“十三五”期间,清远粤运计划在重点乡镇建设集“客运,便利店、小件快运旅游”等“四位一体”的33个乡镇客运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乡镇客运站的建设不注重“高大上”,占地以3亩至5亩为宜,重点在于形成网络。二是将传统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电动化改造。三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在地方财政的补助支持下,发展“村村通”班车。四是大力实施县城公交电动化改造。
在构建区域运输网络基础上,清远粤运还对传统客运班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优化,将相同或相近线路的相邻班次并班;利用客运站网络,增加线路沿线的配客点,以最大程度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同时,在客运线路总班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单车日发班次数量,减少总运力的投入,其优化的实质是增加车辆日行车里程,提高车辆实载率。
深耕主业,多元融合全面开花
在实施“守住车站、深耕车站、走出车站”转型战略过程中,清远粤运面临着传统客运站场“三多”的问题,即富余人员多、站场剩余空间多和车辆闲置座位多。如何将劣势变优势?清远粤运依托粤运交通构建的全省运输网络,在做大、做强、做优道路客运主业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站场便利店、小件快运、运输旅游等多种新兴业务形态,这种多元化供给的优势在于增量资源投入少,产生的边际效益高。
站场便利店提起站场便利店,就绕不开粤运交通自营的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便利店品牌—“乐驿”,其以“服务生活、美好出行”使命,仅2017年全年就为超过2000万消费者提供优质、便利的商品服务,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知名便利店品牌。清远粤运以乐驿便利店网络为依托,利用乐驿品牌、管理和供应链,清远粤运在所有客运站场设加盟乐驿便利店。2017年,便利店营收874万元,平均每位进站旅客在乐驿便利店消费0.9至1.1元,增加收益0.3元至0.4元。
“运输+小件快运”则是利用客车行李仓闲置空间运送快件。在广东省道协的倡导下、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广东省内的几家主要骨干企业于2016年合资成立了“运输+小件快运”的平台企业—广东省网上飞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上飞”)。跟传统客运站的小件快运业务相比,“网上飞”不仅服务体验更好、运输范围更广、运输更安全、增值服务更多元,而且2017年5月,“网上飞”正式实现广东省150多个网点的联网运营,网点范围覆盖全省70%以上。
据介绍,“网上飞”负责小件快运的系统开发、标准制定、网络建设和业务指导,各地客运站场则加盟“网上飞”,负责具体小件快运网点的线下营运。清远粤运的客运站场均开设了“网上飞”小件快运业务。2017年,共收发小件快运22.4万件,小件快运营收280万元。
“运输+旅游”清远粤运还依托客运网络,在站场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并以旅游集散中心为平台,串起拥有大量闲置座位的客运班车、当地热门的旅游景点、酒店等遍地“珠玑”进行整合。目前,清远粤运已开设各类旅运线路13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客运站场开设乐驿便利店、旅游集散中心的基础上,清远粤运近期又在客运站场增加了体育彩票销售业务。
运输网络是发展新兴业务的基础,运输网络越完善、功能越强大,新兴业务发展越快,越有发展潜力。清远粤语无疑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出击,在转型探索的路上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走出车站,拓展多种业务场景
道路客运市场不断缩水已成事实,只有将经营模式变得更加灵活,把闲置客车放到有需求的地方去,才能真正激发道路客运企业的活力。清远粤运在“守住车站、深耕车站”的基础上,大胆“走出车站”,积极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大力发展校园运输、楼盘运输、包车和上下班通勤等业务,不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以校园运输为例。清远粤运以学校师生群体为细分目标,与大中专学校开展合作,依托区域运输网络布局,根据师生出行的市场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综合的运输服务。2017年,清远粤运校园运输共运送师生约5.4万人次。
楼盘运输则主要是为当地大型楼盘、商住小区的业主提供楼盘内外的公交城际楼巴专线等综合性的一体化的运输服务。近期,清远粤运以其拥有的区域客运网络资源,取得中标美林湖楼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项目的决定性优势,这一项目预计年实现营收1200万元。
在包车业务领域,清远粤运将包车运力分为客源高峰期站场加班输送旅客,以及平时为社会提供包车服务。2017年,清远粤运的30台包车运力承揽了社会包车营收766万通勤运输。利用客运班车部分时段的闲置运力,清远粤运还拓展了企事业单位员工上下班的接送业务。2017年,通勤运输3.9万人次,实现营收34万元。
道路客源的下滑倒逼清远粤运主动出击,也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同行业者提供了可借鉴样本:承包收回自营促使企业经营角色转变,是其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运输网络则是转型升级措施的基础,运输网络越强大,“守住车站,深耕车站,走出车站”转型升级措施效果越明显。
秦劲松表示,清远粤运今后将加倍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区域客运网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