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有天地:张国华和他的核雕艺术

2019-01-24于亮

走向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国华核雕微雕

文、图/于亮

核雕,是在果核上进行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形象雕刻的立体微雕艺术,通常采用桃核、橄榄核、杏核以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这些果核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易于奏刀,是制作立体微雕的理想材料。核雕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明代无疑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诸多文献记载了核雕在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不同阶层人群中流行的盛况。一代名匠王叔远更是凭借散文名篇《核舟记》而享誉天下,传世流芳。

○核雕作品《四大名著之浮圆深镂》

中国的核雕之乡有广东广州、江苏舟山、扬州等地,北方核雕重镇则是山东潍坊。潍坊核雕已有百余年历史,清朝晚期,诸城匠人“张大眼”在北京跟随朝珠雕刻师傅学习核雕技艺,回乡后收都渭南为徒,后又代际传承至都兰桂、考功卿、王绪德等人。张国华则是师承潍坊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的第六代传人。

张国华1978年生于潍坊临朐,现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核雕技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潍坊市木雕专业委员会主任、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等职。张国华自幼便跟随祖父张成义及父亲张会平学习木艺制作,逐渐掌握木工要领,从绘图、描样、配料到开卯凿榫、打坯修形,都能独自掌握,运用娴熟,不仅受到祖父及父亲夸奖,还在坊间小有名气。因为在木雕上的聪颖悟性,张国华成年后进入潍坊嵌银厂并很快成为骨干,担任雕刻车间主任兼设计室主任。但他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依然遍访名师,四处学艺。曾拜潍坊木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文亮(陈文亮师承潍坊木雕前辈郭玉春)、东阳木雕大师楼伟忠、潍坊嵌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德培为师,研习木雕和嵌银技艺。1996年接触核雕后更是激发了他的浓厚兴趣,拜在王绪德门下潜心研习20余年,逐渐在核雕领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与南方橄榄核雕不同,潍坊核雕主要以桃核为原料。桃核不仅个头不一而且纹理复杂,需要匠师根据桃核的肌理进行独具慧眼的构思和奏刀。自幼打下的木艺功底为张国华的核雕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全面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张国华发挥了在构图和设计方面的特长,打破了传统核雕只能围绕桃核原型做圆雕、微雕、浅浮雕的局限,向大开大阖的三维空间迈进。他的核舟作品只保留了半个桃核,却跳出了求巧、求细的传统做法,通过大胆的镂空留白处理,让人感觉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气概。在细微之处,他的《群策群力》又能透过刀笔刻镂出细如发丝的蚁足,凝神间似乎轻盈而动,生趣盎然。以四大名著为题的肖像作品,又把木雕技艺细腻写实的特点代入其中,为更重意象之美的传统核雕注入了灵韵的精神气息,独具风骨。

○核雕作品《群策群力》

○核雕作品《龙舟游湖》

正是在木雕、核雕道路上的博采众长、体悟贯通,才让张国华的核雕艺术与众不同,屡获行业标兵、拔尖人才和创作金奖等殊荣。张国华用他的刻刀,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精微又不失广大的艺术世界,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一核一木尽显乾坤。”

猜你喜欢

张国华核雕微雕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核雕的工艺特色及装饰艺术
精微至极虚实相宜
“卷绕王”张国华:一辈子,一件事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微雕
邓小平对张国华说:“让你做新时代的班超”
叶子的微雕世界
微雕艺术家 曹惠忠